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新冠病毒感染环球资讯汇总---12月28日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2-12-28 [医疗] [医疗资讯]

全球疫情数据

 

http://www.tmbos.com/uploads/66/f0f5886b1a067024155951e9d2498a.jpg

 

本网站定期更新新冠肺炎疫情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获得最新文章。

WWW.TMBOS.COM

 

 

 

 

https://www.worldometers.info/coronavirus/   (2022/12/27)

 

 

 

国内是否仍有德尔塔毒株流行?抗新冠病毒药物怎么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题:国内是否仍有德尔塔毒株流行?抗新冠病毒药物怎么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董瑞丰、顾天成

近期,部分地方新增感染者处于快速增长期,各地想方设法保健康、防重症。目前国内是否仍有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抗新冠病毒药物该怎么用?针对公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专家作出解答。

我国是否仍有德尔塔变异株流行?

近日,网络上有传言称,我国部分地区同时流行德尔塔变异株和奥密克戎变异株。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根据实时动态监测,国内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在流行,也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与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组。从12月初至今,国内监测到9个流行的新冠病毒亚分支,都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

国内是否产生新的变异株?

许文波介绍,从12月初至今,中国疾控中心通过抽样调查,完成了1142个病例的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BA.5.2和BF.7占全国流行的绝对优势,两者合计超过80%。此外,还有7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也在流行。

许文波介绍,这些亚分支中没有发现特征性的基因组突变,都是境外输入而来。12月共发现31个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输入国内,其中也包括正在国外加速传播的BQ.1、XBB等亚分支。

不同变异株是否会导致再感染?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对于绝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说,半年内人体内都会存在有效的免疫抗体,同一毒株的二次感染概率极低,即便感染了也不会出现严重症状。

王贵强表示,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或者新的亚分支表现出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是可能导致再感染的。根据人体内的免疫抗体,再感染的间隔时间越短,症状通常越轻,间隔时间长了,症状就偏重。因此,这轮疫情过后,大家仍要注意做好健康防护。

抗新冠病毒药物该怎么用?

王贵强介绍,高龄老人,尤其是有基础病、没有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属于高风险人群,面对疫情要早发现早干预。一些口服的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可以在发病或感染得到明确诊断后尽早使用,一般在5天内使用。

王贵强表示,这类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存在与其他不少药物相互作用的问题,也会有一些副作用,因此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研究显示,这类药物不能用于预防性治疗,对重症患者的效果也不明显。

 

 

 

多个驻外使馆调整赴华防控措施

来源:澎湃新闻

 

12月2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发布《关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从远端检测、入境检疫、国际客运航班、来华签证、口岸运行和出入境旅游六个方面发布措施。

如在远端检测层面,自2023年1月8日起,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

如在出入境旅游层面,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本着试点先行原则,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上述《通知》发布后,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0个中国驻外大使馆发布新通知调整赴华防控措施。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布《关于自美国赴华乘客远端防控措施调整的说明》,自2023年1月8日起,中国政府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根据有关通知要求,自美国出发赴华乘客仍需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赴华。如呈阳性,相关人员须在转阴后再赴华。赴华乘客行前无需向中国驻美使领馆申请健康码。赴华乘客需将登机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填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

此外,入境后,不再实施全员核酸检测。海关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进入社会面。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人员,由海关进行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可采取居家、居所隔离或自我照护。结果为阴性者,由海关依法依规实施常规检疫。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布《关于优化调整赴华行前检测相关措施的通知》,自2023年1月8日起,自日本赴华旅客在登机前48小时内完成1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者可赴华,并需提前向中国海关进行健康申报,无需申请健康码。检测阳性者,需在转阴后赴华。

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发布《关于调整自俄罗斯赴华人员远端检测措施的通知》。使馆特别提醒,相关优化调整措施适用于抵华时间在2023年1月8日零点(含)以后的赴华国际航班等。“行前48小时内”以自俄离境时间为准,具体到小时,如离俄境时间为5月12日23:59,赴华人员应在5月10日23:59之后完成核酸采样。赴华人员需通过海关健康申报渠道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填报信息后,建议赴华人员保留核酸检测阴性报告纸质版或电子版备查。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发布《关于自印度赴华人员远端防控措施调整的说明》,更新了核酸检测、健康码、海关健康申报、入境检疫四方面的要求。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发布《关于中国驻泰国使馆受理签证及办理方式的通知》,中国驻泰国使馆自2023年1月8日起受理八类签证申请:Q1、Q2字签证;M字签证;F字签证;Z字签证;S1、S2字签证;C字签证;G字签证;R字签证(具体颁发对象可见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官网该通知)。

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发布《关于无需向中国驻西班牙使领馆申请健康码的通知》,表示自北京时间2023年1月8日起,拟赴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赴华,无需向中国驻西班牙使领馆申请健康码。

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发布《关于自伊朗赴华乘客远端防控措施调整的说明》,根据《通知》,自北京时间2023年1月8日起,自伊朗赴华人员无需在行前向中国驻伊朗使馆申请健康码。

赴华人员需在行前48小时内进行核酸检测,将检测阴性结果通过微信小程序“海关旅客指尖服务”、“掌上海关”App、出入境健康申报网站等途径填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健康申明卡》。如行前检测呈阳性,应在转阴后再赴华。

中国驻印尼使领馆发布《关于落实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知》:中国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及各总领馆将自2023年1月8日起,落实优化措施如下:一、登机前核酸检测。所有自印尼搭乘国际客运航班赴华的中外籍人士,请于登机前48小时进行1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赴华;如果登机前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请相关人士等待转阴后再启程赴华;二、入境检疫。请赴华人士乘机抵达中国口岸后凭海关健康申报码完成必要通关手续。对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将允许进入社会面;三、健康防护;四、赴华签证:中国驻印尼使领馆将进一步为赴华复工复产、经贸、留学、探亲、团聚等外国籍人士提供相应签证便利。因旅游、就医等私人事务赴华签证申请,仍暂停受理。

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中国驻越南大使馆、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馆、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中国驻希腊大使馆等驻外大使馆分别根据《通知》发布了各自关于赴华乘客远端防控措施调整的说明。

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中国驻捷克大使馆、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中国驻孟加拉国大使馆、中国驻文莱大使馆等则转载了中国外交部或国家卫健委的最新相关通知。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阴性即可来华 不再对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12月2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外事组发布《关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知》。其中明确,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不再对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取消“五个一”“一国一策”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等。

全文如下:

关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领导小组、指挥部),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各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现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中外人员往来暂行措施,于2023年1月8日起实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远端检测

来华人员在行前48小时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者可来华,无需向我驻外使领馆申请健康码,将结果填入海关健康申明卡。如呈阳性,相关人员应在转阴后再来华。

二、入境检疫

不再对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对健康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放行进入社会面。

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人员,由海关进行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若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居所隔离或自我照护,其他情况提倡尽快前往医疗机构诊治。结果为阴性者,由海关依惯例按照《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常规检疫。

三、国际客运航班

取消“五个一”“一国一策”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分阶段增加航班数量,优化航线分布。简化机场入境航班处置流程,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加强重点城市航班接收能力建设。各航司继续做好机上防疫,乘客乘机时须佩戴口罩。

四、来华签证

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商务、留学、探亲、团聚等外籍人士来华安排,提供相应签证便利。

五、口岸运行

优化配套管理措施,保障各类口岸货运尽快恢复至疫情前水平。调整陆路口岸“客停货通”政策,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逐步恢复陆路口岸客运出入境(含边民往来)。逐步恢复水路口岸客运出入境。对国际邮轮,先开展试点,再逐步放开。为中外籍船员在中国境内换班提供更多便利。

六、出入境旅游

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本着试点先行原则,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美媒:纽约州儿童流感死亡率上升 专家吁接种疫苗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26日电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6日报道,虽然纽约州流感病例数周来首次出现下降,但是该州的儿童流感死亡率正在上升。

据报道,在最新的每周流感报告中,纽约州卫生官员证实,迄今为止,这个流感季至少有5名儿童的死亡与流感有关。根据上周提供的数据,纽约的儿童流感死亡人数约占全国儿童流感死亡人数的13%。

鉴于死亡人数上升,纽约人被敦促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特别是6个月及以上的儿童。

“今年的流感疫苗能够很好的匹配病毒,避免重症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州卫生专员玛丽·巴塞特说道。“这些建议是简单但重要的方法,可以保护我们的家庭和社区在今年冬天免受严重疾病的侵害。”

一个跟踪流感病例每周变化的州数据显示,尽管在这一周内新增病例数有所下降,但该州前一周的新病例仍占本季度报告的所有感染病例的近25%。

每年一度的冬季流感季通常要到12月或1月才开始,但今年在11月初就开始了,包括新冠和RSV(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内的其他病毒的同时传播使情况复杂化。

随着假日聚会和活动正在进行,卫生官员说,采取安全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建议之一是接种疫苗,如果你有症状,或者你身边有高风险的人,就戴上口罩。尤其是被认为最容易感染的人群。

 

 

 

英国国家统计局:疫情让英国“奶爸”人数飙升1/3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新冠疫情让英国更多父亲变成“奶爸”。据英国《卫报》25日报道,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新冠疫情以来,英国居家带孩子的全职爸爸增加了1/3。目前,英国居家带孩子的全职父母中,父亲占比为1/9,高于2019年的比例——1/14。

新冠疫情是改变英国父亲生活的催化剂。一家名为“父亲研究院”的公益机构发布数据显示,目前男性投入“无收入带娃”活动的时间较2015年增加18%,从平均每天47分钟增加到现在的55分钟。

虽然现在居家带孩子的女性数量仍远高于男性,但过去3年间,英国全职妈妈的数量下降了11%。有分析认为,新冠疫情期间的居家政策让父亲们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变长,客观上增强了父亲们带娃的能力,也提升了父亲们居家带娃的信心。报道称,育儿方式正发生变化——母亲工作更多,父亲关心更多。“新奶爸”概念或许会推动“几代人以来性别平等理念的飞速提升”。    (甄  翔)   

 

 

 

俄完成新冠可食用疫苗临床前研究

来源:科技日报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实验医学研究所分子微生物学系和病原微生物分子遗传学实验室负责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在第三届国际抗击新冠病毒感染和其他传染病科学与实践会议上称,该研究所已经完成了针对新冠病毒的可食用疫苗的临床前研究,明年年初计划将相应文件送交俄罗斯联邦卫生部,以获得开展临床研究的许可。

早些时候,苏沃洛夫透露,可食用疫苗的味道几乎与普通酸奶制品没有区别,而且大部分都类似于熟酸乳。

该实验医学研究所所长、俄罗斯科学院教授亚历山大·德米特里耶夫教授指出,该研究所自2020年1月以来就一直在开展相应的研究。按照他的估计,可食用新冠疫苗具有许多竞争优势,其中之一就是这种制剂很容易饮用。此外,这种疫苗的生产不需要使用特殊的净化技术和组织批量生产的大量财务花费。

 

 

 

香港 通关有期 中旅社节后复工逼爆 市民赶办证回乡

来源:on.cc東網

 

内地明年1月8日起取消入境隔离及核酸检验,不少市民准备农历新年假期回乡探亲,或到内地过新年,惟不少市民回乡证已过期,或小孩未曾申请。今日(28日)是圣诞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大批市民一早到各中旅社申领回乡证,冀如愿按行程到内地。东网记者今早约9时半亲身到新界东中旅社了解情况,现场水泄不通,排队人龙未见消减,除了有预先网上预约人士,还有到场查询的长者。

中旅社内有大批市民排队,人龙保持20多人。有不少市民已在网上预办登记,即场影相及自助新登记后,等候约20分钟已可到柜位完成续证手序。市民蔡小姐与女儿同来续证,指约一周前已经网上预约,除即场影相有点阻滞外,整个办理过程约花20分钟,觉得过程顺畅。然而,现场亦有不少市民,主要是长者并未预先登记,往查询处询问时,职员回覆指,不设即日筹登记时略带鼓噪,需职员协助另订日子办理。

根据网上预办情况,全港5间中旅社在本月的预约已满额,截至今早10时,最早可供预约的日期下月4日于九龙西中旅社及港岛中旅社。

 

 

 

香港新增19398宗新冠病毒阳性病例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12月26日电 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26日公布,截至当日零时,香港新增19398宗新冠病毒阳性病例。

当日新增病例中,18533宗为本地病例,包括3607宗核酸检测阳性病例,14926宗快速测试阳性病例。另外还有865宗输入病例。

香港医院管理局(医管局)公布,过去一天,再多47名确诊病人离世。现时留医的确诊病人中共有174名危殆及192名严重。公立医院内科病床整体住院率约112%。

医管局表示,过去一星期有928名来自安老院舍的确诊病人入院,较过去两个星期分别653人和553人持续上升。医管局对情况表示关注,会密切监察情况,并与相关政府部门及安老院舍保持密切沟通,加强外展团队对安老院舍的医疗支援。(完)

 

 

 

澳门暂停非紧急医疗服务 隔离治疗病床增至700张

来源:on.cc東網

 

澳门新冠疫情升温,当地卫生局昨日(26日)表示,采取进一步措施,统一调配医护人力资源,以缓解确诊者住院需要,包括暂停非紧急或非必要的医疗服务;调派医生到急诊室和社区治疗中心,合并部分住院人数较少的部门,以设立更多隔离病房,目前医院级别隔离治疗病床总数接近700张;暂停医院疫苗接种工作,把24小时门诊改建成急诊病人暂留区,设临时病床40张。

当局指,过去24小时仍有400多趟救护车运送病人至仁伯爵综合医院急诊室,需要入院的确诊者不断增加。通过合并部分住院人数较少的部门,设立更多隔离病房,仁伯爵综合医院隔离治疗病床增至300张,目前医院级别隔离治疗病床总数接近700张。同时,透过协调加快让病情稳定的病人出院,或转移到社区治疗中心或隔离治疗酒店,腾出病床接收滞留急诊室的病人,仁伯爵综合医院昨日共有80多名病人出院或转移。

当地卫生局已暂停医院疫苗接种工作,把24小时门诊改建成急诊病人暂留区,设临时病床40张,并调动全卫生局医护人手,加快安置病人的速度。目前已协调各科约80名专科医生协同管理隔离病房,约60名医院住院医生和卫生中心医生调派到急诊部和社区治疗中心,加快病人安置。临时聘请退休护士13名、实习医生38名和实习护士23名协助急诊室和社区治疗中心的运作。另有86名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护理学生参与。

另外,已组成专门的统筹协调小组,整合红十字会、交通事务局、治安警察局和消防局的运送车辆、驾驶员和护送员资源,加快转运病人到合适的治疗设施、院舍或家居。

 

 

 

澳门新冠感染者社区门诊12日至今服务逾2.3万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澳门12月25日电 (记者 李亚南)澳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下称“应变协调中心”)25日发布消息称,为有效分流不同程度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民通过“新冠病毒感染者自我评估及预约平台”进行四级分流,其中感染者社区门诊自12月12日运作至今,已为超过2.3万名低治疗需求患者提供门诊服务。

据介绍,“新冠病毒感染者自我评估及预约平台”四级分流包括居家隔离治疗、前往感染者社区门诊、前往社区治疗中心(澳门蛋),或到仁伯爵综合医院特别急诊就诊。由12月12日运作至今,社区门诊站点由3个增加至15个,每天运作时间由早上10时至下午7时,分布在澳门半岛、氹仔、路环区。对比数天前最高峰时的约3800人,近两日到社区门诊就诊的人数已有回落迹象。

为进一步方便居民就诊和平衡居民生活上的需求,应变协调中心将于12月26日增设两个社区门诊。应变协调中心呼吁,被评估为“居家隔离治疗”的轻症状感染者,倘自觉症状出现变化,可再次到预约平台进行自我评估,切勿滥用救护车,将紧急救护资源留给特别急需的居民使用。

应变协调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澳门24日新增49名新冠病毒确诊患者入住卫生局的隔离治疗设施,当日有2人因新冠肺炎离世。

此外,应变协调中心25日宣布,从当日起取消新冠病毒感染者在解除隔离90日内,只可进行新冠病毒核酸单样检测的要求。

澳门特区行政长官贺一诚25日视察了多家医院。针对当前的疫情,贺一诚近日对媒体表示,特区政府会发动更多私人执业医生,为公共医疗提供协助,以减轻政府医院门诊和急诊的压力,最重要的是保障重症、长者和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完)

 

 

 

韩媒:医学院没扩招,韩国面临严重医生短缺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韩国的医疗人才正青黄不接。据《韩国时报》26日报道,如果韩国医生的人均工作量维持在2019年的水平,那么在2030年和2035年,韩国将分别出现14334名和27232名的医生缺口。

资料图(视觉中国)

到2035年,包括内科、儿童青少年科、神经科等在内的内科医生缺口将达10042名,包括外科、整形外科、妇产科等在内的外科医生缺口将达8857名。要想实现医疗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医生的人均业务量必须增加约14.7%。

韩联社报道称,为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韩国医学院的招生名额自2006年起就一直固定在3058名。韩国政府曾计划扩招,但遭到医学界的强烈反对。当时双方协商,等新冠疫情稳定后再重新讨论此事。如今,随着日常生活逐渐恢复,有关扩招的讨论或将重新开始。不过,有研究员表示,成熟的医学人才进入市场需要12年的时间,现在扩招已经晚了。(韩  雯)

 

 

 

韩政府将附条件分步解除室内戴口罩令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首尔12月23日电 (记者 刘旭)韩国防疫部门当地时间23日决定分阶段解除室内口罩令,将强制性室内戴口罩义务转化为建议,并提出具体调整标准。

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当天主持召开中央灾难安全对策本部会议,就放宽室内口罩佩戴义务提出四项判断标准,即疫情流行趋势趋于稳定可控、重症患者和死亡病例减少、医疗应对能力充足和高危人群建立免疫屏障。

他表示,只要满足上述标准中的两项,韩政府将经对策本部会议进行第一阶段的调整。届时,政府将要求民众自行佩戴口罩,但维持对医疗机构、药店、部分社会福利设施、公共交通工具的口罩令,以保护高危群体。若新冠疫情预警级别从目前的“严重”下调至“警惕”或“注意”级别,或新冠的法定传染病等级从目前的乙类下调至丁类,政府将全面解除室内口罩令。

韩德洙同时指出,在放宽室内口罩佩戴义务后,确诊病例可能会增加,防疫部门及各地方政府将会提前制定好相关预案,保障医疗应对工作万无一失。

韩国防疫部门也表示,相关规定调整后,将视新变异株、海外疫情、医疗承受能力等情况研讨重新恢复口罩令,并呼吁民众必要时自行佩戴口罩,遵守个人防疫守则。(完)

 

 

 

疫苗合作是阿中友谊的生动写照(国际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契合时代需要,将有力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为改善社会民生发挥积极作用。全球发展倡议将抗疫和疫苗列为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有助于进一步汇聚全球抗疫合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阿联酋和中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积极开展抗疫合作。两国疫苗合作成效显著,不仅为守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作出了贡献,也进一步丰富了阿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

阿中两国医疗卫生专家团结协作,共同制定科学有效的疫情应对方案,体现了生命至上的理念。两国合作开展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三期国际临床试验,阿联酋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批准紧急使用中国企业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为感染风险最大的一线医务人员开展免疫接种。在与病毒赛跑的紧要关头,中国疫苗有力增强了阿联酋医务工作者战胜病毒的信心和能力。

阿中疫苗合作不断推进,不仅帮助阿联酋有效提高疫苗接种率,还促成了首款在阿联酋注册的新冠灭活疫苗的研发。这款疫苗名为Hayat—Vax,在阿拉伯语中寓意“生命之苗”。该疫苗由中国国药集团与阿联酋G42集团共同组建的哈雅生物科技公司生产。这款疫苗的问世,是两国医疗科研工作者辛勤付出的结果,也是两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密切合作的成果。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契合时代需要,将有力促进国际发展合作,为改善社会民生发挥积极作用。全球发展倡议将抗疫和疫苗列为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有助于进一步汇聚全球抗疫合力。得益于阿中两国抗疫合作,阿联酋目前不仅是世界上新冠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成为地区疫苗生产、分配、运输中心。阿联酋将充分利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先进的医疗保健体系,筹建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疫苗生产于一体的研发中心。这不仅将使阿联酋本国民众受益,也将造福西亚北非地区其他国家的人民。

阿联酋同中国的疫苗合作,离不开众多志愿者的积极参与,离不开阿中企业的全力配合,离不开两国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是阿中友谊的生动写照。展望未来,阿中两国必将继续携手,在医疗科研等众多领域开展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阿联酋哈雅生物高级顾问 纳瓦勒·阿卡比)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