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荨麻疹中医治疗代表方!
作者:中医蔡野平 2025-09-17 [中医临床]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以皮肤突然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瘙痒难忍为特征,发作时如蚊虫大军突袭,消退后却不留痕迹。现代医学多以抗组胺药缓解症状,但许多患者面临反复发作的困扰。

 

在中医诊疗智慧中,荨麻疹被称为“瘾疹”、“赤白游风”,认为其本质是“体内正气与邪气交争于肌表”,通过辨证论治,能从根本上调节体质,减少复发。本文为您解析中医治疗荨麻疹的四大经典代表方及其适用场景。

 

一、风寒束表型——遇冷就发的隐痛

 

典型表现:风团色淡或苍白,遇冷风/冷水加重,得暖则减;伴恶寒怕冷、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核心病机:风寒之邪侵袭肌表,卫阳被遏,营卫不和。

 

代表方剂:桂枝麻黄各半汤。

 

药方组成:桂枝、麻黄、杏仁、甘草、生姜、大枣。

 

加减要点:若瘙痒剧烈加防风、荆芥;伴鼻塞流清涕加细辛。

 

二、风热犯表型——遇热发作的煎熬

 

典型表现:风团鲜红灼热,瘙痒剧烈,遇热加重,得冷缓解;伴发热、微恶风、咽喉肿痛或口干;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核心病机:风热邪毒外袭,郁于肌腠,血分有热。

 

代表方剂:消风散。

 

组方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生地黄、当归、胡麻仁、石膏、知母、苦参、苍术、木通、甘草。

 

临床优势:现代研究证实其抗炎、抗过敏作用显著,尤其适合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期。

 

服用贴士:服药期间忌辛辣海鲜,孕妇慎用。

 

 

三、胃肠湿热型——吃出来的风团

 

典型表现:风团片大色红,瘙痒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核心病机:饮食不节(如嗜食辛辣、肥甘)损伤脾胃,湿热内生,复感外邪,内外合邪发于肌肤。

 

代表方剂:防风通圣散。

 

组方组成: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黄芩、连翘、石膏、当归、川芎、白芍。

 

适用人群:伴有便秘、腹胀等肠道积热症状者效果尤佳,现代常用于肥胖、代谢综合征合并荨麻疹患者。

 

禁忌:孕妇、经期女性及虚寒体质禁用,年老体弱者需减量。

 

四、气血两虚型——反复发作的顽疾

 

典型表现:风团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慢性荨麻疹),午后或夜间加重;伴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核心病机:久病耗伤气血,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

 

代表方剂:八珍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补益气血+固表御风组合)。

 

药方组方:八珍汤(补气养血),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玉屏风散(固表止汗),黄芪、白术、防风。

 

加减技巧:畏寒明显加桂枝、生姜;瘙痒顽固加乌梅、五味子、徐长卿。

 

调理周期:通常需连续服用2-3个月。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核心在于“因人制宜”——同一疾病在不同体质者身上可能表现为完全不同的证型,因此自行用药风险高,必要时结合刺络放血、拔罐等外治法协同增效。

 

小贴士:发作期避免搔抓(越抓越痒)、忌食发物(如羊肉、芒果、酒类),记录“过敏日记”(包括饮食、环境变化与发作时间关联),这些细节都能帮助医生更精准辨证哦!

 

 

温馨提示:个体差异较大,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参考,用药前请咨询专业中医师,避免自行用药风险。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