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环球健康资讯 —— 2024年5月2日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4-05-02 [医疗] [医疗资讯]

环球健康资讯汇总 2024年 第18周

 

 

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WWW.TMBOS.COM

 

 

 

鼻腔给药或能更好防治呼吸道感染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耶鲁大学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输送到鼻腔内的通用抗生素或可防治包括新冠肺炎和流感在内的一系列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论文发表于2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杂志。

呼吸道病毒每年影响数百万人。目前,大多数对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法,包括抗病毒药物、单克隆抗体和恢复期血浆疗法,都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药物来阻止感染进一步恶化。研究人员表示,在感染传播到下呼吸道并导致严重疾病前,以鼻腔为中心的治疗能更好地阻止感染。

在最新研究中,耶鲁大学免疫病学教授岩崎明子等人测试了鼻腔给药的有效性,让动物通过鼻子摄入新霉素以预防或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结果显示,接受了新霉素鼻内治疗的小鼠对新冠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都表现出强大的防御能力。新霉素鼻内治疗也大大减轻了新冠病毒在仓鼠群体的接触传播。他们随后发现,利用同样方法,让健康人使用非处方药物新霉素软膏,也会通过其鼻内的干扰素刺激基因,引发快速免疫反应。

岩崎明子指出,一种廉价的非处方抗生素软膏可刺激人体激活抗病毒反应,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他们希望优化这种廉价的通用抗生素,以预防病毒性疾病及其在人群中的进一步传播。

 

 

 

促进蚊媒黄病毒 感染与传播新机制揭示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华凌)4月23日,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揭示了蚊媒黄病毒基于一种进化保守机制,使病毒实现高效率感染。该研究工作为阻断蚊媒黄病毒感染和传播提供了潜在治疗靶点。相关研究论文日前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蚊媒黄病毒包括登革病毒、寨卡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蚊媒黄病毒的基因组先被翻译成一条多聚蛋白,再被切割成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大多数非结构蛋白滞留在细胞内,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积累并产生严重毒性,这影响了病毒高效率复制。至今,相关研究者对积累的多余非结构蛋白被清除的机制尚不清楚。

“我们筛选到一种位于细胞内质网的关键蛋白,它能促进蚊媒黄病毒在蚊虫媒介和哺乳动物宿主中感染。”程功说,蚊媒黄病毒非结构蛋白4A(NS4A)在细胞中的积累,可以阻抑病毒多聚蛋白在内质网的加工与表达,进而抑制病毒感染过程。而他们筛选到的这种关键蛋白能与NS4A结合并将其降解,避免NS4A过度积累,最终促进病毒感染。

程功介绍,在前人的研究中,科学家已筛选出一种该关键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科研人员发现,这个小分子能抑制登革病毒在埃及伊蚊和小鼠上的感染,同时抑制病毒完成“宿主—蚊虫”的传播周期,大幅降低蚊虫感染率。由此表明,这个小分子是一种潜在抗病毒候选药物分子。以上研究为蚊媒黄病毒传染病防治提供了全新药物靶点。

 

 

 

美国零售牛奶中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FDA:灭菌法或难消除 但仍可安全饮用

来源:海外网

 

美国零售牛奶(资料图)

海外网4月24日电

据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及美国斯克里普斯新闻网4月24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23日表示,美国零售牛奶样本中发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颗粒,测试无法判断污染是否来自活病毒或已被巴氏灭菌法破坏的病毒碎片。

FDA在最新发布的文告中表示,根据现有信息,巴氏灭菌法可能会灭活病毒,但灭菌过程可能不会消除病毒颗粒的存在。因此,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qPCR) 检测表明,收集的一些样本存在高致病性禽流感。FDA称,虽然测试过程中发现了病毒的“遗传物质” ,但这“并不意味着样本中含有病毒”。由于监管机构使用了系列拦截方法防止受污染的牛奶进入供应链,美国零售牛奶仍然可以安全饮用。

但其它机构表示,生病或受感染牛群的产品不应上架。全美牛奶生产者联合会表示,只有来自健康动物的牛奶才应授权进入市场供民众消费。同时,美国农业部透露,截至22日,8个州的33处奶牛群中发现了禽流感病毒。一位美国卫生官员也表示,令人担忧的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出现在更多的牛奶样本中,这意味着奶牛群的感染比我们想象的更广泛”。(海外网 侯兴川)

 

 

 

世界首个白塞病靶向药物在俄罗斯注册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俄罗斯卫生部当地时间25日发布消息称,世界上第一种可以阻止白塞病发展的靶向药物在俄罗斯获得注册。

该药物由俄罗斯卫生部皮罗戈夫医科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舍米亚金和奥夫钦尼科夫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以及俄罗斯生物技术公司Biocad共同研发。研发费用超过12亿卢布(约9200万元人民币)。

白塞病,又称白塞综合征或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慢性高复发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病因未知。白塞病具有三大主要临床特征,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炎,所以也被称为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总台记者 王斌)

 

 

 

英媒:英青少年吸电子烟患病数量激增,20岁以下患者增加733%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近日表示,自2020年以来,该国因吸电子烟生病住院的患者数量增加了276%。其中,20岁以下患者数量增加733%。该现象引发人们深切担忧。

英国《每日邮报》22日报道称,英国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英国每100名与电子烟相关的患者中有6名在11至15岁之间,而去年这一数据已上升至14名。去年,英国各医疗机构收治365名与电子烟相关的患者,其中50名是儿童,11名儿童年龄在5岁以下。

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儿童呼吸医学教授乔纳森称:“由于政府允许所有人吸电子烟,住院人数的增加是意料之中的结果。”英国哮喘和肺病协会主管强调,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是非法的,另外我们强烈建议大家不要尝试电子烟,尤其是儿童。

据报道,英国首相苏纳克去年推出了一项新法案,禁止向15岁及以下儿童出售烟草,但遭到保守党强烈反对。此外,法案还禁止销售廉价的一次性电子烟,并限制其口味,以防止儿童对尼古丁上瘾。(张钰)

 

 

 

世卫组织:英国11岁和13岁儿童饮酒问题最为严重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发现,英国约1/3的11岁儿童以及1/2的13岁儿童都喝过酒,是接受调查的44个国家中未成年人饮酒率最高的国家。

英国《泰晤士报》25日报道称,世卫组织调查了来自欧洲、中亚和加拿大约28万名未成年人吸烟和饮酒情况。其中,英国11岁和13岁儿童饮酒问题最为严重。数据显示,英国34%的11岁女生和35%的11岁男生喝过酒,是全球平均水平(15%)的两倍多;57%的13岁女生和50%的13岁男生喝过酒,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3%。

研究还发现,英国高收入家庭的孩子饮酒比例一直很高。研究人员认为,这反映了英国中产阶级父母潜移默化地助长了孩子的喝酒行为。(王策)

 

 

 

200万瓶全部销毁!知名气泡矿泉水品牌,疑遭粪便中的细菌污染

来源:央视财经

 

法国卫生总局当地时间25日说,气泡矿泉水品牌“巴黎水”的200万瓶气泡水,因被怀疑沾染了有害细菌已被销毁。这些气泡水于3月10日至14日期间生产,产自法国南部加尔省省会尼姆附近的一个水源地。

法新社以法国卫生总局的一份文件为消息源报道,尼姆附近一个水源地出产的“巴黎水”可能沾染了粪便中的细菌,法国南部奥克西塔尼大区卫生部门已责令出产企业——瑞士雀巢公司在法国经营饮用水的分公司,对上述批次的“巴黎水”全部予以销毁。雀巢方面说,销毁这些水是为“以防万一”,至于商店中出售的其余“巴黎水”,可“安全饮用”。

这是雀巢公司今年再次因饮用水安全问题被曝光。法国检察机关今年1月对雀巢在法国经营饮用水的分公司就净化天然矿泉水的方法展开刑事调查。据法新社报道,雀巢方面承认,违法使用紫外线灯、碳过滤等方法给天然矿泉水做消毒处理。

 

 

 

700多人染病!德国这地节庆期间疑似暴发诺如病毒疫情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6日电 据德国《时代周报》25日报道,德国斯图加特市春季节庆期间疑似暴发诺如病毒疫情。市政府登记有727人在节庆活动中染病,目前已有5人确诊感染诺如病毒。

据报道,这数百名染病人员,都前往过该节庆活动中的一顶大帐篷。

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病因。斯图加特市发言人称,未在食品和饮料中检出高度传染性的胃肠道病毒,也不存在违反卫生规定的迹象。目前尚不清楚是否存在节庆活动雇员感染诺如病毒后传染他人的情况。

报道称,斯图加特市发布声明,已派出食品监测和卫生部门的专家前往该活动。感染病例被要求遵守卫生措施,以避免进一步传染。

报道介绍,诺如病毒很容易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诺如病毒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使人感到虚弱,有腹痛、头痛、其他身体疼痛,有时还会发热。

 

 

 

加工过程易产生有害物质,荷兰烟熏香肠工艺在欧洲可能将被禁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周扬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欧盟委员会正在研究的一项禁令,可能会让荷兰颇具代表性的烟熏香肠告别历史舞台。

据荷兰RTL电视台23日报道,欧盟委员会约10年前决定,使用烟熏工艺的食品投入欧盟市场前必须获得安全许可,然而当时获批的安全许可证将于今年到期。

荷兰烟熏香肠 图源:外媒

报道称,欧盟委员会正考虑彻底停止允许在香肠和其他食品的加工过程中使用烟熏工艺,因为有研究表明,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烟熏工艺可能会产生导致癌症或不孕不育疾病的有害化学物质,即使是采用现代化的烟熏工艺,也无法避免有害物质的残留。报道也提到,通常消费者摄入的有害物质量很少,因此不必惊慌。

一家荷兰烟熏香肠品牌公司发言人称,如果有关部门真的下令停止使用烟熏工艺,该公司可能会开发替代的香肠口味,或者想出其他解决方案来保持香肠当前的味道。(周扬)

 

 

 

身体会“酿酒”?比利时男子患罕见代谢疾病,法院宣告其酒驾无罪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本周一,针对一名比利时男子酒后驾驶的指控在法庭上被驳回,因其患有一种罕见的代谢疾病——自动酿酒综合征(ABS)。这种病会使身体自行产生酒精。

该男子曾多次因酒后驾车被处罚,但他坚称没有喝酒 图源:外媒(资料图)

据比利时《布鲁塞尔时报》23日报道,该名男子曾在2022年因酒后驾车撞到路灯而两次被捕。在2019年,他还因酒后驾驶被罚款并吊销驾驶执照。但在这三起案件中,他都感到非常困惑,并坚称自己没有喝酒。在看了医生之后,该男子才得知自己患有ABS——这种病会导致胃中的碳水化合物发酵,使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增加,从而在酒精测试时被检测出“饮酒”。据该男子的律师盖斯奎尔表示,目前,全球约有20人被诊断患有ABS。对于该男子的酒驾案件,法院承认其中存在法律无法预见的因素,并宣告其无罪。与此同时,该男子正在遵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以避免消化道产生更多的酒精。(赵彤)

 

 

 

日媒:知名药品正露丸产商被曝连续30年数据造假,当地政府勒令停售

来源:环球时报

 

据日本《读卖新闻》27日报道,知名药品正露丸的生产商日本极东公司被曝连续30年数据造假,当地政府勒令该公司停产停售这款药品。

 

资料显示,正露丸拥有超过100年历史,长期以“治疗肠胃不适”进行宣传,曾经畅销日本内外。

报道援引极东公司所在的富山县政府的通报称,在当地一次突发检查中,这款药中的有效成分被发现和宣传功效严重不符,更恶劣的是,为了隐瞒真相,极东公司在过去30年一直篡改实验数据,让正露丸得以通过审核并上市销售。

对于检查结果,极东公司表示承认并向消费者作出道歉,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经自主回收了516万份流向市场的正露丸。

目前,富山县政府已根据日本《医药品医疗器械法》,勒令极东公司从4月30日起停售22日,停产23日。

 

 

 

韩国医政风波持续 医协新任会长要求政府取消扩招计划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4月28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大韩医师协会会长当选人林贤泽28日表示,韩国政府若不取消医学院扩招计划,医疗界将不会出面进行任何协商。

据报道,虽然韩国政府日前允许32所扩招对象院校在原定新增名额的50%至100%范围内,自主调整扩招规模,但医疗界表示反对。

林贤泽在医协定期代议员大会上表示,政府应首先从头讨论2000人扩招计划和必需医疗改革政策,之后医疗界才能从头进行讨论。

报道还称,作为下一届医协会长,虽然正式任期5月1日开始,但因协会紧急对策委工作已结束,实际上林贤泽已开始正式工作。作为医疗界内公认的强硬派代表,今后林贤泽可能带领医协展开强度更高的对政府抗争行动。

据此前报道,韩国政府2月早些时候宣布,为解决医生短缺问题,2025学年高校医学院招生规模将扩大。该计划遭到医生团体和医学院学生强烈反对,并引发实习住院医师大规模集体请辞。

 

 

 

印度尼西亚确诊登革热超6万例,死亡475例!我使馆:已发现中国公民感染……提醒→

来源:北京青年报

 

4月24日,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领馆发布消息称,印尼已确诊登革热病例超62000例,死亡病例475例,约为去年同期的3倍,多发生在唐格朗、万隆等地。目前,已发现有中国公民确诊。“五一”假期临近,中国驻印尼使领馆提醒在印尼中国公民注意出行安全,并加强防范登革热。

近日,国家卫健委官微“健康中国”也发文提醒,“五一”长假即将来临,大家在计划出行旅游(尤其是出境游)时,切记要防范由蚊虫传播的登革热。 

5月起,登革热进入流行季

国家卫健委介绍,每年的5月至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月至9月。

具体来看,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由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

登革热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地区,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该病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国家卫健委提醒:如旅游回国以后,2周内出现发热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刚果(布)报告19例猴痘病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4月23日,刚果(布)卫生部宣布,近期包括该国5个省份相继出现猴痘病例。目前已发现19例,但尚未出现死亡病例。

刚果(布)卫生部呼吁公众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与疑似病例密切接触,避免与动物接触。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会在人际间传播,猴痘患者会出现类似天花患者的症状。发病初期通常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以及淋巴结肿胀,后逐步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

刚果(金)1970年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自那以后,西非国家多次暴发猴痘疫情。(总台记者 周涛)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