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提质增速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3-10-25 [医疗] [医疗资讯]
【落实中央意见,推进传承创新⑤】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事业稳步发展,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因现代科技的融入迎来了新的机遇。

 

中医古籍中蕴含着的宝贵精华,需要一代代中医药人整理发掘、传承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程,推进《中华医藏》编纂,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目前,《中华医藏》首批图书已在国家图书馆发布,共遴选收录了《遵生八笺》《养生月览》等为代表的74部养生典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致力于推动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来阐释中医、发展中医。建设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医类国家医学临床研究中心、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布局建设17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一个个中医药科技创新重大平台的建设,不断支撑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快速建立起第一道防线,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经穴特异性等一批重大中医理论问题得到解答,推动建立了中医络病学、中医体质学等新学科,丰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推动中医药全方位立体式“走出去”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与东盟、欧盟、非盟、拉共体以及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等地区和机制合作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中医药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还建成了中医药领域首个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我国已建设了31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内容纳入16个自由贸易协定;中医药纳入多个政府间人文交流合作机制,中医针灸、藏医药浴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草纲目》《黄帝内经》和《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地方经验】

 

乘势而上拓宽中医药海内外“朋友圈”

 

 

中医药“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乘着政策的东风,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为中医药产业发展不断提供动能,逐渐成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出海码头”。作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首个落地项目,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正式落地横琴。目前,产业园注册医药健康企业已超4000家,涵盖新药研发、生物医药、医疗服务、药品贸易等领域,完成了19款中成药海外注册。

 

中成药的创新研发,离不开各方的紧密合作。自2004年起,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新南方集团共同组建广东青蒿抗疟团队,成功研制出第四代青蒿素复方-青蒿素哌喹片。目前,青蒿素哌喹片已在40个国家取得国际专利保护,在36个国家完成商标注册,已在全球26个疟疾流行国家上市销售,多年来已成为众多疟疾高度流行国家自由市场的主要抗疟药品。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上海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成立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创新中药转化联盟,开展中医药成果转化与国际推广基地的建设,以平台集聚行业资源。其中,由上海和黄药业研发生产的胆宁片的成功出海为中成药的创新研发提供了良好的范例。2022年,经过多年研制与申报,胆宁片以药品身份进入加拿大市场,在中药国际化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依靠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翔实可靠的数据和严苛的药物生产质量控制标准,胆宁片经受住了考验,走好了传承创新发展之路,赢得了更大范围的认可,为中医药走出去增添了一抹亮色。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