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黄河水,巍巍祁连山。甘肃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为优质中药材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一株株中药生发茁壮,成就了甘肃“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美誉。
依托独特的自然禀赋和资源优势,近年来,甘肃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累累硕果,见证跨越赶超铿锵脚步。2024年,甘肃省中医药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产业链规模已达到972亿元,同比增长20.3%,为打造全国中医药产业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传承、创新、发展,自“千年药乡”出发,向“千亿产业链”迈进,甘肃中医药产业在振兴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甘肃是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现有中药材资源3626种,其中有国家重点品种276种;人工种植(养殖)中药材220余种,人工种植的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特别是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甘草在全国的占有量和品质均名列前茅,是优质的道地药材。
春耕时节,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当归研究院中药材种植试验示范基地的药圃园里,当归、黄芪、党参等道地药材药苗郁郁葱葱,微风过处泛起阵阵绿波,不时有客商前来选购各类药苗。“示范基地承担着良种选育的重任。我们把多种中药材集中在这里生长繁育,然后把最优质的种苗推向各个适宜种植的地方。”岷县当归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室主任郭增祥说,“从药苗到药材,每一个环节都严把质量关,最终才能成就来自甘肃的这味好药。”
从育苗到种植,守牢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这是实现中药材产业健康持久发展的关键。甘肃狠抓中药材源头治理,大力推进中药材GAP示范建设,提升中药材资源品质。截至2024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32万亩,标准化率提升至66%,产量达160万吨。同时,建成良种繁育基地28.8万亩、GAP基地20.67万亩,7个区域品牌入选国家级培育计划,“岷县当归”“陇西黄芪”等品牌享誉全国。
多年来,甘肃将中医药产业作为绿色发展崛起的十大生态产业之一,举全省之力将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成果。2024年,甘肃更是聚焦中医药振兴发展、中医药强省建设目标,翻开了中医药产业加速发展的崭新篇章——成立独立运行的省级中医药行政管理机构,各市州也相继成立中医药管理局,承担起协调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职能;作为全省中医药产业链执行链长部门,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深入推进由省领导担任“链长”的中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协调推进中医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成立中医药产业链招商引资省市县三级专班,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招商引资工作......
如今,甘肃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呈现出全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提质、中药材加工仓储流通提量、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提效等良好发展态势。
从种子种苗到原药材、加工生产、交易仓储,甘肃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渗透于各个环节。
甘肃省定西市、陇南市气候湿度小,干而不燥、凉而不阴,且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十分适合中药材的仓储,素有“天然药库”之称。
怎样把优势扩大,让“天然药仓”变成“天下药仓”?
甘肃加大投资力度改造建成6大交易市场、35家千吨级仓储企业。定西市、陇南市一座座现代化仓储企业的仓库里不仅储满了当归、黄芪等道地药材,还储存了川芎、白术、白芍等其他地区的道地药材。一个个大型交易市场里人头攒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选购中药材。
进入互联网时代,甘肃的眼光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明晰,推动中医药平台经济线上线下协同融合发展,构建集仓储物流、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医药商贸流通体系,仓储交易不断扩容增量并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充分发挥着带动中药材种植、稳定中药材价格、聚集市场要素的功能。
随着市场体系的完善,甘肃中药材交易进一步活跃。中药材交易中心累计完成交易额超过10亿元。仅2024年,全省中药材及中成药出口总值达2.16亿元,同比增长23.4%。
由“中医药资源大省”向“中医药产业强省”迈进,也离不开龙头企业引领带动。
甘肃以“强工业”行动为契机,不仅深入推进中医药企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不断盘活要素资源、加强研发成果转化,培育壮大中医药龙头企业。
截至2024年底,全省规模以上中医药企业增加至120户,比上一年增加14户,增长13.21%,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2%。同时,发布24项中药材加工标准,建成84个标准化加工车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户。
兰州佛慈、陇神戎发等企业跻身“中国医药工业百强”;甘肃药业集团等入选全省优秀链主企业,产业龙头引领作用凸显……一家家现代化企业正凭借对传统中医药的深度挖掘与科技创新,不断加快发展中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激发甘肃中医药产业活力。
甘肃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大力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引进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助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招商”?怎样“引资”?甘肃诚意满满,亮出中医药资源丰厚“家底”,用真情实意吸引全国各地企业来甘投资兴业。
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认真梳理编印中医药产业链图谱、中药材资源图谱,制定招商引资投资机会清单、活动清单、重点目标企业清单、政策清单等,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统筹开展中医药产业招商活动。
2024年,甘肃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257个,到位资金193.22亿元,同比增长94.94%。特别是以举办第五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为契机,推动国际合作再上新台阶,签约项目117个、金额203.4亿元。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陇原大地处处洋溢着蓬勃发展的气息。一家家企业相继落户,一个个项目加速建设,一条条生产线机器轰鸣、高效运转,让甘肃中医药产业在振兴发展的赛道上加速奔跑。
甘肃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企业负责人杨发军正向工人详细讲解产品加工流程与关键技术点:“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炮制、研磨、分配比必须保证精准无误,这样才能确保口感和品质。”
这些年,甘肃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赋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先后投入研发经费780多万元,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攻关,破解中医药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在杨发军看来,企业能够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甘肃注重以科技赋能中医药产业发展,将中医药关键技术攻关纳入2024年度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支持方向,在中药材种植、中医诊疗、中兽医药研究等方面立项实施各类计划项目100余个。同时支持药食同源中药材开发应用,立项2024年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项目74项。
像渭水源药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的现代化药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仅推出大批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备受青睐,更在甘肃“科技兴药”的发展战略支持下,不断加快“陇药名方”新药转化,让“陇药”焕发新活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甘肃立足天然优势,紧盯各个环节,做足文章、放大优势,“千年药乡”“天然药库”的名片愈加响亮,特色愈加鲜明。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甘肃又有了新目标:以资源禀赋为基石,以创新驱动为引擎,锚定“千亿产业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为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