7月19日,同事便血,性别女,22岁。
主诉:三天前开始左右少腹隐隐痛,昨天下午疼痛加剧而持续,揉腹贴暖艾贴后未缓解,左下腹痛甚、牵扯到后腰,食不下,胃胀,昨晚开始便血,血量多,出现三次,轻微腹泻,肛门不痛;感到害怕;手凉;痛得轻微冒冷汗;
舌脉:双尺偏沉,左关略弦涩,右脉略弦涩,力不及左脉;舌略颤,苔厚前燥后腻;
突然便血,大家会如何建立辨证思路?考虑病种是痔疮、息肉、直肠CA?还是从基本的信息开始,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建立辨证思路,最后辨出证候结论再施治?
看看处方(单位克,下同):
白头翁10,秦皮10,黄连6,黄柏10,火炭母15,槐花10,地榆10,白芍9,丹皮10,当归尾12,升麻9,荆芥9,知母8,炙甘草12。一剂。
考虑到同事很害怕,慈父心态发作,胯下海口,3天就解决她的便血,一日一方。
初诊方很简单,白头翁汤加凉血养血药,用升麻和荆芥是升畅气机,不是用荆芥炭止血。毕竟是夏天,毕竟脉偏阴脉,正值夏天,升之不及,阳气下迫会加重出血。
7月20日,二诊:
主诉:昨晚9点多左下腹非常痛,伴左后腰痛、左腿酸软,不久后睡着,到差不多3点醒来觉全身热、腿软,痛感仍在,右腹股沟处也开始痛明显,两侧都有灼热感,到4点热渐消散,酸软感也没了,痛感减轻,持续到早上痛感像觉得左下腹部有个伤口,偶尔痛时伴侧后腰痛。无便血。
舌脉:右脉略弦细涩,按之力不足;左脉略弦涩,不细;舌根部白厚腻苔,舌前厚燥苔,舌质稍红;
世纪难题,接方怎么接?
舌苔前燥后腻,燥湿相兼,不同时解决在上的燥,在下的湿无法根除。处方颇费踌躇,证候结论只记下这个难点:湿热在下,燥热在上,同属阳明,气阴已虚,当补气阴;
在初诊方基础略加修改:
白头翁10,黄柏10,秦皮10,黄连6,火炭母15,麦冬15,北沙参15,丹皮10,元参15,当归10,白芍9,升麻9,槐花10,地榆10,荆芥9。一剂。
对比初诊方,主要是麦冬沙参丹皮元参的加入。升麻和荆芥依然保留,气机升畅,依旧是要点,不可以只用凉血和清热法。
7月21日,三诊:
主诉:昨日晚餐前开始前额和头顶痛,喝了点粥就吐出来了,后面吃不下,半夜一直头痛,伴有腰酸,睡一会醒一会儿,上不出大便,想呕呕不出来,早上起来身软头痛,干呕几次,来上班后可以喝进粥,吃几口缓一缓,现左下腹痛只是隐隐的,前额偏左侧痛也是隐隐约约,想吐感没那么强烈,想上厕所有点上不出来。无便血。
舌脉:双寸略浮,双脉微微弦涩,较前俱轻,尺部偏沉;舌苔转润,略白厚腻,浅黄如染,质边稍红;
还是世纪难题,如何接方?
两寸略浮,病可以从表而解——转归到此处,可以明确这次便血的来源,暑邪下陷,这还是三年多前从家人的便血身上学到的。
当时治得很慢,甚至在姚老的建议下去做了胃肠镜,只有一点痔疮。一直折腾到第二年十月份,暑邪又发,最终清干净,又费时两个多月。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这次看到同事的病情,我有八九分把握,处方先后顺序也很清楚。这次重点在于解表:
防风10,紫苏叶10,佩兰10,连翘12,火炭母15,淡竹叶10,白芍9,升麻9,葛根10,当归10,丹皮10,炒白术10,黄芩9,天花粉12,地榆10。一剂。
留下照顾直接病位的药,主要是火炭母、地榆,剩下的药宣上渗下,清热凉血,总以气机畅通为暑气外排的关键。
7月22日,四诊:
主诉:头痛想吐减轻,能吃些食物后不会觉得胃难受;现头微沉,腿比较酸;今早来月经,色暗红有血块,无大便,昨日左下腹的隐隐痛今日没感觉到,只有月经来的小腹痛,其他没什么不舒服
舌脉:舌根部凹陷剥苔,舌中部苔略厚腻,舌质稍红;右寸略浮数涩,左脉略弦,双脉久按尚应指;
便血问题已经解决,我还是慈父心态,鼓励她趁着这次生病,多吃几包药,改善体质。后续处方从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