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俐娜参加《中国中医药大会》。 受访者供图
今年1月中旬,大批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平台,吸引了不少国内用户的关注。看到这些大多不会中文的“外国人”疯狂“涨粉”,一位在中国学习八年中医的塞尔维亚女孩苏俐娜“破防了”,她用流利地道的中文表达了“不服”。
凭借“108级”的中文水平,苏俐娜收获了大量关注,随后她发挥专业优势,在小红书上教外国人养生,用中式英语向外国朋友科普中医养生知识,分享中医智慧。
中国人如何治疗偏头痛?有治疗痛经的中药吗?……今年1月,大量外国用户涌入小红书,不仅学习中文,还热衷于了解中医药。
苏俐娜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以“巴尔干野玫瑰”为账号名,用别具一格的“中式英文”开创了独特的科普风格。
“穿袜子要盖过三阴交穴”“八虚拍打通经络”“腰冷可以贴艾灸贴”“一定要多喝热水”……自称“本土老外中医”的苏俐娜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着“春养肝、夏养心”的中医养生之道。
八年的中医学习,让中医养生早已融入苏俐娜的日常生活。学习考试期间压力大时,她会吃上些逍遥丸疏肝理气,还会给自己扎针,“每次扎完百会穴,再把四神聪扎上,感觉我又能投入学习了。”她笑着说道。
走红后,苏俐娜常常收到粉丝关于如何学习中医的询问。“大家对中医学习的热情很高。我的建议是,虽然许多中医药大学提供英文授课,但如果想深入学习,首先得学好中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研读中医经典。” 她解释道,中医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就已存在一定信息差异,再转译为英文或其他语言,信息流失会更多,所以掌握语言是关键。
在掌握语言后,苏俐娜认为跟师学习极为重要。“我在医院实习的三年,成长速度远超本科五年的学习。哪怕只是在医院实践一个月,收获都很大。当然,这得建立在本科五年扎实的基础之上,没有那些积累,一个月的实习也很难有明显成效。”
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研读《医古文》,针灸、推拿“手拿把掐”,苏俐娜为何中文如此出色,又因何爱上中医药呢?
苏俐娜的母亲是汉学家,她6岁就随母亲来到中国,在北京完成了小学和初中的学习,中文水平甚至比塞尔维亚语还出色。她对中医的热爱源于亲身经历。青春期时,她因长痘接受中药治疗,尽管常常因药苦而偷偷倒掉一半,但痘痘依然消失了。这让她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
于是从初中起,苏俐娜就下定决心学习中医。在塞尔维亚完成高中学业后,她毅然回到中国学习中医,由于喜欢动手操作,选择了针灸推拿专业,在天津完成本科学业后,苏俐娜考取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目前是针灸推拿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中药取材于大自然,针灸简便廉验。” 苏俐娜说,她经常用针灸帮助身边的人治病,效果显著。她曾给亲戚朋友和母亲的同事扎针,反馈都很好。其中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案例是她母亲的一位同事,无论冬夏,手脚总是冰凉,天气炎热也要穿袜子睡觉。苏俐娜给他扎了一次针后,症状就有所缓解,三次扎完,手脚暖和了,睡觉也不用穿袜子了。
作为央视《中国中医药大会》第二季常驻嘉宾、元气团成员,苏俐娜与全国名中医田维柱结缘。怀着对中医眼针的热忱,苏俐娜现场向田维柱老师拜师学艺。田老师看重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医者的仁心与德行。苏俐娜在节目现场提到,无论自己未来身在何处,都会将中医的文化与技艺传播给更多人。
苏俐娜的故事是中塞友谊的生动缩影。她凭借自身的努力与热情,将中医药这一中华瑰宝传递给了更多人。苏俐娜的母亲曾说:“我们希望通过中医和文化的力量,促进中塞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苏俐娜表示,塞尔维亚传统医学与中医学存在相通与不同之处。尽管地理位置不同,但部分药材功效相似,比如蒲公英,在塞尔维亚传统医学和中医里都有治疗乳痈乳腺疾病、清肝,以及帮助排出血液中油脂、脂肪和蛋白质的功效。然而,中医药文化保存更为完善,在中国,人们可以通过就读中医药大学等正规渠道系统学习中医知识,而在塞尔维亚,目前还缺乏这样成体系的学习途径。
“塞尔维亚人民对中医十分认可。”得知她学习中医后,塞尔维亚的亲戚朋友都很期待她能回国治病。
如今,苏俐娜的账号已聚集近20万中外粉丝,每天都会收到很多健康咨询。这株“巴尔干野玫瑰”,正用中医药的根须,在数字时代的土壤中生长出跨越文明的枝条,坚固了中塞友谊。
扫码查看苏俐娜采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