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新冠病毒感染环球资讯汇总---1月18日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3-01-18 [医疗] [医疗资讯]

全球疫情数据

 

http://www.tmbos.com/uploads/66/f0f5886b1a067024155951e9d2498a.jpg

 

本网站定期更新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获得最新文章。

WWW.TMBOS.COM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   (2023/1/17)

 

 

 

多国热情欢迎中国游客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近期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公民出境旅游有序恢复,多国热情欢迎中国游客。专家指出,少数国家和地区针对中国游客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政治操弄。

“已为中国游客准备好红毯”

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后,多国对中国游客表示热烈欢迎。本月9日,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等官员专程前往机场,打出“中泰一家亲”标语,为中国优化出入境防疫政策后首批抵达泰国的旅客送上鲜花和纪念品。

“中国游客,印尼欢迎你们!”印度尼西亚旅游和创意经济部长桑迪亚加·乌诺9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说,印尼“已为中国游客准备好红毯”。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日前发出邀请,希望中国游客重返菲律宾,领略这个东南亚国家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柬埔寨首相洪森表示,希望今年接待200万人次中国游客。马尔代夫外交部在官网发表声明,欢迎中国调整出入境措施,热切期盼中国游客尽早赴马旅游。克罗地亚国家旅游局局长克里斯蒂扬·斯塔尼契奇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将尽一切努力为中国游客到克罗地亚提供便利。

对于多个国家近期出台欢迎中国游客的举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方会为游客前往这些国家旅游提供更多便利,将继续优化调整有关措施,与各方共同保障中外人员安全顺畅有序往来,为国际团结抗疫和世界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针对中国游客的限制措施缺乏科学依据

英国《观察家报》日前报道,多位专家认为针对来自中国的游客采取新冠检测等限制措施缺乏科学依据,是一种“纯粹的政治操弄”。爱丁堡大学教授马克·伍尔豪斯说:“我认为英国不太可能从这项措施中获得任何公共卫生利益。”他表示:“这只能是出于政治原因。”

伍尔豪斯还说,新冠变异毒株XBB.1.5正在美国迅速传播,“但这里(英国)似乎没有人担心它。相反,关于假想中国出现变异毒株的噪音却很多。”

日本大阪公立大学教授城户康年说,从抑制感染的角度看,仅针对中国采取入境防控对策,“实际效果非常差”。他认为,欧美早就不积极统计新增新冠阳性人数,其内部疫情仍然严峻,赴海外旅行的人也越来越多,加剧病毒在全世界扩散。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教授乔纳森·莱纳在社交媒体上谈论美国当前疫情时讽刺说,虽然形势严峻,但“现在唯一的防疫努力却是在检测中国旅客”,“大家都醒醒吧,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没看到任何额外风险”

“迄今,我们没看到任何额外风险。”俄罗斯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局长波波娃12日说,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该局将不会对中国赴俄人员采取额外防疫措施。

瑞士联邦委员会11日讨论了欧盟关于对乘飞机进入欧盟人员采取措施的建议并认为,中国目前的新冠病毒感染对瑞士居民及卫生系统构成的风险很小,不应要求来自中国的旅客接受强制新冠病毒检测。瑞士联邦公共卫生局同日发表声明说,目前在中国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早已在瑞士广泛传播,强制检测中国直飞瑞士旅客,对病毒在瑞士传播的影响微乎其微。而且,在中国出现新的“需要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株的风险并不比其他国家更高。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10日表示,从科学角度看,中国当前疫情不会对欧洲地区疫情产生重大影响,因为目前在中国流行的新冠病毒变异株已在欧洲和其他地区流行。他强调,各国制定针对新冠病毒防疫措施时应基于科学,并遵循适度和非歧视原则。

此前,波兰卫生部长涅杰尔斯基说,波兰不会对来自中国的旅客实施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特别旅行限制。新西兰新冠疫情应对部长艾莎·维罗尔表示,从中国出发的旅客不会对新西兰新冠疫情造成明显影响,这“意味着入境限制既不需要也不合理”。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医学院新发疾病健康科学中心主任迪拉瓦认为,在中国传播的奥密克戎毒株跟目前在全球流行的毒株基本相同,无须担忧中国游客入境泰国。

(据新华社北京1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

 

 

 

经合组织秘书长: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全球应对通胀"非常积极"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1月17日电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经合组织秘书长马蒂亚斯·科曼(Mathias Cormann)16日在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期间受访表示,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助于全球应对通货膨胀危机。

科曼告诉CNBC记者阿尔瓦罗·佩雷拉(Joumanna Bercetche),乐见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从中长期来看,这对确保全球供应链更高效、更有效运作,以及中国的需求和贸易以更积极的模式恢复,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科曼进而表示,通胀的诱因之一是全球供应无法跟上需求,因此,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供应链能更有效地运作,将有助于降低通胀。显然,这是非常积极的事。

CNBC表示,在中国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之后,经济学家也上调了他们此前对全球经济的预期数据。巴克莱银行13日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2.2%,比2022年11月中旬的预期高出0.5个百分点。巴克莱银行经济研究主管凯勒(Christian Keller)说,“提高全球经济预期,主要是由于我们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至4.8%。”(海外网 李萌)

 

 

 

中方:美方应充分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张素 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7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提问:据了解,在近日世卫组织秘书处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向世卫方面提出质疑,中国没有发现新变异株,但欧洲国家对中国旅客采取限制措施,美国发现XBB.1.5变异株,其他国家却未对其采取措施,请问中方有何评论?

汪文斌: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本着依法、及时、公开、透明的原则,同国际社会分享有关信息和数据。中方持续同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分享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基因序列,为全球疫苗和药物研发作出重要贡献。根据世卫组织的分析,当前中国主流毒株与其他国家提交的中国感染旅客病毒基因序列是一致的,没有发现新的变种病毒或显著突变。世卫组织欧洲区主任日前公开表示,目前在中国流行的毒株在欧洲和其他地区早已出现,中国的疫情不会对当前欧洲的疫情形势造成大的影响。如果欧洲国家针对旅客采取预防性措施,有关措施应是科学、适度和非歧视性的。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多个国际技术机构也表示,中国疫情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显著影响。

疫情暴发三年来,美国几乎流行过所有新冠病毒变种毒株及其分支,是存在新冠病毒变种毒株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当前新变种毒株XBB.1.5正在美国迅速蔓延,已成为美国头号毒株,引发美国内超过43%的感染病例。针对XBB.1.5近期迅速传播,世卫组织11日发布首份风险评估称,XBB已成为迄今对抗体具有最强抵抗性的变异株,其更强的早期传播力和免疫逃逸力可能会造成大规模的感染。目前,XBB.1.5已经在至少40个国家和地区监测中发现。欧洲疾控中心发布评估称,XBB.1.5最快将在1个月后成为欧洲主流变异株。

美方应当及时、公开、透明、充分地同世卫组织和国际社会分享美国的疫情信息和数据,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疫情进一步传播。(完)

 

 

 

多国检出“德尔塔克戎”变异株,专家:还没成主流毒株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作者:刘静怡

 

据泰国媒体1月6日报道,泰国医学厅厅长素帕吉透露,泰国在新冠病例中检测出“德尔塔克戎”XAY.2毒株。“德尔塔克戎”毒株是什么?传播力是否更强?是否有传入我国的风险?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

1月9日,泰国官员在位于泰国首都曼谷东郊沙没巴干府的素万那普机场欢迎搭乘厦门航空MF833的旅客。新华社发拉亨 摄

“德尔塔克戎”曾在多个国家检出

泰国媒体报道,XAY.2毒株是德尔塔亚型AY.45和奥密克戎亚型BA.4/5重组而成的变种。目前全球已发现344例病例,但尚未发现有密切接触者感染。2022年3月11日,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通过基因测序,法国科学家证实了“德尔塔克戎”变体的存在。

据科技日报2022年3月14日报道,此前,“德尔塔克戎”已在多个国家被检出。据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GISAID)提供的数据显示,丹麦、荷兰发现了“德尔塔克戎”相关病例。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基因研究公司Helix在美国发现了两例。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已经确认了约30例“德尔塔克戎”病例。

“德尔塔克戎”毒株传播力是否更强?

“目前,还没有发现XAY.2毒株在某一国家、地区成为主流流行毒株,增加重症率,从这一点来说,它并没有像XBB毒株那样具有非常强的免疫逃逸能力,目前还是认为XBB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最强。”李侗曾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理论上来讲,重组病毒的特点可能会变得更不确定,一旦流行起来,说明它有了更强的免疫逃逸能力,还需要继续关注。”

毒株会影响我国吗?如何做好防护?

李侗曾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新冠转为“乙类乙管”后,出国旅游、探亲访友及从国外入境的人数也在增加。“不仅是这一毒株,国外流行的毒株传入国内,可能会导致我国毒株更加多样、复杂,不同毒株也可能继续重组。除了专业部门做好监测工作,群众也要通过接种疫苗、戴口罩等措施,做好个人防护,降低感染风险。”

春节期间,不少人选择出国游,李侗曾表示,不必过于担心,但也要做好准备:“春节期间国外旅游可能会遇到不同于国内的毒株,如果没有‘阳’过,出国旅行肯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感染风险会增加。如果在异国他乡生病,也要考虑就医和用药问题,因此要做好准备,例如口罩、消毒湿巾等防疫物资,最好能了解一下当地的就医流程。”

 

 

 

美国疫情再现激增之势,疫苗口罩仍是预防良方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6日电 据英国《卫报》当地时间15日报道,近日,由于假期的到来、防疫心态的松懈和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新冠疫情再次席卷了美国,引起了病例数的激增。但佩戴口罩、注射疫苗等预防措施仍然行之有效。

资料图:美国纽约曼哈顿14街一处新冠病毒检测站为居民做检测。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分析显示,美国本次的病例激增是整个疫情期间激增速度最快的一次之一,但目前仍未达到峰值。在过去一周,因新冠疫情死亡的人数上升了44%,从截至1月4日当周的2705人上升到截至1月11日当周的3907人。

新罕布什尔州医疗保健协会主席布兰登·威廉姆斯称,目前医院已达到最大容量。他表示:“无法确定此次激增的发展轨迹,但情况十分令人担忧。”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估计,奥密克戎亚变体BQ.1.1和BQ.1以及快速传播的XBB.1.5导致了大多数感染病例。数据显示,美国东北地区超过80%的病例都由XBB.1.5毒株引起。

XBB.1.5毒株因其极高的传播性和逃避某些抗体的能力而引发关注。专家表示,接种二价新冠疫苗、佩戴口罩、通风、服用抗病毒药物等措施对于遏制疫情的传播仍然有效。

然而,马里兰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助理教授尼尔·赛加尔却表示,美国疫苗加强针的接种率“低得可怜”,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率也很低。面对冬季激增,美国在口罩、疫苗和检测方面的规定几乎没有恢复,这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医学和传染病教授斯图尔特·雷称,加强针,尤其是升级后的二价加强针,在降低严重疾病和死亡风险方面非常有效。然而,据统计,在五岁以上的美国民众中,仅有15.4%的人接种了升级的加强针。

雷称:“如果人们及时接种疫苗,那么一些严重的病例至少在某些程度上可以避免,因为接种疫苗仍是获得免疫力的最安全的方式。”他表示,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反复感染新冠会增加短期和长期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心理健康问题等。

报道称,由于官员传达的信息不准确,许多美国民众甚至可能还未意识到美国的病例数正在激增。面对新一轮疫情的肆虐,人们仍然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民意调查:2/3英国人对本国医疗失望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一项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由于排队候诊的人数创下纪录以及救护车的频繁延误,大多数英国人对“NHS(英国国民保健制度)”已经失去信心。

英国医疗体系拉响警钟 民众要求首相苏纳克尽快解决危机(视觉中国)

据英国《泰晤士报》15日报道,数据表明,超过2/3的受访者认为NHS的现状“不好”,80%的受访者表示NHS在过去5年中越来越糟糕,58%的受访者认为未来会更糟,85%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对NHS的处理“不理想”。在过去12个月中,英国的死亡人数比正常年份多了5万人,被认为是有记录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年份之一,其中NHS的延误难辞其咎。由于患者等待救护车的时间过长、天气寒冷以及流感患病率激增,英国圣诞节当周就有1600人死亡。

此外,《泰晤士报》称,仅有22%的受访者给了NHS好评,15%的受访者认为NHS运作“良好”,专家认为这凸显出英国人对医疗改革的迫切需求。(韩  林)   

 

 

 

意大利旅游业期待中国游客回归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旅游业是意大利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中国近期优化调整出入境政策,意大利旅游推广部门和许多旅游企业表示,欢迎中国游客重返意大利,并会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

那不勒斯是意大利南部著名的港口城市,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随着中国优化调整出入境政策,这里部分旅游企业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中国游客的到来。

费拉拉在那不勒斯经营着一家旅游企业。新冠疫情暴发前,中国市场的业务曾一度占到她的企业营业额八成左右。近日,中国宣布从1月8日起,优化调整出入境政策,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费拉拉表示,受此推动,她非常看好意大利旅游市场的复苏,同时表示,她和员工已经为中国游客量身打造了多款旅游产品,新增了许多包含意大利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体验项目。

根据意大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疫情暴发前,意大利在2019年共接待中国游客535.6万人次,成为当年中国游客到访最多的欧洲国家之一。意大利国家旅游局驻华首席代表瓦洛蒂日前向记者表示,意大利已做好充足准备,欢迎更多中国游客早日到访意大利。

 

 

 

香港 口罩令最快3月撤销 中港通关拟新年前免核酸检测

来源:on.cc東網

 

新冠疫情缠港逾三载,政府仍维持口罩令及隔离令。有消息指,港府拟于农历新年后,撤销确诊患者的强制隔离要求,届时会考虑处理现有隔离设施,兼暂停指定诊所及遥距诊症服务,并于3至4月取消口罩令。

另外,中港两地已恢复免检疫通关,过关市民要持有48小时核酸无染疫证明。惟因内地部分核酸检测站数量大减,且临近农历新年,包括医院等不少地方停止核酸服务,令部分香港市民未能成功取得核酸无确诊纪录。据了解,港府考虑撤销来港核酸检测要求;另有消息指,当局有可能于农历新年前,宣布“南上北下”毋须再作核酸检测。

 

 

澳门 疫情回落使用需求大减 明起5间社区门诊将停运

来源:on.cc東網

 

澳门疫情逐渐回稳。当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今日(17日)表示,已持续动态评估新冠感染者的求诊需要,随着疫情发展,近日使用社区门诊的居民大减,评估后决定明日(18日)起再暂停5个社区门诊。不过,为便利市民于农历新年期间的就诊需要,位于澳门半岛及离岛的4个社区门诊将维持服务。

另外,当局指昨日(16日)多5名新冠患者入住卫生局的隔离治疗设施。而第5期“保障快速抗原自我检测试剂供应澳门居民计划”将于本周五(20日)开始,当地居民可于配售期间购买一次共10份的快测包。

 

 

 

台 17日增近2万宗本土新冠 较前一周减约2成

来源:on.cc東網

 

台湾的本土新冠疫情,连续8天比前一周同期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周二(17日)公布新增19,658宗本土个案,虽然较前一天稍增,但较上周二(10日)少4,845宗,减少约19.8%。

指挥中心表示,本土新症分布以新北市3,931宗占最多,其次是高雄市、台中市和台北市,均录得逾2千宗。当地同日新增30名患者死亡,另多312宗境外输入个案。

新增死亡个案包括12男18女,年龄介乎50多岁至90多岁以上,皆属重度感染。其中27人具慢性病史,21人未接种3剂或以上新冠疫苗。

 

 

 

日本防疫措施或调整:政府探讨室内无需戴口罩方案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16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关于建议在室内戴口罩的新冠防疫对策,日本政府正在探讨除了有症状的人等之外原则上无需佩戴的方案。

据报道,日本政府在把新冠在《感染症法》的定位改为与季节性流感相同的“5类”相关讨论中提到了上述调整方案。

日本国内首次确诊新冠感染者到1月15日已三年,日常生活的防疫措施有可能发生很大变化。日本政府2022年5月修改了“基本应对方针”。关于口罩,规定室外如果不说话原则上无需佩戴,而室内除了可确保距离且基本不说话之外,建议佩戴。

据政府相关人士介绍,出于如果新冠在《感染症法》的定位改为5类,则防疫措施也改为与5类的其他传染病相同程度的想法,正在探讨室内原则上无需戴口罩的方案。将结合专家的意见,配合最快今年春季新冠改为5类,可能会规定无需佩戴口罩。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根据各地住院人数等作出是否需要戴口罩的判断,一度所有州均不再必须佩戴。然而出现了新冠、流感、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病毒)同时流行的“三重疫情”,一些地区再次建议室内戴口罩。

 

 

 

日系航空公司:日对华旅客入境限制不会长久,盼尽快恢复两国人员往来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邢晓婧】对于日本等少数国家针对来自中国旅客采取的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中方坚决反对并采取对等措施。据日媒报道,这将给日本经济造成每月至少134亿日元(约合7亿元人民币)的损失。春节前夕,日系航空公司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尽快恢复中日两国人员往来,现阶段所采取的入境限制措施只是暂时的,相信日中间的人员往来将比从前更加密切。

“我认为当前这种状况应该是暂时的。”全日本空输株式会社(ANA)中国区总裁原雄三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司中国航班数量逐渐恢复至每周17.5个往返航班,1月8日至春节(1月22日)期间的预定数量也在稳步增加。但与疫情前的2019年每周182个往返航班相比,当前数量仍不足此前的10%。

资料图

对于现阶段日本对来自中国旅客采取的入境限制措施,原雄三表示,作为一家航空公司,必须遵守日中两国政府的决定。“但我相信,这种状况只是暂时的,入境限制措施一旦解除,两国人员往来将很快恢复,我司对此抱有很大期待。”

日本航空公司北京支店长西田昌司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各国对于防疫措施有不同考量,企业对此无能为力。但由于过去三年日中两国之间的往来已经非常有限,所以由入境限制措施造成的影响与此前相比并无太大变化。

“但是,回顾过去数千年,日中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往来密切,毫无疑问,正是彼此的魅力和可能性让两国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西田昌司说,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环,航空公司的工作就是通过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激活商业发展。在物流方面,航空公司也会通过连接供应链与航空网络的方式,支持全球经济。

原雄三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于日本来说,中国是潜力巨大的市场,日中之间的经济有望进一步发展。ANA对于中国市场的定位非常明确,那就是“极为重要的存在”。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是该公司未来发展愿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状况不会常态化。”西田昌司表示,“我们相信,就在不久的将来,新冠病毒感染问题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解决,日中之间的交往将比从前更加密切。”

 

 

 

新加坡旅游局:预计2023年入境旅客将达1200万至1400万人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新加坡消息: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旅游局17日表示,预计2023年入境新加坡的旅客将达到1200万至1400万人次,将带来约180亿至210亿新元(约合136亿至159亿美元)的旅游收入,恢复到疫情前约67%至75%的水平。

新加坡旅游局公布2022年相关数据时表示,2022年入境新加坡的旅客为630万人次,超过此前预估的400万至600万人次,恢复至疫情前约33%的水平。根据已有数据推算,预计2022年全年入境旅客带来的旅游收益达138亿至143亿新元。

具体来看,2022年来自印度尼西亚的旅客最多,达110万人次;其次是印度,达68.6万人次;排在第三位的是马来西亚,达59.1万人次。

报道称,2022年4月,新加坡政府宣布将拨款近5亿新元刺激旅游业。新加坡旅游局计划从这笔预算中拨出1.1亿新元以推出更多商业和休闲活动吸引旅客,同时旅游局还将帮助新加坡旅游业招聘更多从业人员。(完)

 

 

 

泰国旅游2027年目标8000万人次外国游客,比本国人口数量都多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甄 翔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泰国政府日前出台的国家旅游发展规划显示,到2027年,泰国计划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数量达8000万人次,这一数字较2019年翻一番,甚至比泰国本国的人口数量都多。

泰国(视觉中国)

据越南通讯社16日报道,数据显示,去年泰国共吸引外国游客1181万人次,旅游业为泰国带来的收入达到1.5万亿泰铢(1泰铢约合0.20元人民币)。今年泰国预计将吸引外国游客至少2500万人次,旅游业有望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六成。到2027年,泰国旅游业收入有望从2019年的1.93万亿泰铢提升至5万亿泰铢。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长皮帕称,为接待更多外国游客,泰国旅游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尤其是提高安全标准。(甄  翔)   

 

 

 

马来西亚官员:中国游客可为马经济复苏注入活水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吉隆坡1月14日电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12日会见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部长张庆信。张庆信表示,随着中国出入境政策调整,中国旅客到访将为马来西亚旅游业振兴乃至整体经济复苏注入活水。

张庆信说,文化交流是马中两国保持长久友谊和密切交往的重要基础,旅游业对马来西亚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马方高度重视与中国开展文化交流和旅游合作。他介绍,近期,马来西亚旅游、艺术和文化部已安排懂中文的官员驻守国际机场,设立中国旅客沟通协调处,完善优化接待程序,体现马来西亚对中国旅客的友好和欢迎。

欧阳玉靖在会见时表示,2023年是中马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2024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中马关系发展迎来重要时间节点,希望双方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领域交流与合作再上新台阶。

近一周来,欧阳玉靖还先后会见国际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尔,卫生部部长扎丽哈,科学、工艺和革新部部长郑立慷,通讯和数字部部长法米等马来西亚新政府成员。在会见中,各部长均表达加强马中相关领域合作的愿望。(完)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