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拥有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家边境旅游试验区等多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防城港市中药资源品种2000多种,海洋药用生物600多种,分布有广西40种道地药材,是广西传统药材的生产区之一。
立足丰富中草药资源,加强中医药品牌打造。充分发挥防城港市道地药材和区域特色中药材优势,打造道地品牌,全力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区域内“肉桂”“八角”“金花茶”“牛大力”“益智仁”“五指毛桃”等优质道地中药材开展系列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举措,相继建成“国家金花茶标准化示范区”“中国金花茶产业示范基地”“广西肉桂(东兴桂)标准化示范区”等。构建上思县十万大山布透温泉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肉桂、八角、牛大力中药材示范基地等自治区级中医药示范基地。“防城金花茶”“十万山牛大力”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防城肉桂”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抓好重点项目培育,建立完善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条。建设肉桂等精深加工车间,打造天然苯甲醛、肉桂醛等产品远销海外。建立全国最大的金花茶种植产业基地,被授予“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开发金花茶袋泡茶、冻干花、含片、浓缩液等保健养生品和面膜、精华液、爽肤水金花茶护肤品等系列产品。构建1000亩标准化牛大力种养及加工利用销售一体化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
做好产学研合作,构建广西东盟中药材香料智慧产业园。加强中药材种植、生产、研发、贸易和金融一体化发展,建设集中药材和香料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智慧交易、进出口贸易、跨境金融结算和跨境保税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香料产业发展平台,在东兴市构建完善的中药材和香料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将建立防城港市乃至全区最大的中药材和香料种植、加工、产销、贸易全产业链发展平台,成为最具沿边特色的中药材和香料产业园。
实施中药产业国际合作振兴工程。持续推动传统医药开发和健康食品产业发展,依托防城港和东盟市场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资源,加快建设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繁育基地,形成“实验动物养殖+实验室集聚+中医药”产业链条;加强与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上合组织及东盟国家药用植物创新研究合作,构建国际中药材示范基地,开发中医药健康产品;建立“中医药+海洋”发展模式,打造海洋中药产业链条,建设海洋中药基地,突出药食同源产业方向,实现海洋中药产业特色化发展;推进广西东盟中药材香料智慧产业园建设,完善中药材国际贸易机制。
实施中医药国际服务模式拓展工程。开展跨境中医药服务拓展项目,拓展中越边境首个跨国医疗救助品牌“中越边境跨国医疗救助绿色通道——1369生命直通车”的内涵,实现“急救+中医康养”,构建国际性医疗救治新模式,促进跨境中医医疗服务创新发展;聚集中医药保健养生领域优势特长,推进医养康养融合发展,建立中医药跨境医疗康养服务机制;加强与上合组织及东盟国家医疗机构等合作,将中医药康复技术推向国际,打造防城港中医药服务国际品牌。
实施中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工程。开展与上合组织及东盟国家传统医药特色产品联合开发、诊疗技法推广应用、技术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合作交流。围绕防城港中医药特色优势,建立省级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基地,积极支持开展中医药治疗骨伤、蛇伤、心血管病、真菌类皮肤病等疾病循证研究和多学科交叉中医药疗效机制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临床和应用多方面突破。
实施中医药国际人才提升工程。加强与上合组织及东盟国家传统医药国际合作交流,建立常态化传统医药沟通交流机制;实施东盟国家中医针灸推广项目,依托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开展中医针灸国际培训,共同推进中医针灸国际传播;加大中医护理、针灸、骨伤人才培养力度,形成梯次有序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实施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弘扬工程。创新中医药康养旅游与文化传播融合发展新模式,推进边境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建设,建立边境中医药康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文化长廊;创新中医药科普宣传和文化传播国际化模式,通过新媒体开展面向上合组织和东盟国家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创作一批中医药文化国际宣传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