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头痛中医治疗代表方
作者:中医蔡野平 2025-09-17 [中医临床]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现代医学将头痛分为原发性(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和继发性(如高血压、颅内病变等),而中医对头痛的认识和治疗有着独特优势。今天,我们就来盘点那些中医治疗头痛的经典代表方剂,带你了解传统智慧如何缓解这一常见困扰。

 

一、中医看头痛:辨证施治是核心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十二经脉中六条阳经均上达头部,因此头痛病因复杂多样。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指出:“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根据头痛部位、性质、伴随症状等,中医将头痛主要分为以下证型:

 

1、风寒头痛:遇风寒加重,痛连项背,恶风畏寒;

 

2、风热头痛:头胀痛如裂,发热恶风,面红目赤;

 

3、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

 

4、肝阳头痛: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面红目赤;

 

5、血虚头痛:头痛隐隐,时发时止,遇劳加重;

 

6、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

 

7、瘀血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如锥如刺。

 

 

 

二、七大经典代表方剂解析

 

1、川芎茶调散——风寒头痛首选

 

组成:川芎、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薄荷、甘草。

 

功效:疏风止痛。

 

适用: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特别是后脑勺连及颈项疼痛明显者。方中川芎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为治头痛要药;配合多味风药,驱散风寒之邪。

 

使用提示:煎服后以清茶调下,取其苦凉轻清,清上降下之意。风热感冒或阴虚阳亢者忌用。

 

2、芎芷石膏汤——风热头痛良方

 

组成:川芎、白芷、石膏、菊花、藁本、羌活。

 

功效:疏风清热,和络止痛。

 

适用:风热上扰所致的剧烈头痛,常伴有发热、面部潮红、眼睛充血等症状。石膏清泄阳明经热,川芎、白芷通窍止痛。

 

临床加减:若伴有咽喉肿痛,可加牛蒡子、桔梗;若大便秘结,可加大黄。

 

3、羌活胜湿汤——风湿头痛克星

 

组成: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

 

功效:祛风胜湿,通络止痛。

 

适用:头痛如裹,肢体困重,阴雨天加重,常见于暑湿季节或居住潮湿环境者。方中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独活善治少阴经头痛(后头痛连及项背)。

 

使用注意:适合湿气重体质,舌苔厚腻者。阴虚火旺者慎用。

 

4、天麻钩藤饮——肝阳上亢专方

 

组成: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适用:高血压或情绪激动引发的搏动性头痛,伴头晕目眩、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天麻为治风要药,钩藤清肝热而熄风。

 

现代应用:常用于高血压性头痛,研究发现其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5、加味四物汤——血虚头痛调理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基础四物汤),常加蔓荆子、菊花、黄芪。

 

功效: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适用:长期疲劳、产后或失血后的慢性头痛,痛势绵绵,休息后稍缓解。四物汤为补血基础方,加蔓荆子引药上行。

 

温馨提示:此类头痛患者宜避免过度劳累,可配合食疗,如当归黄芪枸杞炖鸡、鸭汤。

 

7、半夏白术天麻汤——痰浊头痛良方

 

组成: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适用:头重如裹,昏蒙不清,常伴胸闷恶心、食欲不振、舌苔白腻。天麻与半夏配伍,为治风痰头痛的经典组合。

 

饮食建议:少食肥甘厚味,可常食薏苡仁、山药等健脾食材。

 

7、通窍活血汤——瘀血头痛效方

 

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姜、红枣、麝香(可用石菖蒲代)。

 

功效:活血化瘀,通窍止痛。

 

适用:外伤后或长期不愈的刺痛性头痛,痛点固定,可能伴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方中麝香开窍力强(现多用石菖蒲替代),配合桃仁、红花等活血药。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含麝香类药物,使用前应咨询医师。

 

三、头痛自我调理小贴士

 

1、穴位按摩:太阳穴、风池穴、合谷穴是缓解头痛常用穴位,可用指腹轻轻按压,每穴3-5分钟;

 

2、饮食禁忌:风热头痛忌辛辣,风寒头痛忌生冷,高血压头痛控制盐分摄入;

 

3、情志调摄:肝阳头痛患者尤其要注意情绪管理,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缓解压力;

 

4、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时间用眼,女性经期前后注意头部保暖。

 

中医治疗头痛讲究“辨证求因,审因论治”,同一头痛症状可能对应不同证型,用药也大相径庭。如果头痛剧烈、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呕吐、意识障碍等危险信号,应及时排除器质性疾病。

 

 

温馨提示:个体差异较大,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参考,用药前请咨询专业中医师,避免自行用药风险。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