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头晕案两则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2-11-07 [其它] [名医论坛]

● 病案1

 

焦某,男,时年51岁,门诊病例。

 

2009年7月10日初诊:阵发头目颈项胀痛及头晕10余年。患者发作时伴面色潮红,头部潮热汗出,耳鸣,足底酸胀,舌苔薄黄腻,脉弦细。曾在某综合医院检查,发现血脂增高,血糖增高(具体不详)。

 

辨证:肝肾阴虚,肝阳化风。

 

治法: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方:镇肝息风汤。

 

组方:牛膝20克,代赭石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炒龟板30克,白芍15克,玄参10克,天冬10克,炒麦芽10克,甘草6克,天麻10克,葛根40克。20剂,水煎服,日1剂。

 

7月31日二诊:头胀、晕显减,足心酸胀略减,仍阵发头面潮热,汗出,颈胀,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继以前方加勾藤20克。20剂,水煎服。

 

8月20日三诊:服药后头晕胀已止,足胀渐消,潮热、汗出渐减,再服15剂,诸症基本解除。

 

按:《临证指南医案》言:“精血衰耗,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内风时起。”风阳上扰则见头晕头痛、耳鸣、潮热汗出。风阳内动致经脉不利,故有足底酸胀;拟镇肝息风汤,滋阴潜阳,镇肝息风,则诸症得除。

 

● 病案2

 

左某,女,时年54岁,门诊病例。

 

2009年2月23日初诊:阵发头晕1年。患者阵发性头晕,伴颈胀肢麻,每发则呕逆,常口舌生疮,未正规治疗,病已1年。就诊时兼畏寒,自汗,舌苔黄腻,脉细滑。

 

辨证:风痰上扰。

 

治法:化痰息风。

 

主方:黄芩温胆汤加味。

 

组方: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甘草6克,黄芩10克,野天麻30克,勾藤20克,僵蚕20克,葛根20克。1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13日二诊:眩晕显减,疲乏,面淡黄,舌苔薄黄,脉细。拟天麻温胆汤合四物汤加味。

 

组方:野天麻3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甘草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勾藤20克,葛根30克。15剂,水煎服,日1剂。

 

3月27日三诊:前方服后诸症控制,以初诊之方再进15剂,病症全除,此后未曾发作。

 

按:《丹溪心法》有“无痰不作眩”之说,本案患者眩晕而见呕逆,舌苔黄腻,显为痰热之征。处以黄芩温胆汤直清痰热,取效在所必然。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内容整理自:《中国中医药报》2014年5月22日第四版,作者:熊继柏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李点整理】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