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破壁下沉
打造基层中医诊疗新标杆
作为川派中医骨科的重要代表,杜氏骨伤疗法集手法整复、特色制剂、功法导引于一体,在治疗颈腰椎疾病、骨关节病等方面疗效卓著。此次入驻的专家团队由四川省名中医罗建平领衔,汇聚欧阳松、廖伟等五代传人,形成涵盖老中青三代的中医骨科精锐力量。
不同于传统的专家坐诊模式,此次合作推行“3+2”传帮带机制:每周一、二、四下午3名专家将驻点开展门诊及诊疗带教,每月2次专题培训强化杜氏十二式基础手法、骨折复位技巧等核心技能。通过“跟诊实录—手法实训—病例研讨”三维培养体系,社区医师将系统掌握颈椎病等常见病类的阶梯治疗方案,以及膝关节骨关节炎等热门病种的特色疗法,确保实现中心骨伤诊疗病种、常见筋伤疾病首诊率的提升。
名医匠心惠民生
破解就医“最后一公里”
家住泰兴路的刘女士是名医工作站的受益者之一。患颈椎病、腰椎病多年的她,过去每月要辗转两趟公交去三甲医院就诊,如今步行十来分钟就能得到罗建平主任的“一阳指”手法调理。“专家号难挂、路程远、花费高,这些老问题都解决了。”刘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慢性病患者的共同心声。
随着杜氏骨科“真功夫”的持续注入,府青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逐步实现三大转变——治疗手段从单一理疗升级为“手法+治疗+康复”综合体系;服务半径从疾病治疗延伸到预防-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医疗成本较三级医院下降30%-40%。真正破解辖区居民就医“最后一公里”难题,实现“下楼”就能看名医的愿景。
双向赋能紧密联动
构建基层健康新生态
“这场优质资源下沉不仅是简单的技术输出,更是基层医疗能力的系统性提升。”成华区府青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杜氏骨科专家指导下,中心将建立起标准化疼痛管理路径,为辖区患者开发出“中医手法+现代康复”组合治疗方案,实现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关注度较高的疾病,在家门口即能有效解决。与此同时,依托非遗名医工作站,省二中医院将为社区复杂病例开通绿色转诊通道,形成“社区筛查-专家诊疗-居家康复”的完整服务链。
“我们要让杜氏骨科‘活’在社区、‘火’在基层。”罗建平主任表示,工作室也将通过“临床问题-科研攻关-技术反哺”的良性循环,有效提升社区医务人员的诊疗能力,激活基层创新动能。
“大医院输血+社区造血”的创新模式,不仅让百年非遗技艺在基层焕发新生,更打通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任督二脉”。当三甲医院的“大手”稳稳托起社区的“巧手”,一幅“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健康图景正在成华区府青路辖区徐徐展开,在这里,百姓收获的不仅是便捷的诊疗服务,更是一份触手可及的健康保障。
华西社区报记者 彭戎 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