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奔赴杏林山海,激扬岐黄新锐!中医药高校毕业典礼上,校长们殷殷寄语……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5-07-16 [教育]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编者按:满载岐黄智慧的硕果,新一届中医药学子挥别校园,踏上人生新征程。本期校园版汇集了多所中医药大学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殷殷寄语。这些致辞,既是临别的嘱托,更是出征的号角,勉励青年一代中医药人,要胸怀“国之大者”,深深扎根于服务人民健康的广阔天地;要秉承“大医精诚”之志,在传承中创新,在守护中超越;更要勇立时代潮头,用青春和汗水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中医药事业的新篇章。

品人生五味 做强国复兴大医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季光

 

我想借中医“五味”品咂人生至味,与即将远行的游子们聊聊别样的人生。

人生有酸,收敛浮阳,固涩精气。在漫漫岁月中,同学们不妨多一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多一点“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驽钝,从人生之酸中汲取更加坚毅果敢的人生力量。

人生有苦,直清里热,坚阴正治。无论是探求科学的真理,还是守护人民的健康,实现幸福的人生总是辛苦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某种意义上,恰恰是苦定义了甜、孕育了甜、成就了甜。

人生有甘,中和辛烈,补益气血。国医大师刘嘉湘系统阐明“中医扶正法治癌”,国医大师施杞率先提出“骨伤病整体论治观”,国医大师严世芸把“中和”思想贯穿临床诊疗全过程……大师们的成就无不奠基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之上,中医药传承创新的重大突破或许就在苟日新、日日新的踏实积累中厚积薄发。

人生有辛,发散解表,行气活血。“辛”是勇立潮头的眼界,也是守正创新的定力。面对来势迅猛的人工智能浪潮,每一位上中医人都倍感振奋、重任在肩。生成式AI正重塑知识的边界,精准医疗将颠覆传统诊疗模式,我们要有革故鼎新的底气和不破不立的勇气,在中药生物合成、中医原创理论科学阐释、挑战不可成药世界难题、中药创新药发现等关键领域攻克更多的上中医高地。

人生有咸,能软能下,入肾生髓。汗水见证着风起青萍穷且益坚的选择和付出;泪水倾诉着成长之路必然经历的挫折和无助。当我们回首来路就会发现,那些曾经最咸涩的时刻,恰恰塑造了更强大的自己,为未来的幸福构筑起坚实的精神地基。

希望你们锐意进取、大胆创新,从容应对充满变数的未来,在中医药之路上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一是,仁心济世,以初心照亮创新航程。真正的创新,从不是古籍馆里尘封的孤本,也不是论文中冰冷的理论。创新是精益求精的时代答卷,承载着振兴中医药的赤子之心;是悬壶济世的仁心烛火,诠释着“医为仁术”的亘古箴言。

二是,守正创新,以智慧贯通创新经脉。医学不是按图索骥的固定程式,它如同人体经络般错综灵动,等待你们用智慧去洞悉、去融通、去创造。面对疾病的变异、理论的困局、时代的叩问,不应陷于“古法难继”的怅惘迷思,而要激发“敢为天下先”的精进锐气!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最珍贵的不是“熟诵汤头”的历练,而是“直指本源”的悟性;最强大的力量,不是人云亦云的“世故圆融”,而是敢于以“中医思维解现代难题”的锋芒!

三是,知行合一,以躬行淬炼创新薪火。再精妙的经方,也需耐心熬制才见真效;再宏大的医理,也需临证实践方可传承。创新不是夸夸其谈、旁征博引,它源自扎扎实实的专业基础奠基的深厚学养,更需在具体实践中反复打磨百炼成钢。只有这样,才能在代代相传的初心坚守中,凝练解读生命密码的“辨证力”、融通多学科智慧的“整合力”、引领健康风尚的“感召力”。

站立在千年岐黄之道与现代科学技术交汇的时代潮头,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你们要永葆“青蒿素精神”的创新锐气,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赛中跑出青春加速度。

愿你们持“仁心仁术”砥砺前行,共绘健康中国的美丽前景!

 

 

 

以精诚立心 以创新致远

 

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 许钒

 

当前,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古老的中医药智慧,从未像今天这样与现代科技紧密地交汇融合。而你们注定要成为时代的破局者。我想送上三点期许:

心系家国,当以“悬壶”践济世之志

希望你们将个人价值的坐标,牢牢锚定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之中。要主动将个人所学融入国家中医药事业的壮阔征程,积极响应人民对更高水平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使者、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建设先锋。让“悬壶济世”的誓言,在你们服务国家、奉献人民的扎实步履中焕发新的光芒!

传承创新,须持“古方”破变局之壁

真正的传承,是以创新为刃,去破解时代的难题!希望你们永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锐气,勇做中医药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要持续学习,热情拥抱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推动传统医学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照亮人类健康更广阔的未来!

矢志奋斗,必从“百炼”铸精诚之心

“精诚”二字,是中医药人毕生追求的至高境界,是成就伟业的基石。“精”源于千锤百炼的技艺,“诚”出自矢志不渝的初心。

当你们历经“百炼”,以精湛医术回应时代呼唤,以赤子之心温暖人间,那一刻所成就的,将是生命最厚重的价值与最璀璨的荣光。这份熔铸于磨砺中的“精诚”之心,也终将成为你们人生航程上永不熄灭的灯塔!

同学们,新的人生画卷正在展开。请记住,征途漫漫,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也非人人都能站在巅峰。就像最近颇受关注的“苏超”,当大家调侃常州战绩时,笑着笑着就发现常州就是那个最平凡的自己,就是那个在平凡生活中努力打拼的自己。人生的真谛,未必是场场“夺冠”,而是保持“尽力拼搏”的姿态,是问心无愧的自我超越。愿你们能尽己所能,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与时同奋进 逐梦向未来

 

甘肃中医药大学校长 赵继荣

 

作为师长和同行者,我想分享四句话与大家共勉:

一是在坚定信念中胸怀大局。各位无论未来走向临床、科研还是教育岗位,都要在中医药事业的全局中找准自己的定位,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医术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为百姓健康贡献智慧,践行大医精诚的医者情怀,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二是在角色转换中奋开新局。从今天起,同学们将告别校园,走向社会。不管是升学深造还是进入职场,都会面临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越是在这样的时候,务必请大家戒骄戒躁,砥砺前行,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大家都知道,中药配伍讲究“君臣佐使”,各位走上社会一定要及时认清角色、明确定位、适应环境、找准差距,将校内所积淀的知识与校外广阔的实践相结合,继续在临床实践中获取新知,在科研中脚踏实地积累数据,在基层服务中感悟医者仁心,在社会大课堂中再学习、再提高,为奋进新征程夯基垒石。

三是在推陈出新中勇于破局。当前,推动中医药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特别是通过科技赋能让传统医学“看得懂、说得清”、让中药研发科学化、让诊疗手段数字化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此外,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望闻问切相结合,如何在药材替代品和栽培技术方面实现重要突破,如何用现代语言诠释阴阳五行理论等等,也都是阻碍传统医学转型升级的瓶颈,希望同学们能紧盯时代所需,勇于探索,开辟新境。

四是在笃行不怠中决胜全局。中医药事业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可能会遇到各类科研困境、临床难题甚至迷失方向,希望大家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格局,秉持破冰前行的韧劲、展现百折不屈的魄力,像黄连耐住苦寒那样坚守初心,勤学苦练,立德修身,深耕不辍,久久为功,才能在中医药现代化这场决胜局中有所作为,奉献青春力量。

抱朴含真存热爱,负阴逐阳向山海。在骊歌唱响,你们即将扬帆起航之际,我将中医五行的祝福送给大家:希望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你们有木之生机——在青春沃土播下职业自信的种子;有火之炽烈——用奋斗激情点燃学术创新的火炬;有土之厚重——以使命意识培育扎根大地的情怀;有金之锐利——凭担当精神开拓医学发展的疆域;有水之通达——让中医智慧汇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海洋!同学们!这天地正待你们写下新的序章,母校的灯永远为追梦人亮着,等你们带着世界的回声,归来仍是那个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少年!祝愿大家振翅高飞,一往无前!

 

 

 

行岐黄之路 赴时代之约

 

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 陈忠

 

同学们,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工具的革新,从蒸汽机到电力,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技术的“路”始终在延伸。身处新时代的你们,需要重塑学习的意义和方法,需要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把握好未来之“路”。这条路,是传承创新发展之路,一头是“望闻问切”的指尖温度,一头是智能传感器捕捉的脉象图谱。你们作为新时代的弄潮儿,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借此机会,我想对同学们提三点希望。

一是回望先贤足迹,走好传承之路。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传承才能更好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同学们,希望你们坚定走好中医药传承之路,在浩瀚的中医典籍中寻根溯源,从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将个人前途与中医药发展紧密融合,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以一颗敬畏之心,精心守护这份文明的根脉。

二是紧跟时代脚步,驰骋创新之路。新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正深刻影响并推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同学们,无论你们继续深造还是开展工作,希望你们秉承先贤“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敏锐洞察领域前沿,勇于跨越学科界限,在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中不断提出新见解、尝试新路径、贡献新智慧,在问题的深度求解和不断创新中推动行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愿你们以逻辑为基,以探索为翼,在“阴阳五行”与“神经网络”的交织中书写中医药现代化新篇章。

三是勇于探索未来,拓宽发展之路。发展,是传承与创新的落脚点,是时代赋予你们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站在时代潮头的你们,既是破浪前行的弄潮儿,也是激流勇进的造浪者,既是时代答卷的书写者,也是未来蓝图的规划师,既有千载难逢的历史际遇,也将面对很多不确定的变化和需要创新的未知。同学们,希望你们认清时代赋予的使命,找准自己发展的坐标,将个人的理想追求与时代进步、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在服务人民健康、促进社会进步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愿你们以实干为桨,以担当为帆,在成就自我与服务社会的光辉中,照亮每一个生命的温馨旅程。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曾经携星辰而来,如今带着曙光启程,愿你们兼具乘风破浪的壮志与岁月静好的温柔,永葆“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诠释“风景这边独好”的人生。此去星辰大海、山高水远,愿你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母校永远是你们转身可见的港湾,欢迎大家常回“家”看看!

最后,祝愿同学们一帆风顺、前程似锦!

 

 

 

在时代浪潮中勇拓中医药疆界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 郭宏伟

 

未来征途漫漫,希望你们永葆乘风破浪的豪情,以骑鲸踏浪的勇气,在中医药的深邃海洋中,继续探寻生命健康的奥秘!

一要志向远方,奋踔笃行,不负时代之托。当下,国家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持续发力,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强国战略,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中医药事业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机遇。作为新时代的中医药学子,你们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你们要胸怀天下,勇立时代潮头,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精神,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奋斗中铸就风骨,努力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中医药青年。

二要修身立德,涵养品格,永葆济世之心。《礼记》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修身立德是成才之基,更是为医之本。历代医家无不坚守“医乃仁术”之准绳,修大医之德,精活人之术。从《黄帝内经》提出的“上医治神、其次治形”的身心兼治理念,到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对“大医”标准的阐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皆昭示出中医对道德境界与职业操守的高尚追求,是永不枯竭的宝贵资源。希望同学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德立身,涵养正气。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为修身圭臬,在中医经典传承中沉淀心境,在躬身临床中修炼审慎笃行的医者风范;以“大医精诚”的古训涵养品格,在望闻问切间淬炼仁恕之心,在炮制药材时恪守严谨之德;在未来的从业求学道路上,秉持先辈的仁心之志,恪守职业道德,坚守良知底线,做到“见彼苦恼,若已有之”,以敬畏之心对待生命,传递悬壶济世的温暖。始终铭记你们沐浴过“大医之路”大医身上的医德光芒,让崇德向善成为你们永恒的座右铭,锻造成长为守护人类健康的栋梁之材。

三要薪传青囊,守正创新,攀越岐黄之巅。岐黄之术,经五千年风雨仍历久弥新。当前,中医药事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守正是中医药传承的根本,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灵魂。站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你们这一代中医药人的时代责任。希望同学们,以振兴岐黄为己任,薪火永续,潜心求索,萃就精华。以“守正”为基,深研医道,穷极医理,精究方技,固岐黄之本,续先贤正源;以“创新”为翼,汲古润今,开放胸襟拥抱创新,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的奥秘。勇于突破思维的藩篱,在临床实践中大胆探索,在科研创新中勇攀高峰,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壮阔征程中,书写属于你们的华彩篇章,让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华光!

前路追光,初心启航;足履实地,何惧风浪!夏至将至,万物向荣;淬火成焰,终作骄阳!愿你们:怀岐黄之志,携母校荣光——在时代浪潮中勇拓中医药的疆界,于人生征途上绽放独一无二的华章!同学们,去追吧!当鲲鹏振翅划破云翳,海阔天空的尽头必有万丈朝阳为你们升腾!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