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镇肝降逆方治疗中风续发呃逆
来源:岐黄民间传承 2019-03-11 [中医临床]
作者 / 郭灵龙 编辑 / 许红 ⊙ 校对 / 刘刚

张恩树,1944年出生,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扬州市名中医,扬州市中医药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任氏“然”字门中医内科第十二代传人。临证善用经方,自创时方,擅长治疗内妇科杂病。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多次获市优秀科技论文奖和科技进步奖。

 

组成:代赭石15~30克(先煎),天麻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竹茹10克,柿蒂10克,郁金10克,枳实10克,沉香粉2克(冲入)。

 

功能:镇肝潜阳,降逆止呃。

 

主治:中风续发呃逆。

 

用法:每日1剂,分煎2次,口服或鼻饲;症情较重者,每日2剂,每6小时一次。

  

方解:中风续发呃逆,其发病原理多为肝阳亢盛,极而生火,横逆犯胃,胃气上逆所致。诚如《内经》所云:“诸逆上冲,皆属于火。”此外,本病是中风病节外生枝之征象,治疗颇为棘手。因此,必须抓紧时机,审证求因,审因论治,亟用镇肝降逆一法。张恩树认为,本病与一般的呃逆迥然有别,若单纯运用止呃药难以奏效。必须遵循“高者抑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与“凡肝阳有余,必须……潜之”(《临证指南医案》)的治疗法则。方中代赭石能镇逆气上冲,与天麻相伍,加强镇肝之力;陈皮散逆气;茯苓、竹茹、柿蒂、枳实、沉香行气和中降逆。全方共奏镇肝降逆之功,俾肝阳平静,胃气和降,呃逆则止。

 

加减:若出血性中风伴有手足拘挛,可加羚羊角粉5克(分冲),钩藤10克(后下),石决明15~30克(先煎);如缺血性中风,可加丹参10克;若便秘腹胀,舌苔黄厚者,可加生大黄5~10克(后下)。

 

 

备注: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

 

辨证要点

1.辨病情轻重呃逆有轻重之分,轻者多不需治疗,重者才需治疗,故需辨识。若属一时性气逆而作,无反复发作史,无明显兼证者,属轻者;若呃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兼证明显,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则属较重者,·需要治疗。若年老正虚,重病后期及急危患者,呃逆时断时续,呃声低微,气不得续,饮食难进,脉细沉弱,则属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危重证。

2.辨寒热虚实呃声沉缓有力,胃脘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面青肢冷,舌苔白滑,多为寒证;呃声响亮。声高短促,胃脘灼热,口臭烦渴,面色红赤,便秘溲赤,舌苔黄厚,多为热证;呃声时断时续,呃声低长,气出无力,脉虚弱者,多为虚证;呃逆初起,呃声响亮,声频有力,连续发作,脉实者,多属实证。

 

推荐阅读

 

疏肝和胃汤治疗胃痞病。胃脘胀满或胀痛,呃逆嗳气、泛酸烧心、恶心呕吐

“发现大美”公众号文章选摘:必须了解的做生意风水要点

更多内容请在历史文章里查看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17-04-20。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