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皖南古城续写“新安”辉煌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2021-04-16 [医疗] [医疗资讯]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弘扬新安医学特色,实施新安医学振兴工程,助力健康黄山建设——

  400多年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千古名句;几乎同一时期,剧作家汤显祖写下名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表达对徽州的向往。这座在古代曾被称为新安郡、徽州的小城——安徽省黄山市从此闻名遐迩。

  除了旖旎秀丽的自然风光与底蕴深厚的徽州文化,发源于这里的新安医学,名医云集、专科齐全,是中医药历史上独树一帜的著名流派。

  黄山松见证了新安医学的千年传承,新安江孕育了新安医学的璀璨文化。如今,这座皖南古城,正以崭新的面貌,续写新安医学的辉煌篇章。

守住传承薪火 振兴新安医学名科名派

  将中药材研制成极细的粉末,按方混合调制后,再将粉剂直接吹至咽喉病灶处,直达病所,药轻力宏,这是新安医学流派之一国家级非遗项目郑氏西园喉科的特色疗法——吹药。

  令郑氏西园喉科传承人郑铎担心的是,自己的技艺是否会失传。这也是萦绕在许多新安医学传承人心头的忧虑。

  解决新安医学后继乏人、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已迫在眉睫。

  “振兴新安医学”,是国医大师李济仁的最后遗愿,也是许多新安医学传承人的共同心愿。

  对此,黄山市市长孙勇心里有着清晰的规划。

  “从古至今,一代代良医口传心授、著作典籍,总结的宝贵诊疗经验、丰富的中医药理论成为新安医学绵延发展的重要基础。”孙勇曾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黄山市作为新安医学的发源地和重要传承地,要做好新安医学保护传承和发展两篇文章,探索多元化的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弘扬新安医学特色,助力健康黄山建设。

  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是振兴新安医学的两条主线。其中,保护传承更是振兴新安医学的首要工作。

  黄山市新安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市中医医院院长江国庆介绍,据史料记载,自宋迄清,见于记载的新安医家有900余人,医学论著达800余部之多,深度开发新安医学古籍文献精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好新安医学文献和历史典籍的挖掘、保护、传承工作,是保护传承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黄山市大力开展新安医学典籍与名方的研究,先后出版《新安养生》《新安医学临证用药求真》《胡震来医案》《许芝泉医案》《今翁医论》等专著;开展新安医学文化资源的摸底调查,扶持新安医学民间诊疗技艺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黄山市还建立了新安医学古籍文献精华数据库,设立新安医学古籍文献精华保护基金,深度开展新安医学古籍文献精华系统挖掘、整理和利用,培养新安医学古方古法传承人,重视活态传承,强化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平台建设,推进新安医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人才传承方面,注重名医世家的学术传承,一直是新安医学的特色之一。据悉,黄山市已将传承至今的医学世家如新安王氏内科、张一帖内科、郑氏喉科、曹氏外科、胡氏内科、祁门胡氏骨伤、祁门蛇伤等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打破家族传承模式,全方位募集传承人,建立师带徒培养机制。

写好发展新篇 建成新安医学医疗健康服务高地

  “到2025年,新安医学医疗健康服务高地建成”,是2021年黄山市印发《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里提出的新目标,也体现了黄山市振兴新安医学的决心和信心。

  这座古城,正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走进黄山市中医医院的新安名医堂,在门诊走廊、候诊区、住院部走廊等处,随处可见中医药文化元素,墙上的古代名医画像、名言警句,无不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和内涵,彰显新安医学底蕴。

  能够开展50多种中医药适宜技术,年中医处方量超过5.5万张,新安名医堂不仅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更成了新安医学的一张亮丽名片。

  来就诊的患者汪洪霞表示,新安名医堂的中医药氛围十分浓厚,自己和许多患者一样,都是冲着这里的中医特色治疗来的。比如自己的腰椎间盘突出,就通过中医针灸避免了手术,缓解了疼痛。

  事实上,在“十三五”期间,黄山市已经先后出台了《黄山市“十三五”新安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新安医学振兴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及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新安医学特色浓厚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已经延伸到了黄山市三区四县的各个角落。

  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霞坑镇卫生院中医馆,一名村民笑着说:“山区交通不便,到市区大医院看病,路上耽误时间太多。现在卫生院有了中医馆,真的很不错。”

  在屯溪区新潭镇卫生院,针灸、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已经成为深受百姓欢迎、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疗法之一。

  “黄山市还将加强对以徽州姓氏命名的新安医学名科名派的建设,鼓励支持“张一帖”内科、郑氏喉科、黄氏妇科、祁门蛇伤、胡氏骨伤科等特色专科发展,争取纳入省级重点专病专科。”黄山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胡锦来介绍。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黄山市将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鼓励支持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市级财政每年专门投入几千万元用于支持鼓励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各区县也应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推动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十四五”期间,将整合不少于15亿元各类资金推动新安医学发展。

打造康养品牌 “旅游+”带来中医养生新体验

  1979年7月,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临黄山视察,高瞻远瞩地指出,“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掀开了黄山旅游经济发展的历史篇章。

  如今,“康养在黄山、医养数新安”,打造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是黄山市打出的一张新品牌。

  据统计,作为全国旅游城市“第一方阵”的黄山市,2019年接待游客7402万人次。黄山市依托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将新安医学产业发展、事业腾飞与文旅融合、品质提升相融合,使越来越多的“黄山游客”转换为“黄山康养”“新安医养”的忠实粉丝。

  在徽州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潜口太极养生小镇,大自然太极文化武术博物馆、黄山太极书院、黄山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中草药种植加工基地,依次坐落在潜口镇内的真紫金祠、翼峰公园和老街周边,是黄山市展示和传承中华太极文化的重要交流窗口。

  西起歙县王村镇、东至歙县街口镇的新安江百里山水画廊,犹如一条飘逸的绸带在皖南连绵青山中曲折蜿蜒。泛舟其间,江水澄碧,两岸青山如黛,徽派古民居点缀在绿水青山之间,构成了一幅极具特色的皖南山水图。近年来,黄山市开展三潭枇杷节、新溪口柑橘节、九砂晒秋等节庆活动,充分利用新安江百里大画廊生态环境和新安医学打出“走进画廊+养生养老+中医康养”等清肺之旅系列产品,打造康养品牌。

  “中国御医之乡”祁门县,以祁门新安御医研究院、新安御医健康产品开发中心、新安御医养生民宿为主体的“祁门御医小镇”传承和发扬着祁门的御医文化。

  在屯溪区著名景点老街,过往的游客不约而同在中药老字号同德堂前面驻足,古色古香的中药柜、飘香的草药香与明清古街相映成趣。

  除此之外,黄山市将中医药产业也与康养、旅游结合。以休宁县蓝田镇为例,紧邻着黄山、西递宏村、齐云山等风景名胜区的蓝田镇,将贡菊种植发展为主要产业。每年到了菊花盛开的季节,不仅可以打造赏菊+摄影的旅游路线,过了赏菊期采摘下来的菊花还能养生入药。目前,全市菊花种植面积已达9万亩,一产产值达9.8亿元。

  祁术、黄精、灵芝、绿萼梅、黄连、白芨、草乌等中药材的种植,也为新安医药产业的腾飞带来新的契机。

  未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黄山,不仅能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更能体会中医康养与旅游的深度结合。

  黄山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方克家介绍,黄山市将温泉疗养、生态康养、运动健身、中医养生等与黄山风景区、屯溪老街、旅游演艺、非遗工艺等观光、休闲、度假产品高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新安医学活化传承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要抓住政策机遇,切实推进新安医学的传承创新发展,让新安医学更好造福人民群众,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黄山市委书记凌云说。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

本报记者 徐婧

  作为新安医学的发源地,安徽省黄山市将中医药的发展与鲜明的地域特色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中医医学流派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传承”和“发展”两篇文章。根植于徽文化的新安医学流派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名家众多。黄山市抢抓国家和省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机遇,将国医大师、各级名中医凝聚起来,发挥中医药资源优势,扎实推进新安医学振兴工程。

  黄山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拥有8处国家5A级景区。黄山、西递宏村、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等风景名胜区闻名海内外,吸引了众多游客,为中医康养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黄山市敢于直面新安医学传承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敢于解决传承中的沉疴。比如新安医学世家一直注重对家族秘方、验方的保密性,这也间接导致了新安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技能传承的局限,成为新安医学创新发展的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黄山市与省内外高校、智库加强合作,深入开展新安医学古籍文献的梳理、研究和民间医法技艺挖掘、应用,与世家和民间医家联合开发,技术互通,成果共享。并打破家族传承模式,全方位募集传承人,建立师带徒培养机制。

  正如吴门医派具有明显的江南水乡的特色,用药轻灵;齐鲁医派根植于齐鲁文化而重视脉诊,注重师古人意而不泥古人方;龙江医学则具有鲜明的黑土文化特色等。中医药流派的形成与不同地域历史、文化息息相关。黄山市的经验也给其他城市的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思路:应结合当地地域特色,因地制宜。

  在中医药传承发展过程中,如何使医学流派的传承保有鲜明特色,又能与时俱进,这将成为新时代的一道考题。黄山的经验值得借鉴。(徐婧)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