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体系方面,《规划》提出,加强中医龙头医院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县级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室建设,打造一批中西医协同特色科室。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提质扩面,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鼓励社会办中医,促进中医药服务多元化发展。
在提高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方面,《规划》提出,培育中医优势病种与治未病工程,加强中医疑难杂症和专科专病防治能力建设。持续推进中医药“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完善市级名中医、重点专科评选制度,定期开展评选工作。大力实施“名医入漳计划”,以名中医带动名院和名科、名馆发展。
在支持中医智慧型医院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大力支持漳州市中医院和2~3个县级中医院建设互联网中医医院,促进各级中医医疗资源的流动和优化配置。鼓励建设共享中药房和中药配送服务中心,推广中药制剂或协定处方区域内流通和使用。支持一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互联网中医专科或专家门诊。
在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规划》提出,多渠道加强人才引进培养,编制紧缺急需中医药人才目录,积极引进名中医、中医药高学历或学科带头人,加强师承带教工作。定期开展“西学中”培训班,鼓励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参加省级统一考核。
在强化中医药产业研发能力方面,《规划》提出,重点培育漳州片仔癀、水仙、同溢堂等中成药品牌,支持开展经典名方和中药新药研发。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力争建立漳州市中医研究所。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一智一药”产业园,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
在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方面,《规划》提出,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五进”活动;加强与港澳台、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本地中医药文化国际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