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春,男,1966年出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江苏省扬州市名中医。扬州市中医药学会肺系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证善用经方,自创时方,集诸多名家之精华,擅长治疗肺系疾病和内科杂病,疗效确切。
组成:乌贼骨15g,白及10g,仙鹤草30g,砂仁5g(后下),白豆蔻仁10g(后下),茯苓15g,苍术10g,炒白术10g,炒白扁豆10g,山药10g,石榴皮6g,乌梅10g,炙甘草6g。
功效:健脾祛湿,涩肠止泻,理气和中。
主治:慢性泄泻,症见泄泻反复迁延,粪质溏薄或稀烂不成形,进食后泻势尤著;脘腹胀满、神疲体倦,舌质淡胖,边见齿痕,苔白,脉细弱或濡缓无力。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两次,合并药液,分两次饭后半小时温服。
方解:慢性泄泻以大便频次增多、质地稀溏,甚或如水样为特征,多由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或湿邪困阻、气机升降失常,日久累及脾肾,导致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所致。其核心病机在于脾虚失运,湿浊内生,清浊不分。病程迁延,常兼见脏腑功能失调及多种夹杂证候。故治宜健脾祛湿、涩肠止泻,佐以理气和中之法,适用于脾虚湿盛、肠道失固之慢性泄泻。
方中乌贼骨功擅收敛固涩,本方取其收敛涩肠之功以助止泻,其制酸之效对伴胃酸过多者有益,敛疮生肌作用则有助于修复慢性肠炎等可能存在的肠道黏膜损伤。白及主要功效为收敛止血与消肿生肌,此处侧重其收敛护膜、生肌止血之效。对于泄泻日久、肠道黏膜存在损伤或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伴黏膜病变者,能保护创面、减少渗出,间接促进止泻。白及与乌贼骨相须为用,增强对肠道的保护收敛作用。仙鹤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其涩肠止泻止痢之力显著,尤宜于慢性泄泻或痢疾便脓血者。其“补虚”(俗称“脱力草”)之功,对脾虚体弱之久泻患者有补益之效。砂仁、白豆蔻仁芳香化湿、行气温中,二者均能醒脾化湿、宽中理气,缓解湿阻气滞所致之腹胀纳呆,并防补益药壅滞碍胃。茯苓味甘淡,性平,健脾渗湿,利水湿从小便而解,减轻大便稀溏。苍术味辛苦,性温,燥湿健脾力强;炒白术味甘苦,性温,补气健脾为主。二者相配,健脾燥湿之力倍增,针对脾虚湿困之泄泻、腹胀。山药平补脾肺肾,兼能涩肠止泻,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尤宜于脾虚兼有轻微阴伤之泄泻。白扁豆炒用长于健脾化湿止泻,补脾而不滋腻,化湿而不温燥,协同白术、茯苓健运中焦、分消湿浊。石榴皮、乌梅酸涩收敛,增强涩肠止泻之功。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蜜炙后增强补脾之力,缓和他药之性,使药效和缓持久。
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涩补并行,温燥而不伤阴,补益而不壅滞,收敛而不留邪,共奏健脾祛湿、涩肠止泻、理气和中之效,使脾运复健,湿浊得化,肠腑得固,气机调畅,则慢性泄泻可缓。
加减:大便夹未消化食物,加炒谷芽、炒麦芽、焦六神曲、炒鸡内金;寒湿偏盛,加桂枝、炮姜、炮附片;腹痛显著,加炒白芍、徐长卿、延胡索;腹胀尤甚,加煨木香、槟榔、姜厚朴、炒枳实;乏力明显,加炒党参等。(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时乐 杨晓明 陈婷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