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五达老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因病机不外为嗜酒肥甘,伤及脾胃,化湿生痰,阻于经络,郁久化热;忧郁恼怒,肝气失和,郁而化火,肝火上炎;劳逸无度,久而伤及精血,肾水不足,肝枯木动,复夹相火所致。辩证大多为肝热阴虚,阴阳失调,兼有温热内蕴。治宜清肝滋阴,调和阴阳,清化湿热。姚老据多年临床经验拟了一方——决明钩藤汤治疗本病,收效良好。
决明钩藤汤组成:生决明子30克,钩藤、杭菊花、牛膝、石斛、龟板、远志、竹茹各10克,首乌藤15克,金银花藤12克,滑石9克,甘草6克。
功效:清肝滋阴,调和阴阳,清化湿热。
主治:高血压病阴虚肝热型。
方解:方中生决明子入肝经,清肝潜阳,用于肾阴不足、肝阳上亢的眩晕十分有效,被称为“凉肝镇肝之要药”;杭菊花质轻气薄,可上达头部平肝熄风,与生决明一升一降,共主清肝养阴之功。钩藤能清肝热、平肝阳,对于肝风内动、肝火上炎的眩晕疗效较佳;牛膝功擅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以降上炎之火;与钩藤相配,可升可降,平肝熄风,调和气血。用石斛、龟板养阴滋肾、益精补血,以远志、首乌藤交通心肾,调和阴阳,安神定志,以竹茹清经络之热,清热化湿,除烦止渴,调畅气机;金银花藤能清经络中风湿热邪,疏通经络。滑石、甘草通二便,给热邪出路。
病案举例:黄某,女,41岁。患高血压病10多年,伴眩晕,视物不清,时有一过性全身麻木,手足冷。查:血压190/110毫米汞柱,舌质淡红,苔黄,脉弦细数。诊为:高血压,眩晕,辨证为阴虚肝热,经络不和。治宜清热平肝,疏通经络。处方:生决明子24克,钩藤、牛膝、杭菊花、地龙各10克,金银花藤、蒲公英各18克,滑石9克,甘草6克。此后以上方为基础,共服药约110剂,症状基本消失,血压稳定在150/100毫米汞柱,随访2年,病情稳定。
名医介绍:姚五达(1921--2001年),全国名老中医,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专长中医内科、妇科疾病的治疗。姚五达,北京市通县人。父姚霈春,从师清代名医吴殿一,久居京城行医。先生幼年就读河北省香河县学校,十四岁开始跟随其父学医,立志禀承父业,期以医术济世。1935年考入北京国医学院医科,就读期间勤奋好学,苦读钻研,得到院长孔伯华先生赏识,1939年被孔氏收为弟子,深得真传,学居师家,随师佐诊。 1940年毕业后,在北京国医学院施诊室任医师,兼妇科、内科、儿科助教。先生从医60多年,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被广大患者誉为"圣手慈心"的名医。在半个多世纪的医海生涯中,对医学事业孜孜以求,多年潜心研究,曾先后撰写出《妇科治疗经验》、《温病治疗经验》、《诊法伤寒要诀》、《中医杂证》等著作,许多论著多次发表于《北京中医》、《中医杂志》、《北京市老中医医案选编》等专业刊物。尤其在治疗妇科病、温病方面经验独到,创出"轻可投实法"、"节流开源法"、"温病治疗六法",并广泛用于临床收效甚佳。他经常应邀出诊,为国家领导人、海外华人、国际友人解决疑难病证,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1998年近80高龄亲赴香港为驻港部队官兵义诊。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名医特效医疗经验精选》作者:朱东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4月,第36-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