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顽固偏头痛屡试屡效方
2025-07-23 [中医临床]

之前我们的针灸学员群里有同学分享了用偏头痛方+针灸治疗10余年的偏头痛的案例反馈,很多同学问偏头痛方是什么。

其实以前写过文章《自拟偏头痛方,治十余年偏头痛案》但游览量不高,所以很多粉丝学员并不知道这个方。简直是明珠蒙尘了,毕竟我一共也没几个这样可以信赖的明珠方啊。

这个方在我心里的地位和鼻后滴漏方、熬夜养血汤、连梅饮等大家比较熟悉的特色方是一样的。因为治疗疑难病症的很多方药都需要复杂的辩证加减,这种只要诊断明确,很少加减就能屡试屡效的方药很稀少珍贵的。

今天就再把这篇关于偏头痛方的文章再发一下。

下图是偏头痛的针灸治疗,就是用解痉针刺(合谷刺)的方法,针刺这些肌肉经筋数下即可,然后远端留针,需要注意颞肌部分需要摸到小条索,然后一只手固定捏住卡住条索,一只手快速针刺数下令条索软散。

 

对于慢性顽固偏头痛,常规的治头痛方药如川芎茶调散、散偏汤等方很多时候效果很不理想。

关于慢性偏头痛的诊断,主要得明确病程大于3月,每月发作次数较为频繁,发作时一侧头部呈跳痛或钻痛等血管波动性发作,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或者畏光畏声,发作时疼痛剧烈,持续不解,痛过之后一切如常等特征。

针刺解痉治疗偏头痛对于部分患者有较好作用,主要是针刺头两侧少阳经筋(颞肌上的条索结节点)及枕后、肩颈的经筋(即聂肌,胸锁乳突肌,头夹肌等),直刺或斜刺数下至结节软散。

有部分轻度的非典型偏头痛患者可以用针刺快速缓解或治愈,但对于顽固的严重偏头痛患者,通常针刺很难有长期效果,很容易短期缓解但很快就病情反复,一般都需要配合偏头痛方治疗。

陈士铎的“散偏汤”是治疗偏头痛的名方:川芎30g白芷1.5g柴胡3g白芍15g甘草3g香附6g郁李仁3g白芥子9g。诸多名医言此方治疗偏头痛,效如桴鼓。

但笔者早期临床中最初也用此方原方治疗偏头痛多次,效果却并不理想,对于很多慢性顽固偏头痛也是没有太好的办法。

直到前年一次偏头痛诊疗时,患者是我亲戚,有十多年的偏头痛病史,最近复发严重了,寻我诊治。笔者最初用川芎茶调散、葛根汤、散偏汤都只有些许疗效,针刺治疗也是当日缓解一两日后又复发如初。

后来我根据其舌淡黯略胖胀苔白腻,血瘀湿滞较为严重,将散偏汤这些等治疗偏头痛的名方精华以及其他名医用药经验化裁于一方之中,结果不小心就弄出来了这个后面临床屡试屡效的偏头痛效方。

后来陆续遇到多例长期顽固偏头痛患者发现很多都存在舌淡黯胖胀的血瘀湿阻病机,于是用此方治疗,皆效如桴鼓。

自拟偏头痛方

组成:川芎30g 白芷20 荆芥10 细辛6 北柴胡10 赤芍15 白芍15 甘草15 郁金20 香附10 生地10 桃仁10 红花10 土茯苓60-100g。

痛甚头侧肌肉抽动较重+全蝎3-6 蜈蚣1-2条 ,干呕头顶痛+吴茱萸6 藁本10,后脑勺痛+葛根30。焦虑重+连梅饮。

用法:1付服用1天半,每日2次,通常4付服用6天为一疗程。

方解:

此方是综合了散偏汤、川芎茶调散、芎芷石膏汤、通窍活血汤、止痉散五个治疗头痛经典名方,外加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偏头痛的经验用大剂土茯苓清利湿毒留滞经络而治顽固性头痛。

一方而可治寒、热、湿、瘀胶结于头侧经络而导致偏头痛,用之屡试屡效,加减用之各种偏头痛均有较好疗效。

偏头痛发作部位是手足少阳经循行之处,其痛也是因两侧筋脉挛急掣痛所致。而肝主少阳三焦及筋膜,所以偏头痛治疗关键在于疏少阳,调肝补肝。

此方首药川芎《本草害利》言其“润肝燥,补肝虚”《本经》言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是古今各种治疗头痛名方的主要用药,所以此方中大剂用之。

白芷是川芎的使药,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眉棱骨痛,偏头痛发作时常伴有前额及眼眶痛,二者合用之。《荆芥-为升散肝胆气血要药》疏肝祛风;生地、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柔肝养血,缓解筋膜挛急;柴胡、香附疏肝行气解郁;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全蝎、蜈蚣可通络祛风,止痛解痉。在《朱良春用土茯苓治疗头痛、痛风》《重用土茯苓治头痛》等文中都可以看到很多名家都有用土茯苓治疗顽固头痛的经验案例,笔者也在临床中发现这类顽固头痛通常都有舌体胀或胖润等湿滞的病机存在,土茯苓治疗湿滞经络引起的疼痛最为擅长,故而也是关键药物。

偏头痛10余年案

患者,女,35岁

【2024/1/03 初诊】      

偏头痛10余年,头两侧交替痛,天气变化及情绪刺激焦虑等都会加重,疼痛严重常伴随呕吐,近一月发作频繁,约2日发作1次,疼痛持续较久,一侧为主,偶有后脑勺痛,难以缓解,但最近未呕吐,睡眠稍差,眠浅易醒,6点早醒,月经正常,最近胃略胀,大便泥样。

舌脉:脉滑略弱,舌淡略胖胀苔薄白腻润夹红点。

临证思考:

患者偏头痛日久,久病入络夹瘀。其受天气变化受寒及情志刺激都会诱发,可知有肝气郁结。舌淡胖胀苔白腻,大便泥样可知湿浊内阻。

辩证:痰湿阻络,气滞血瘀

处方:自拟偏头痛方加减

川芎30g 白芷20g 荆芥10g 生地黄10g 桃仁10g 红花6g 细辛3g  北柴胡10g 赤芍30g 甘草10g 郁金20g 香附10g 全蝎2g 蜈蚣1条 土茯苓60g 甜叶菊2g 葛根30g 炒苍术15g 建曲10g 薄荷10g

副数:3副 服用:6天

【2024/1/16 二诊】      

脉滑弱,舌淡略红两侧不胀,苔薄白腻夹红点。

上方服后头痛很快缓解,停药1周未再发作,但仍然6点就早醒,早醒已经持续近一年,口不干苦,大便正常。

临证思考:

早醒通常是因为阴血不足,阴不敛阳所致,其舌略红苔腻,提示湿热仍有羁留体内。

辩证:阴虚湿热

处方:熬夜养血汤加减

茵陈25g 黄芩6g 法半夏10g 枳壳10g 黄精10g 红景天10g 灵芝10g 茯苓20g 合欢皮20g 首乌藤20g 白芍15g 当归10g 生地黄15g 乌梅15g 炒栀子6g 牡丹皮10g 郁金15g 丹参20g 牡蛎30g 珍珠母30g 白术30g 甜叶菊2g 山萸肉15g

副数:4副 服用:6天

【2024/3/4 回访】      

介绍头痛同事前来就诊,得知上诊后早醒改善,其近2个月头痛也未再发作。

偏头痛5年案

患者,女,32

【2023/11/23 初诊】      

偏头痛反复发作五年,近期加重半个月,西医进行各项检查无异常,目前疼痛以头两侧、眼眶、后枕部为主,运动后加重。同时长期吸烟,咽痒咳7年,过敏性鼻炎,鼻塞,闻刺激食物气味容易喷嚏流涕,咽喉不红。起夜2-3次,便秘3-4日1解,但大便条形。口干不苦,眼睛干涩,入睡困难。

舌脉:寸脉沉,脉滑弱,舌淡黯胖大齿痕苔薄中凹,络脉轻度怒张。

辩证:阳虚湿滞,气滞血瘀

处方:偏头痛方合麻附辛加减

川芎30g 白芷15g 菊花15g 荆芥10g 生地10g 桃仁10g 红花10g 细辛6g 薄荷10g 北柴胡10g 赤芍15g 白芍15g 甘草10g 白术40g 当归10g 郁金15g 香附10g 全蝎3g 蜈蚣1条 土茯苓60g 茯苓20g 麻黄6g 附片15g(先煎60分钟)苍耳子10g 桔梗10g 枳壳10g 。4付服用6天。

【2024/02/24 回访】      

患者言头痛上次服药后痊愈,鼻炎缓解,头痛近3月未发作。但长期吸烟,仍然咽痒偶咳。

偏头痛3年案

【2023/10/25 初诊】      

偏头痛持续三年,疲倦后加重,两侧头交替疼痛,发作频繁,以前经常熬夜,入睡困难,不醒,晨起疲倦,大便正常。长期抽烟,常咽痒咳痰,形体肥胖常打鼾,晨起口干苦。

脉沉弦细滑,舌黯红苔薄白黄腻,舌下络脉怒张。

临证思考:患者形体肥胖,舌苔白黄腻,湿热内滞较重,同时疲劳后头痛加重以及脉细弦滑、眠差表明其阴血也不足,

辩证:阴虚湿热,痰浊内阻,气滞血瘀

处方:偏头痛汤合熬夜养肝汤加减

川芎30 白芷15 荆芥10 生地15 桃仁10 红花10 细辛6 薄荷10 北柴胡10 赤芍30 甘草10 白术10 苍术10 郁金20 香附10 全蝎3 蜈蚣1 土茯苓60 法半夏10 陈皮10 茵陈20 红景天10 合欢皮10 厚朴10g 炒栀子3g 桔梗10 枳壳10 甜菊叶2g。4付

针刺:患者两侧聂肌有明显条索结节,予以解痉针刺令其软散,同时其颈后头夹肌、枕下肌群、胸锁乳突肌皆紧僵,予以解痉针刺放松。针刺后患者即觉头痛明显减轻。

【2023/11/2 二诊】      

患者言服用上方后,最初2天嗜睡每日睡十多个小时,后逐渐睡眠时间恢复正常,头也完全不痛了,咳痰减少。舌略黯苔薄白略腻。仍有打鼾未明显改变。网络复诊无脉象。

上方+玄参15 浙贝10 僵蚕10 苍耳子6 ,4付。

同时嘱咐其如果想治疗打鼾,需要配合锻炼减肥,同时长期服药方有疗效。

【2024/3/1 回访】      

其好友就诊,回访患者得知其因工作外出去外省,故未能再复诊,但上次治疗至今未再头痛,睡眠可,因为其未锻炼减肥,也没继续服用中药治疗,打鼾未能明显改善。

 

本次分享了三个不同时间案例,还有一些案例没时间整理,自拟的这个偏头痛方治疗长期慢性顽固偏头痛确实疗效颇佳,但需要注意并非所有偏头痛都适合此方。

此方只适合患病日久,确有湿热寒瘀胶结的顽固偏头痛患者,日常普通头痛还是应用中医内科学外感内伤头痛辩证论治或六经辨治头痛,具体可参考《徐经世:头痛的六经辨治经验》一文。

此外李东垣有一句关于六经头痛引经药的论述很经典,笔者常用之日常治疗中。

“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厥阴吴茱萸、少阴细辛也。”

 

最后简单讲一下治疗偏头痛常见的三种中成药,对于轻度偏头痛都有一定效果,只是偏重特点略有不同。

通天口服液组成:川芎、赤芍、天麻、羌活、白芷、细辛、杭白菊、薄荷、防风、甘草。这个中成药比较适合瘀血阻滞,风邪上扰所致的偏头痛,特点是常伴有头晕目眩,或恶心呕吐,怕风。

正天丸组成:钩藤、白芍、川芎、当归、地黄、白芷、防风、羌活、桃仁、红花、细辛、独活、麻黄、附片、鸡血藤。比较适合阴血不足,瘀血内阻较为显著的偏头痛,其特点是伴有血虚血瘀症状如肌肉抽动、磨牙、肢体麻木,或紧张焦虑易加重,经期前头痛加重。

六经头痛片组成:白芷、辛夷、藁本、川芎、葛根、细辛、女贞子、茺蔚子、荆芥穗油。比较适合整个头都痛同时鼻塞的情况。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