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上海2月23日电(记者颜维琦)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记者日前获悉,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历经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蛋白,并找到了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这一突破有望从疾病早期对帕金森病进行干预,延缓疾病进展。结合现有的对症治疗手段,将实现帕金森病病因治疗与症状缓解的双重突破,造福数百万患者。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
既往研究发现,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是帕金森病的关键致病蛋白,在病理条件下,正常的α-突触核蛋白单体会发生错误折叠,并聚集在一起形成纤维,破坏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并导致其死亡。它还会像“种子”一样播散,入侵邻近的正常神经元,诱导更多脑区α-突触核蛋白聚集和神经元死亡。当致病蛋白传播到中脑黑质区域时,可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从而出现动作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等运动症状;当传播到大脑皮层时,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症状。
传统药物和手术治疗都只是针对帕金森病的症状进行治疗,不能延缓疾病进展。因而,进一步研究帕金森病致病的深层原因并开展针对性治疗,成为全球相关领域科学家竞相探索的目标。
郁金泰团队经过5年潜心钻研,明确了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在神经元间的传播“导火索”,并发现了抑制其传播过程的候选新药,为帕金森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团队首先从大规模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发现FAM171A2蛋白是帕金森病风险基因。FAM171A2蛋白是一种神经元细胞膜蛋白,但其功能此前从未被研究过。团队研究证实,FAM171A2蛋白是促进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传播的关键,我科学家在全球首次揭示FAM171A2蛋白与α-突触核蛋白的结合机制。
基于帕金森病患者临床样本分析,团队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大脑中FAM171A2蛋白含量增高,且FAM171A2蛋白含量越高的患者,其脑内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含量也越高。紧接着,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团队发现在神经元细胞膜上,FAM171A2蛋白像“智能识别门”一样,可选择性地结合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并携带其进入到神经元中,诱导神经元内单体形式的α-突触核蛋白发生错误折叠,造成神经元死亡并在神经元间传播。随后,通过转基因动物证实,敲除小鼠神经元上FAM171A2蛋白,可有效控制小鼠帕金森样症状的进展。
基于这一发现,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的蛋白结构预测和虚拟筛选技术,从7000余种小分子化合物中成功找到了一种小分子,可有效抑制FAM171A2蛋白和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结合,并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对该致病蛋白纤维的摄取。
郁金泰告诉记者,帕金森病患者在出现运动症状之前十几年,大脑内就已存在α-突触核蛋白病理,这一研究有望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前驱期和临床期通过靶向抑制原创新靶点FAM171A2蛋白以阻断病理性α-突触核蛋白传播,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心脏瓣膜病是全世界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2022年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达188.2万人次。心脏瓣膜和支架等医疗器械在挽救生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血液中的蛋白质可能会粘附在医疗植入物的表面,并随着时间推移积聚并形成血栓,通常需要通过侵入性手术才能去除或更换植入物。
近日,悉尼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双电荷离子涂层材料,有望防止导管和支架等医疗器械上形成血液凝块,以延长植入物的使用寿命。
悉尼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双电荷离子涂层材料(悉尼大学供图)
研究团队最近在《细胞生物材料》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探讨了双电荷离子在生物医学中的潜力,为表面涂层技术的设计提供了深入的蓝图。“医疗植入物在人体内需要不断承受压力。心脏瓣膜需要承受高压以泵送血液,10年内要开合数十亿次。”研究开发团队的领导者、悉尼大学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纳菲奇博士(Dr Sina Naficy)说。“现有心脏瓣膜植入物的平均寿命不到10年,并且始终存在退化或并发症的风险。通过使用双电荷离子涂层材料,我们旨在减少血栓的风险,并延长心脏瓣膜及其他医疗植入物的使用寿命。”他表示。
世界充满了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分子,它们的相互作用推动了生命的化学过程。双电荷离子是一种同时具有正电和负电的独特分子,呈中性。双电荷离子已存在于我们的细胞中,是细胞膜的一部分,并能在细胞膜上创建了一层薄薄的水膜,确保血液和其他蛋白质在心脏和其他器官中流动,而不粘附在其他表面上。
受到这一启发,纳菲奇博士和他的团队集中研究了双电荷离子的化学中性以及亲水特性,正努力模拟这一特性,以设计出可以延长医疗植入物使用寿命的材料。目前,研究团队已创建了一种双电荷离子涂层,这种涂层仅为几纳米厚,并且能够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像盔甲一样保护表面,而在没有涂层的材料上,水被排斥并扩散到材料的边界之外。“我们目前正在探索新的配方,能够附着在无论是由组织、金属、塑料或橡胶制成的任何类型的植入物表面,旨在减少它们与血液的相互作用。”悉尼大学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塔勒比安博士(Dr Sepehr Talebian)表示。
然而,科学家们目前所面临的更大难题之一是如何确定双电荷离子的最佳使用方法,包括确定涂层的理想厚度以及使用浓度。“我们不能仅仅把人工心脏瓣膜浸入双电荷离子物质中,而不研究最佳的条件。用量过多可能会加重血栓形成,过少则血栓风险仍然存在,”塔勒比安博士说。
他进一步表示,研究团队正在努力找到这种大分子发挥其全部潜力的最佳条件,包括研究如何将双电荷离子“固定“在材料表面,以及双电荷离子的最佳环境,包括寻找溶液中盐分的最佳浓度,因为盐分过多会使双电荷离子聚集在一起,而研究人员则希望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表面。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研制出一款舒适且可清洗的智能睡衣。这款睡衣能够通过检测皮肤的微小运动,帮助用户在家监测呼吸暂停等6种睡眠状况。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据研究团队介绍,这款智能睡衣能以98.6%的准确率识别出不同的睡眠状况,同时忽略正常的辗转反侧等睡眠动作。而且,智能睡衣经过特殊的上浆处理,不仅提高了耐用性,还能放在普通洗衣机中清洗。
为了开发这款智能睡衣,团队设计出一种基于石墨烯的传感器,能精准分析用户睡眠期间的呼吸情况。传感器的灵敏度极高,只要与皮肤接触,就会提供高度准确的读数。此外,他们还开发出名为SleepNet的机器学习模型,能根据传感器捕获的信号,识别出鼻呼吸、口呼吸、打鼾、磨牙、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6种睡眠状况。SleepNet是一款“轻量版”模型,计算复杂性被大大降低,能在便携式设备上运行,无需与计算机或服务器相连。
睡眠不佳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负面影响,因此,适当的睡眠监测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睡眠监测的黄金标准技术——多导睡眠图昂贵且复杂,不适合在家中长期使用。一些更简单的家用设备通常只能监测一种睡眠情况,且体积庞大。相较之下,新型智能睡衣不仅使用便利,而且准确度也高。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华盛顿2月23日电 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为了在孩子出生前治疗一种遗传性运动神经元疾病,一名两岁半女孩的母亲曾在孕晚期服用基因靶向药物,女孩出生后继续服用该药。目前女孩未出现有关这种遗传病的任何症状。论文称,这是全球首次在子宫内有效治疗遗传病。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报道,负责此次治疗研究的美国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临床神经学家理查德·芬克尔介绍说,女孩父母此前已有一个孩子死于这种名为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遗传病,因此他们想知道是否有任何治疗方案可以在孩子出生前开始使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仅针对这一病例进行子宫内治疗后,母亲在孕晚期服用了一种名为Risdiplam的口服基因靶向药物,女婴在出生后继续服用该药。
脊髓性肌萎缩症会影响运动神经元,导致患者出现进行性肌肉萎缩、无力,是造成婴幼儿死亡的主要遗传性疾病之一。大约每1万名新生儿中就有一人患有这种疾病。脊髓性肌萎缩症最严重的情况是个体缺乏SMN1基因的两个拷贝,只有相邻基因SMN2的一个或两个拷贝。因此,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SMN蛋白质来维持脊髓和脑干中的运动神经元。而这种蛋白质在怀孕中后期以及新生儿最初几个月至关重要,因此严重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患儿通常活不过3岁。
Risdiplam是一种小分子药物,通过修改SMN2基因表达以产生更多SMN蛋白质,来治疗这种疾病。
此前,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治疗都是在患儿出生后进行的。但在缺乏SMN1基因的两个拷贝、仅有两个SMN2基因的拷贝的新生儿中,多达一半在出生时就已经具有一些症状。研究团队认为,这次治疗的成功可能为在出生前治疗其他遗传疾病铺平道路。
来源:澎湃新闻 记者:李潇潇
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眼科学》发布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有患者在使用诺和诺德Ozempic(降糖版司美格鲁肽)或礼来的Mounjaro(降糖版替尔泊肽)之后出现了眼部并发症。两款药物均属于大火的GLP-1药物。
对于上述内容,诺和诺德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如原文所示,该研究并不能证实包括司美格鲁肽在内的这类药物与所报告的眼部并发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眼部疾病。根据已获批的说明书,NAION不是司美格鲁肽(包括诺和泰、诺和忻、诺和盈)的药物不良反应。
诺和诺德解释称,诺和诺德对拥有的GLP-1受体激动剂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行了分析,包括对眼科医生进行盲法评估,以确认NAION诊断。分析发现,经眼科医生确诊的NAION病例非常少,不存在不利于诺和诺德的GLP-1类产品的失衡问题。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朱虹 通讯员衣晓峰)2月16日,记者从哈尔滨工业大学获悉,该校机电工程学院教授任玉坤团队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教授周海舟团队联合攻关,研制出一种可在30分钟内进行多场景精准快速诊断的便携式多疾病核酸检测设备。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进展》,并入选当期亮点推荐论文。
快速检测对于紧急手术或快速输血前的传染病筛查尤为重要。周海舟介绍,一款多功能集成、适用于多场景的疾病检测系统,在公共卫生、临床诊断、突发传染病应对以及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等方面有着现实意义。
该研究中,研究团队研发出一种紧凑型高灵敏度光热等温扩增芯片,基于该芯片研发的核酸检测设备可同时检测多类型样本中的多种疾病。这种芯片上的核酸扩增可通过LED照明或阳光聚焦驱动的等温扩增实现,能在样品添加过程中自主富集核酸,检测限低至每微升0.2拷贝数。在对120份血清及鼻咽拭子临床样本的检测中,该设备实现了乙肝、丙肝、新冠、甲流及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检测准确率为95%,特异性为97.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李建广
北京儿童医院,6层会诊中心,院长倪鑫正主持专家会诊。“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儿科专家,大家听听它的意见。”倪鑫说。只见工作人员将患儿的主诉和病历资料输入电脑,患儿病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病情原因分析、辅助检查与治疗方案等信息呈现在大家眼前。
“竟然给出了与我们专家组会诊结果高度吻合的诊断结果和建议。”在座的专家们直呼没想到。
“这款专家型AI(人工智能)儿科医生基于我们和百川智能公司共同打造的儿童医学大模型,整合了大量医学语料知识,深度学习了300多位知名儿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和高质量病历数据。”倪鑫说。
“这是全国首个AI儿科医生。”倪鑫介绍,它可以担任不同领域儿科专家的临床科研助理,输出符合临床思维路径的诊疗建议,辅助医生进行疑难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升临床决策效率。这款专家型AI儿科医生历经4道严格的评测程序,在北京儿童医院内测得到专家认可后,才正式进行临床应用。
在倪鑫看来,医生与AI的关系不是竞争,而是协同。在AI儿科医生与专家“双医并行”的会诊模式中,医生仍是决策者。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月18日,银诺医药自主研发的依苏帕格鲁肽α注射液(怡诺轻)在阿里健康大药房首发上线。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浏览电商平台发现,依苏帕格鲁肽α注射液已在阿里健康大药房官方旗舰店开售,2支1毫克和2支3毫克依苏帕格鲁肽α注射液售价1764元。银诺医药相关负责人表示,首批依苏帕格鲁肽α注射液现货于2月通过冷链物流陆续发出。
2月18日,电商平台已可以购买依苏帕格鲁肽α注射液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依苏帕格鲁肽α是自研人源超长效GLP-1RA药物,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治疗。该药于1月26日获批上市,2月1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开出首张处方,不到一周于阿里健康大药房首发上线。
“依苏帕格鲁肽α主要模拟天然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激素的作用,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抑制食欲、减缓胃排空等起到降糖减重的效果。作为新一代GLP-1RA药物,除了显著的降糖减重效果,还具有包括心血管、肾脏保护在内的多器官获益作用,为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2月18日,航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方红娟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介绍,依苏帕格鲁肽α是一款处方药,需要在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购买。
对此,阿里健康客服工作人员表示,患者需在“开方购买”页面填写用药人信息,提交后经专业医生进行审核,开具电子处方,才可购买使用。
2月18日,中国中药协会合理用药专委会常委副主委康震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怡诺轻作为一款处方药品,若在网上购买,患者需要确认已在线下使用过药物且无不良反应。如果仅因为听说药物效果好,就自行决定购买并使用,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
方红娟提醒,有甲状腺髓样癌、多发性内分泌腺瘤、急性胰腺炎、胆道系统的疾病或高风险的患者需要避免使用依苏帕格鲁肽α。此外,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来源:香港01
怀疑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污染的莫尔比耶芝士,受污染芝士品牌为Perrin-Vermot。(英属维京群岛政府网站)
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呼吁市民勿食用一批PERRIN VERMOT牌法国进口生牛奶芝士,因为有关产品可能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污染。该芝士曾在本港Feather & Bone出售,中心并呼吁业界如持有受影响产品,应立即停止使用或出售。
食安中心早前接获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的通报,指该产品可能受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污染,正在法国及其他国家进行回收。中心随后向进口商跟进,经初步调查,发现Chef's Garden Limited曾进口8块共重约13.7公斤的产品,并分配到Feather & Bone出售。
中心指,该进口商已将受影响批次中尚未出售的产品停售及销毁,并按中心指示展开回收。中心发言人指,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可经由水及食物传播而感染人体,感染此菌可引起肠道传染病,部分受感染的人可能会有肠出血及严重并发症如溶血尿毒症。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李迅典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李迅典】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4日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50年全球乳腺癌病例预计将增加38%,每年因该疾病死亡的人数预计将增加68%。该报告警告称,若当前趋势不加遏制,全球每年乳腺癌新发病例或达320万例,相关死亡病例将达110万例。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常见的癌症。报告称,仅在2022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估计就达到230万例,死亡病例为67万例。然而,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各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和北欧的乳腺癌发病率最高,南亚及非洲部分地区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同时,太平洋群岛美拉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以及西非地区的乳腺癌死亡率最高。
报告认为,乳腺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医疗资源匮乏,患者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报告还称,乳腺癌生存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高收入国家,83%的乳腺癌患者可以存活,而在低收入国家,超过50%的乳腺癌患者最终死于该疾病。
报告呼吁各国加强医疗系统建设,加大对乳腺癌筛查和治疗的资金投入,实施经济有效的预防政策。报告称,国际社会只有采取一致行动,才能确保数百万人不会因这一可预防、可治疗的疾病失去生命。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近日,研究人员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病毒——坎普希尔病毒(Camp Hill virus),引发了全球卫生专家的关注。该病毒属于亨尼帕病毒属(Henipavirus),有较高的致死率。
“从公开信息看,这种病毒属于亨尼帕病毒属,这一病毒家族通常感染蝙蝠,但也可能跨物种传播到其他哺乳动物。亨尼帕病毒在人类中可引发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并导致脑部炎症。不过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已经感染了人类,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种病毒感染风险较低。”针对美国亚拉巴马州发现的新型病毒“坎普希尔病毒”(Camp Hill virus)。2月21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亨尼帕病毒是亚太地区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新兴病因之一。”李侗曾介绍,该病毒属中此前已知有两种病毒可感染人类,分别是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其天然宿主都是果蝠。两种病毒均会引起动物和人类的严重疾病,被列为生物安全四级病毒。
据报道,新病毒是在一种名叫鼩鼱的小型哺乳动物体内发现的,这些鼩鼱于2021年被捕获,动物被解剖并冷冻器官以备日后分析,正是在这些分析中发现了这种病毒。关于上述提到的亨德拉病毒和尼帕病毒,前者于1994年首次在澳大利亚被发现。后者自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被发现,之后在东南亚多次引发疫情。
他也提到,自然界中仍存在许多未知的病原体,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尽管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该病毒已感染人类,但仍需保持警惕,进行更多研究以了解其潜在影响。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洛杉矶2月24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4日发布公报说,美国多个州暴发与能量补充饮品相关的李斯特菌感染。截至目前,全美已有21个州的38人感染,其中12人已死亡。此次感染事件最早的病例可追溯至2018年,但其源头今年才发现。
公报说,李斯特菌是一种极其顽固的病菌,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很长时间,因此李斯特菌感染事件往往会持续数年。此次感染事件可追溯至2018年,但超过半数感染病例发生在2024年和2025年。大部分感染者为居住在长期护理机构的人群或感染前曾住院治疗过的人群。受影响人群年龄范围在43岁至101岁,65岁以上老年人受影响最严重。
公报介绍,美疾控中心此前曾多次调查导致此次感染事件的李斯特菌菌株,但一直未能找到明确的食物感染源,直到今年,通过环境检测和全基因组测序,才确定感染源与长期护理机构等供应的冷冻盒装能量补充饮品有关。这些能量补充饮品主要供给那些因医疗原因而需要吃流食者。
据介绍,受影响的能量补充饮品品牌Lyons ReadyCare和Sysco已宣布召回所有在保质期内的产品。美疾控中心提醒公众,不要食用任何在召回范围内的产品,而应将其立即扔掉或退货,同时清洁冰箱、食品容器以及可能接触过召回范围内产品的物体表面。
据美疾控中心网站介绍,李斯特菌感染症状通常在食用受该病菌污染的食物后两周内出现。轻微症状包括发烧、肌肉疼痛、恶心、疲倦、呕吐和腹泻等,重症包括头痛、颈部僵硬、意识模糊、失去平衡和抽搐等。李斯特菌感染对孕妇、65岁及以上人群以及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风险较大。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郑彬 白云怡
【环球时报驻意大利特派记者 郑彬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病情“危急”受到全球关注。梵蒂冈23日发布最新声明称,正与肺炎作斗争的方济各22日在医院度过“平静一晚”并在休息。据法新社、美联社等媒体报道,现年88岁的方济各本月14日因呼吸困难入院,被诊断患上双侧肺炎已超一周,目前在罗马的杰梅利医院接受治疗。梵蒂冈方面表示,方济各22日早上遭受“长时间类似哮喘的呼吸危机”,需要使用“高流量氧气”并输血。
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
“教皇的病情仍旧危急,他依然没有脱离危险。”美联社援引梵蒂冈此前发布的一份声明称,这是方济各入院以来,梵蒂冈首次在书面声明中使用“危急”一词描述方济各的病情。声明还称,由于方济各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和患有肺部旧疾,他的病情形势可能随时变化。
杰梅利医院的医生警告称,方济各当前面对的主要威胁是败血症。这是一种严重的血液感染疾病,可能是肺炎并发症,一旦患上可能导致患者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不过,根据教皇医疗团队21日发布的情况,尚未发现教皇有败血症迹象,方济各也对服用的药物产生了反应。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2日报道,曾为方济各实施手术的一名外科医生表示,方济各没有脱离危险,但这未必意味着他面临立即死亡的风险,因为“治疗需要时间来发挥作用”。
据CNN报道,方济各一直容易受到呼吸道疾病的影响。年轻时,他曾得过严重的肺炎,导致部分右肺被切除。2023年,他再次因支气管炎住院。今年2月是方济各成为教皇后第三次住院,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报道称,医生当时建议他“完全休息”,但方济各仍然在进行一些工作。
多日来,教皇的身体状况也引发了公众对其继任问题的讨论。有消息称,即便教皇能够痊愈,考虑到年龄和身体状况,也可能会效仿其前任本笃十六世的做法,主动宣布辞职。对此,梵蒂冈方面进行了反驳。梵蒂冈国务卿帕罗林表示:“这些无端猜测不合时宜。目前重要的是教皇的健康问题及其何时返回梵蒂冈。”
不过,有意大利媒体称,方济各近期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安排和任命,特别是延长了梵蒂冈枢机院院长和副院长的任期。枢机院院长被认为是教廷过渡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其负责在教皇去世或辞职后主持选举工作。根据罗马天主教宗教传统,一旦现任教皇去世或辞职,梵蒂冈将发表公开声明进入过渡期。在此期间,教廷的管理权暂时移交给枢机团,并筹备召开相关会议,启动新教皇的选举程序。
经梵蒂冈方面确认,方济各不会在23日出席《三钟经》祈祷活动,祈祷文将以书面形式发布。按照以往惯例,《三钟经》由方济各亲自诵读。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二周缺席这一祈祷活动。梵蒂冈发言人还称,教皇已收到全球信徒的慰问信息并表达感激。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李晓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日本Goethe网站24日报道,该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每三名日本人中就有一人患脂肪肝。调查还称,除了中老年人,患有脂肪肝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另外,这种疾病也不再是肥胖群体“专属病”,身材瘦削的人也容易患有脂肪肝。
报道称,导致越来越多日本人患有脂肪肝的原因和“含糖饮料”有关。这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一般提到肝功能下降,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原因是酒精。不过,日本肝脏外科医生尾形哲在其所著的《含糖饮料会杀死肝脏》一书中称,过度饮酒会对肝脏造成危害,但与含糖饮料造成的危害相比不算什么。
尾形哲在书里提到,很多人可能认为“饮食油腻”是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但脂肪摄入量对肝功能的影响不大,影响较大的是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此外,若人们不加节制地饮用含糖饮料,也会导致脂肪在肝脏中堆积,从而对肝功能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李晓)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黎枳银】据韩联社18日报道,主管人口政策的韩政府官员当天表示,为应对少子化和老龄化危机,韩国不应局限于追求提高本国生育率,需要讨论包括吸引更多外国人来韩工作生活在内的方案。
报道称,韩国低生育老龄社会委员会副委员长周亨焕18日在首尔出席第七届人口战略论坛时表示,2024年在韩外国人约有265万,占韩国总人口的5%,标志着韩国已进入多元文化社会。
不过周亨焕认为,韩国尚未营造出适合外国优秀人才定居的环境。从经合组织38个成员国吸引人才相关指标来看,韩国在引进专家数量方面排在第25名,处于中下游水平。他认为,想要解决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危机,仅靠生育奖励政策远远不够,需要从更全面、综合的角度寻找办法,比如吸引更多外国人才,尤其是尖端产业人才和年轻劳动力,并出台创新性措施推动社会融合。
韩国正面临严峻的人口结构变化。由于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加上就业形势严峻、房价高企,许多韩国年轻人选择推迟或放弃结婚生子。低生育老龄社会委员会预估,韩国2024年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名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为0.75,远低于为确保全国人口数量稳定所需的2.1。2023年,韩国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总和生育率仅为0.72。韩国总统尹锡悦去年6月宣布韩国进入“人口紧急状态”,强调要全力应对低生育率问题。其间,韩国政府在生育相关的补贴与福利政策上都投入不小。不少韩国企业向员工发放生育奖金,带头解决低出生率问题。
据韩媒此前报道,韩国游戏发行商魁匠团(Krafton)近日推出生育奖励措施,向生育子女的员工一次性支付6000万韩元(约合30万元人民币),之后在职8年内每年支付500万韩元,总计1亿韩元的生育奖金。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巴基斯坦特约记者 姚晓】“德里不断加剧的污染可能使得这里的健康保险费提高10%—15%。”24日,《亚洲保险评论》在其网站上刊文报道。此前一天,《印度时报》刊文关注“印度置身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列”,报道还列出了“令人震惊的全球排名以及最污染的城市名称”。21日,路透社援引9位业内高管的话,以独家报道的形式称,由于2024年印度德里与空气污染相关的索赔数量大幅增加,印度的保险公司正在考虑增加德里居民为新健康保险支付的费用。
受冷空气气流影响,近年来德里每年冬天都遭遇严重的雾霾天气。根据瑞士空气质量技术公司IQAir公布的数据,去年11月,德里取代巴基斯坦的拉合尔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也跻身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十大城市之列。2024年11月,新德里测得PM2.5月平均值达到249微克每立方米,创下近8年来的最高值。
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空气污染导致更多德里地区居民面临哮喘、肺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且这一问题在不断加剧。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和印度医疗管理机构Medi Assist的联合报告,2023至2025财年,德里地区的呼吸系统索赔额上升了8.3%,创下了印度同期医疗成本涨幅的最高纪录。
印度最大独立医疗保险公司星空医疗运营总监阿米塔布·贾恩表示,2024年下半年,德里地区需要住院治疗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同比增长超过17%。贾恩认为,商业医保公司需要将空气污染作为单独的定价影响因素,对新德里等地区,将考虑其空气污染影响的严重程度,对该地区客户收取额外保费。
印度的优质医疗服务依赖私营医疗机构提供,这些机构在政府监管下运营商业医保,根据多重因素在不同地区设立不同的保费标准。普华永道印度金融服务咨询负责人乔迪普·罗伊表示,机构需要通过严谨的数据分析向政府表明,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情况产生了独立且关键的负面影响。
路透社报道称,《德里统计手册》数据显示,2024年,新德里的人均收入为5331美元,按照现行指导方针,为该市家庭提供1万美元保额的健康保险,年费用在100至400美元之间。
“在印度,拥有医疗保险是一种奢侈。”28岁的德里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阿尼克特·蒂瓦里告诉路透社,他决定在2024年不购买医疗保险,因为保险费太贵了。
相比于健康影响,德里严重的空气污染对居民造成了多重挑战。《今日印度》报道称,在健康威胁之外,雾霾带来的能见度降低导致城市和周边交通暂时中断,影响企业运营等,还会导致旅游业衰退,降低外部资金对当地的投资意愿。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微特稿】由于登革热肆虐,灭蚊成了菲律宾各级政府关注事项之一。马尼拉一个小村甚至为此推出“现金悬赏”——每消灭5只蚊子可以领取1菲律宾比索(约合0.13元人民币)赏金。
英国广播公司19日援引马尼拉地区阿迪申希尔斯村村长卡利托·塞纳尔的话报道,悬赏活动本周已开始,将持续至少一个月。捕获的蚊子无论死活都算数,包括幼虫。活蚊子上交后将会用紫外线灯杀灭。目前已有21人领取赏金,他们共捕获约700只蚊子。
尽管悬赏活动引发一些议论和嘲笑,但塞纳尔说,阿迪申希尔斯村面积只有约1.6平方公里,却居住着约7万居民,是登革热重灾区之一。最近当地已有44人感染登革热,其中有人死亡。他表示,尽管上级政府已经采取一些措施,如清除道路积水以防止蚊子产卵,但“我们必须做点什么”。
依照菲律宾卫生部说法,这显示了“地方政府行政人员抗击登革热的良好意愿”。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媒传播,多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典型症状包括持续发热、头痛、肌肉痛、关节痛等,严重时可致死。
菲律宾有关部门近日说,由于季节性降雨,全国登革热病例有所增加。卫生部数据显示,仅2月1日,该国就记录了2.82万例登革热病例,比去年同期增加4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巴库2月24日电(记者钟忠)阿塞拜疆总检察院24日通报说,首都巴库有15人死于乙醇中毒。
通报说,初步法医报告显示,15名死者因工业乙醇中毒在22日和23日身亡。现场物证包括含75%和95%酒精的卫生用品空瓶以及食物残渣。
阿塞拜疆近期气温骤降,风雪交加。寒冷天气里许多人借酒驱寒。
来源:中国驻奥克兰总领馆
2月3日,总领馆接到求助称,一艘散货船在新西兰旺加雷附近海域航行时,船上中国籍船员李先生突发中风,后通过紧急医疗救援服务送往当地医院救治,但由于家属不懂英语,无法联系医院了解李先生状况,内心非常焦急。
接报后,总领馆第一时间致电李先生家属表达慰问,联系李先生所在医院,促请院方全力救治并及时向家属通报有关进展。其间,总领馆委托当地热心侨胞洪先生夫妇专程前往医院探望并提供必要协助,帮助家属与李先生取得直接联系。经多方努力,李先生病情有所好转并趋于稳定,具备长途旅行条件。20日晚,在新方医护陪同下,李先生乘机返回中国接受后续治疗,总领馆协调有关方面提供便利并派员前往机场协助办理手续。
事后,李先生家属向总领馆发来感谢信,对总领馆和热心侨胞在其困难之际给予无私帮助表达真诚谢意,表示有总领馆这样的坚强后盾,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国家的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悉尼2月26日电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25日报道,昆士兰州凯恩斯地区近日新增5例死于类鼻疽的病例,使得该地区的死亡人数升至12人。自今年年初以来,凯恩斯和汤斯维尔的疫情形势日益严峻,分别记录了53例和34例病例。
昆士兰热带公共卫生服务局指出,类鼻疽是由土壤传播的疾病,通常在大雨天气通过空气传播。由于天气潮湿,细菌容易扩散,感染的风险大幅增加。昆士兰热带公共卫生服务局局长杰奎琳·默多克博士介绍称,凯恩斯和汤斯维尔地区的类鼻疽病例激增,特别是在今年年初,凯恩斯地区共报告53例病例,汤斯维尔报告34例,创下历史新高。大多数病例是通过吸入细菌感染的,类鼻疽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其死亡率较高,死亡人数的上升与病例数的增加密切相关。
默多克博士特别提到,老年人以及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如癌症患者、酗酒者和糖尿病患者,感染风险较高。虽然大部分患者为老年人,但也有年轻患者的病例。
专家认为,极端天气可能是此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默多克博士表示,去年的强降雨季节可能导致了更多人感染类鼻疽。她解释说,类鼻疽的细菌在大雨时通过空气传播,市民外出时若吸入这些细菌,便可能感染。此外,皮肤擦伤接触到湿土或污染水源也可能成为感染途径。
目前,昆士兰卫生部门仍在持续监测疫情,并呼吁居民加强防护措施。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现,采取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7日,中国第20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开始在该国卢加及久尔贝勒大区开展巡回医疗义诊活动。
此次义诊为期四天,中国援塞医疗队在当地医院、卫生中心等地开展义诊和急救健康科普讲座,并向当地医院捐赠了一批医疗物资,以支持当地医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中国第20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队长 杨毅国:此次义诊我们设有8个临床专科,计划每天为400多名群众提供免费诊疗服务,同时我们还举办急救健康科普讲座。
自1975年中国向塞内加尔派遣首批医疗队以来,中国援塞医疗队已在塞内加尔扎根半个世纪,成为中塞友谊的重要象征。截至目前,中国已累计向塞内加尔派出20支医疗队、312名医疗队员,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超过350万人次。中国医疗队凭借精湛的医术和耐心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当地民众的高度评价。
塞内加尔患者 阿玛杜·拉明:我尝试了艾灸疗法。诊疗结束后,我确实感到身体很轻松,这得益于中医疗法。我们塞内加尔人以前没接触过这种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