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和共患病率高的特征,并且易诱发心脑血管等其他疾病。由于近年来生活节奏的改变和精神压力的增加,失眠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据统计,我国失眠的患病率高达38%。失眠在《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被称为“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在《难经》和《景岳全书》等古籍中被称为“不寐”。失眠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或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以致不能恢复体力和精力,影响日常工作和学习,对患者造成极大困扰,亟需有效治疗手段。西医主要运用镇静类药物治疗失眠,往往有戒断反应、嗜睡及“宿醉”等副作用出现,而中医药无明显副作用,具有独特的优势。本课题组聂娅等曾从失眠的主症和辨治要领方面总结了熊继柏教授辨治失眠的学术思想。但对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运用纯中药治疗失眠的确切疗效缺乏数据统计依据支持。因此,本研究通过大量临床真实数据将国医大师熊继柏失眠证治经验进行总结,对实现临床疗效量化、客观化具有临床意义。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作为现代整理、分析研究中医医案的辅助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个体经验总结、新方发现等多个方面。本文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3.5),归纳和分析国医大师熊继柏于2018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4 月30 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失眠患者的有效门诊病历数据。利用该平台软件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统计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总结药物的性味、归经、应用频次、药对组合。笔者通过与国医大师熊继柏的深层交流,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核心用药,探索国医大师熊继柏诊治失眠的规律及遣方用药规律。
本研究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大师熊继柏门诊失眠患者中,筛选出在2018 年1 月1日至2021 年4 月30 日就诊的276 份二诊以上的有效门诊病历数据。
(1)主症描述明确记载为失眠的医案处方;(2)医案信息完整;(3)治疗处方为中药汤剂且有明确的药物组成和剂量。
(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品过敏者的医案;(2)病历持有者不愿意配合资料的拍摄与收集。
医案处方所含药物均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中的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未单独收录其炮制品,则剔除药物炮制信息,如将“炒龟板”规范为“龟甲”,“炒酸枣仁”规范为“酸枣仁”,“姜/法半夏”规范为“半夏”,“炙远志”规范为“远志”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 年版)》未收录的中药,则以《中华本草》收录的名称进行规范处理;处方中的药物与药物之间用分号(英文)隔开。
将收集整理规范后的数据表格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5)中,应用平台的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等对国医大师熊继柏教授治疗失眠的病案处方进行挖掘分析,具体主要有药物的四气、五味及归经分布,药物频次、组方规律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