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精神,海南省卫生健康委、海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对海南省中医药发展现状开展调研,为推进海南省“十四五”中医药工作明确方向。
“十三五”期间,海南省中医药工作全面推进,在中医药医疗体系建设、服务能力提升和优势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创新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加快,海南省中医药发展在迎来重大机遇的同时,也在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公共卫生安全、地方特色资源发展与利用、中药研发及市场开发等方面面临新的挑战。为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海南省组织力量,在《海南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思想指导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聚焦中医药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家研讨等形式对全省18个地、县市中医药工作展开全面调研。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医学院校、机关、医药企业和社会组织共1200余人参与了此次调研,为海南省中医药发展建言献策。
紧盯专科建设,升级医疗质量
海南省现有公立中医类医院17家,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建设的占94.12%,随着白沙、保亭县中医院开工建设,海南省已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全省现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5个、重点学科2个、重点研究室3个,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等全国重点研究室3个。各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及半数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近八成被调查者对海南省中医医院医疗服务项目和质量表示认可。
全省中医医疗机构床位资源和药品资源基本能够满足一般医疗需求,但不充裕,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及药品配备有待补充。中医药传承模式初具,但专科特色、名家学术需要系统化推广普及。多数民营中医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专业特色,但同质化现象突出,规模有限,服务能力与公立医院存在一定差距。
调研中,过半数人士表示,海南省中医医疗机构发展应紧盯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在充实医疗资源的同时,做好省内同类医疗机构专科建设的传、帮、带工作;提高中医药服务在医疗活动中占比,拓展中药品种、剂型、工艺等在临床中的运用;引导民营医疗机构均衡发展,以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乡镇、示范村居建设带动全省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为全省人民提供适宜、安全、有效的中医药重大疾病和常见慢病防治服务。
夯实人才基础,提升专业素质
近年来,海南省中医执业(助理)医师队伍数量持续增长,高层次人才培养、名医工作站建设稳步推进。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使中医特色护理、中药特色技术等在基层深入推广,从业者专业素质不断提升。通过走访了解到,中医适宜技术在省内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专业人员中得到普及,相关业务的陆续开展为患者就医提供了更多选择,有效降低了医疗成本。
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瓶颈问题也值得分析,集中表现为海南省专业人才的数量和业务素质、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待提升,高层次人才、特色护理人才、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等。此类问题在县以下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的反馈率是地级市的近三倍。民营中医医疗机构专业人员配备更为紧张,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公立中医医疗机构的1/10。
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从业者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一支适应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人才队伍,打造医、教、研、产发展所需的覆盖全省各领域各层级的中医药人才网络,才是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调研中专家建议,中医药发展要以人为本,为从业者提供丰富的专业培训,扩大学术传承师带徒范围和数量,鼓励中医药科研创新项目的开展,规范业务考评和监督,改革职称晋升制度,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吸引高层次人才赴琼发展,加快筹建海南省中医药高等院校,加强青年人才储备,坚持骨干人才培养、实施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及西医学习中医工程等方式,有助于充实人才资源,提升人才素质,为海南省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注入发展动能。
利用地方优势,打造特色产业
海南是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中医药服务贸易被省政府列为全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重点领域之一。全省充分利用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进行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试点。海口、三亚、琼海市中医院中医药健康旅游和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建设以及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成果突出。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全国率先将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细化为五大类共236项,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服务价格备案制,改革中医治未病专职医师职称晋升制度。深入开展全省中药资源普查,全面推进中药材保护与开发利用,中药全产业链发展初具规模。过去的几年间,中药饮片与中成药的发展、大健康产品及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海南省经济发展新亮点。
建设自由贸易港,海南省中医药服务具有良好的基础。调研中,中医药从业者纷纷表示,近年来,海南省中医药管理部门着力推动中医药服务纳入社保报销范畴、实施服务价格调控,对中医药服务贸易合作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激励之下,海南省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陆续在中医适宜技术,中医特色康复养生方法,黎药、藤灸等民族医药方面开展了对外交流和服务输出,拓展了医疗服务新业态。充分利用海南国际旅游消费基础,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基地,需要管理者不断开阔思路,放宽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贸易限制,推进多点执业、对点帮扶,科学制定标准规范,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贸易核心竞争力。
海南省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中药生态资源,中药发展以南药和特色热带作物种植为重点。为促进中药产业产学研用融合发展,须充分发挥原产地优势,实施中药资源保护、培育,扩大道地药材栽培规模,做好中药资源普查成果转化,支持医药企业打造知名药品品牌,为中药研发、审批、市场运营等提供更多便利。
基于海南省中医药建设实际,围绕医疗保健产品与器械、健康旅游、营养食品、康养健身、健康管理与咨询等领域的大健康产业,在调研中被受访者普遍看好。利用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政策优势和国际旅游产业资源优势,升级中医治未病工程、完善康养结合健康养老产业、打造中医药特色旅游、开发海南民族医药资源、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科普教育。在方兴未艾的大健康产业持续发力,必将为海南省中医药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十四五”时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海南作为国际国内双循环交互的重要节点,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着力加强中医医疗体系建设、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激发中医药产业化发展活力,推动海南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突出中医药科技原创优势,实施“人才强省”,服务海南经济建设;开发利用好海南中医药生态资源,充分释放中医药的多元功能和价值,增强全民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张岳 中华中医药学会 王琳琳 海南省中医药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