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读馆”活动。蒋林玲和陈思绮带读者边走边看,打卡了馆内的中医和中药两个主题展区,向读者介绍了从新石器时期到晚清时期的医者在看病问诊中所用到的器具,如中药炮制容器、骨针、针灸针具、脉枕等。
在中药部分,主讲嘉宾为读者讲解了饮片标本、蜡叶标本、新鲜的浸液标本等中药标本,带读者看见各个地区的特色中医药药材。馆藏里,有不少中医药“宝贝”让读者印象深刻,如暗紫贝母,它是贝母中较名贵的一种,其花单朵呈深紫色,上面有黄褐色小方格,多分布于四川西北部及青海东南部。由于暗紫贝母主要是靠野生的供给,因此市面上价格较为高昂。馆内的暗紫贝母保存了20余年,至今仍未褪色。
活动还设置了“四物汤”等药膳中医药标本制作体验、拍照打卡赢中医药文创等互动。读者按照药方,将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等药材归类,制作成展示标本,在手工操作中,闻香识药,学习中草药的功效用法。
四川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活动打破图书馆空间界限,让读者能够在行走中、在漫游里感受阅读的力量,让读者在“可阅、可读、可听、可品、可打卡、可欣赏”等多彩的文化形式里,深入“阅读”四川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精粹。
红星新闻记者 毛渝川 任宏伟 编辑 曾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