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全面取消纸质健康档案,这省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 2019-07-13 [医疗] [医疗资讯]
近日,安徽省卫健委发布《关于推行健康档案电子化同步取消纸质档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将在全省推行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逐步取消纸质健康档案工作。

12月底前,停止纸质档案填写与更新

 

去年安徽省卫健委下发《关于改进贫困县基层卫生工作减轻基层卫生人员工作负担的通知》,按照文件精神目前已有17个贫困县取消了纸质健康档案。此次《通知》要求,31个贫困县要在2019年底前全面使用电子健康档案替代纸质档案。

 

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展至全省范围内,要求各地原则上在12月底前停止纸质健康档案填写及更新,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2020年逐步公开居民电子档案。

 

但该项政策落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目前纸质健康档案如何处理?未来健康档案电子化如何实施?小社针对文件中的重点内容为大家进行了以下梳理。

 

确保历史健康档案真实、准确、完整、纸网一致

 

《通知》中指出,将以基层自查、县级抽查、市级验收的方式对历史居民健康档案进行全面核查,清理核查结束后,纸质健康档案经核查人员签字后保存。核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甄别逻辑错误、缺失信息和虚假信息

 

据悉,纸质表存在着一些弊端,如一次填写错误,就得重新填写,基层医务人员就得一天没完没了地重复填档案,难免出现各种错误信息。逐步实现健康档案电子化,让居民健康信息能够及时上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基层医务人员的负担。

 

2. 更新居民健康档案的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和医疗服务记录

 

一方面由于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大、繁忙,另一方面有些基层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不强,但又要迎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就会出现健康档案成“摆设”的现象。电子健康档案实施后,可以有效促进基层医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 清理长期不更新档案和信息重复档案

 

在一些纸质健康档案中,存在一定的“死档案”,这是因为某些地方为了达到建档率,一些居民出现了被“高血压”、被“怀孕”的现象。除此之外,可能还和一些居民搬走没来得及清理相应档案有关。

 

纸质档案按病例的保存年限和方式保存

 

纸质健康档案原则上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照现有规定中病例的保存年限、方式妥善保存。

 

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故发生变更时,应将所建立的居民健康档案完整移交给辖区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承接延续其职能的机构保存。

 

电子档案有序推进,与“两卡制”强化结合

 

1. 将建立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电子健康档案作为重点

 

要将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电子化作为重点,做好定期清理维护工作,以便能够及时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

 

包括及时更新联系方式等个人基本信息;剔除死亡、户籍外迁的居民健康档案;处理重复、错误的档案数据;规范电子档案的归档、转入、转出流程。

 

2. 向重点人群定期推送健康信息和开放档案查询

 

在居民健康档案全面电子化后,各地可探索利用智能客户端、APP、网站等形式,向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其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孕产妇、0~6儿童等重点人群的电子健康档案开放将作为工作重点。

 

3. 实现电子档案和电子病例共享、调阅

 

目前,很多患者去基层看病,医生都是通过咨询的方式来了解其的疾病史,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医生全方位了解患者的难度,也影响了对患者诊治的准确性。

 

《通知》中提出,电子健康档案电子要与“两卡制”结合,利用“两卡制”的身份认证或人脸识别,确保电子健康档案的真实性,进一步实现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整合、共享、调阅和管理,更加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的全方位了解和健康管理。

 

健康档案电子化,意味着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可以从纸质表、电子表的海洋中解放出一只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居民健康服务中来。同时,档案电子化也能为基层医疗工作信息化,实现资料互通、信息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