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天麻蜈蚣半夏汤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来源:岐黄民间传承 2019-01-02 [中医临床]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及畏光,经一段间隙后可再次发病。在安静、黑暗环境内休息或睡觉后头痛会得到缓解。头痛发生前或发作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本病属中医“头风”范畴。曾国强主任医师是云南省第三批中医药师带徒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年,医术精湛,经验丰富,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运用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系统理论和有效方法。吾有幸跟随曾老师学习,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对老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颇有感悟。吾运用曾老师自拟天麻蜈蚣半夏汤治疗本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选自本科2012年8月—2014年6月的门诊病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33.20岁;病程1.5~5.6 a,平均2.6 a。对照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18~60岁,平均36.75岁;病程1.3~6.1 a,平均2.8 a。2组患者上述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诊断标准:2组病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偏头痛的诊断依据。(2)排除标准 发热、高血压、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过敏体质、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曾老师自拟天麻蜈蚣半夏汤,基本方:天麻10g,蜈蚣1条、法夏12g,茯苓20g,炒白术20g,砂仁10g,黄芪25g,明党参25g,山药15g,当归15g,制首乌25g,杭芍15g,川芎15g,炒茜草15g,炒柴胡12g,防风15g,藁本15g,枳壳25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3次,取汁450 mL,混合,分成3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

随证加减:伴眩晕,去蜈蚣、藁本,加佛手、泽泻;苔腻湿重者,去明党参、山药,加苏条参、泽泻;阴虚者,去砂仁;瘀血阻络,加蜈蚣用量;伴外感者,去杭芍,加炒黄芩;心悸失眠者,去法夏,加远志。

对照组 口服尼莫地平片40 mg,3次/d;谷维素片20 mg,3次/d。10 d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两组均避免劳累,忌食辛辣刺激。

2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头痛及其他兼症消失。好转: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其他症状减轻。无效:头痛及其他兼症无改善甚至加重。

3 治疗结果

治疗组30例:治愈8例(26.7%),好转17例(56.7%),无效5(16.6%),总有效率83.3%。

 

对照组30例:治愈5例(16.7%),好转13例(43.3%),无效12(40%),总有效率60%。

4 不良反应

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5 典型病例

张某,女,30岁,因左侧额颞部反复隐痛2年,加重1周于2014年3月10日初诊。患者近2年来反复自觉左侧额颞部隐痛,劳累后诱发加重,伴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心悸寐少。1周前因劳累诱发左侧额颞部疼痛,性质为隐痛,伴神疲乏力,面色晄白,纳少眠差。舌淡,苔薄,脉弱。曾在外院就诊,头颅CT未见异常。经西医西药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无缓解,到我院就诊。中医诊断:头风(气血亏虚);西医诊断:偏头痛。治疗:中药内服调和气血、利窍止痛,用曾老师自拟天麻蜈蚣半夏汤:天麻10 g,蜈蚣1条、法夏12 g,茯苓20 g,炒白术20 g,砂仁10 g,黄芪25 g,明党参25 g,山药15 g,当归15 g,制首乌25 g,杭芍15 g,川芎15 g,炒茜草15 g,炒柴胡12 g,防风15 g,藁本15 g,枳壳25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用。服用5剂后,头痛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继服5剂,全部症状消失。

6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起病隐袭,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主要症状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西医西药以改善脑供血、止痛治疗为主。

本病以头部疼痛为主症,属中医“头风”范畴。《证治准绳·头痛》指出:“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普济方》认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曾老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气血不调、清窍不利为头风的病机。肝肾阴虚或肝郁化火、耗伤肝阴,肝阳失敛而上亢,导致气血逆乱;嗜食肥甘厚味,劳累过度,脾失健运,痰湿内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痹阻,痰瘀互结,气血运行不畅;素体禀赋不足,久病气血亏虚,气不行血,血不载气;心情抑郁,肝气不舒,气机不畅;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经络痹阻;均会影响气血的生成或运行,导致气血不调、清窍不利。曾老师自拟天麻蜈蚣半夏汤,治疗以调和气血、利窍止痛为基本原则。针对常见的病因,以平肝抑阳、祛风通络、化痰除湿、益气养阴补血等法立方。方中天麻平肝抑阳,祛风通络;蜈蚣搜风通络止痛;法夏、茯苓、炒白术、砂仁化痰除湿;黄芪益气补中;明党参、山药养阴生津;当归、制首乌、杭芍、川芎、炒茜草补血活血止痛;炒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宣畅气血;防风、藁本发表散风,胜湿止痛;枳壳理气行滞;炙甘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调和气血、利窍止痛之功。随证加减,用于临床,可取得满意疗效。本观察表明,头痛方治疗偏头痛,疗效显著,优于西医西药治疗,可以借鉴。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8期第52-53页。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