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由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馆长蓝韶清主持,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彬,广东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维东,阳江市政府副秘书长谢汝潘,阳春市委副书记黄华记,阳春市政府副市长曾庆婵,阳江市、阳春市以及有关市卫生健康局(委)负责同志,8个首批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品种(化橘红、广陈皮、阳春砂、巴戟天、何首乌、广藿香、广佛手、沉香等)道地产地及主产地县区卫生健康局负责同志,保护品种道地产地种植经营专业户代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参加了推进会。
广东省中医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金文杰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党和政府把发展中医药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做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广东作为我国中医药大省、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南药主产地,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与会代表围绕贯彻落实《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打造岭南中药特色品牌,促进岭南中医药事业与产业联动交流,推动岭南中医药保护与创新发展,围绕这些问题,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深入研究交流有关策略选择和实现路径,取长补短,发表真知灼见,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深化我们对岭南中药材保护的认识与实践。
▲会议现场
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林彬表示,2017年3月1日,广东省在全国率先施行《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为道地中药材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近6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积极组织专家、学者,从岭南中药材的生产技术规范、种质库圃及种源采集、动态保护、文化保护、资源动态监测、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相应的保护工作。2017年开始,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等单位在省中医药局的指导下,已成功连续举办三届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研讨会,学习、宣传、贯彻《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推动岭南中医药高质量传承创新发展。
广东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陈维东表示,2022年8月13日,在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管、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广东省中药局、广东省药监局等部门业务指导下,协会作为秘书处单位成立了广东省南药种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这是我国首个专门开展中药材种植标准化活动的技术组织。标委会的成立,将为南药种植将提供强有力的标准化的支撑,通过渠道和资源的嫁接,做好增量服务,推动广东南药产业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数字化的发展,助力广东省中药产业高质量的发展。
阳江市政府副秘书长谢汝潘对推进会在阳春举办表示诚挚欢迎,他表示春砂仁是广东名贵道地药材,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春砂仁应用历史悠久,古时列为宫廷贡品,是中国“四大南药”、“十大广药”之一。近年来,阳春市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的发展思路,创建春砂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从种苗培育、种植生产、初加工、深加工再到推广销售、品牌运营、科研,大力推广种植春砂仁,打造与春砂仁相关的完整产业链。
阳春市委副书记黄华记表示,春砂仁是阳春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遍布阳春市17个乡镇。近年来,阳春市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与春砂仁相关的完整产业链。先后推出了“春砂酒”“春砂蜜”“春砂蜜饯”“砂仁茶”等特产,远销全国各地。2018年,阳春市春砂仁被列入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目前阳春全市春砂仁的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
据了解,岭南地区药用植物资源达4500多种,占全国药用资源的36%。2016年12月1日,广东省率先通过我国第一部中药材保护地方性法规——《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并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作为首批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品种之一的春砂仁,是我省道地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春砂仁的应用历史悠久,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有记载,享有“北有高丽参,南有春砂仁”的美誉,古时曾作为贡品。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岭南药材保护与创新发展、岭南中药材文化保护研究、构筑广东南中药产业体系、及春砂仁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
9月3日上午,为加深与会人员对岭南中药材8个首批保护品种的了解,在阳春市政、公安、交通、卫健、疾控、宣传、农林等多部门密切配合保障下,推进会组织与会人员对阳春市春砂仁产业与种植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会议同期,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阳春市恒豐实业有限公司、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等14个单位展示了相关保护品种在种源、产地、种植、品牌、文化等方面保护取得的成果。
▲岭南中药材保护成果展示(部分)
据工作人员介绍,本届推进会得到了阳江市及阳春市委市政府、卫生健康局、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支持,希望本届推进会对进一步加强我省中药材保护品种的保护、资源的规范利用、保护人才的培养、及相关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来源:阳江日报、阳江电视台、阳春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