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环球健康资讯 —— 2024年8月21日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4-08-21 [医疗] [医疗资讯]

环球健康资讯汇总 2024年 第34周

 

 

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WWW.TMBOS.COM

 

 

 

世卫再次拉响最高级别警报:猴痘疫情致死性增强

来源: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由于非洲多国的猴痘疫情不断升级,已构成全球卫生紧急事件(PHEIC),并警告称新一波疫情最终可能会再次跨越国界蔓延至全球。

PHEIC是世卫组织的最高级别警报,此前曾用于埃博拉、新冠等重大疫情。世卫宣布前一天,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已宣布猴痘疫情为非洲大陆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这也是世卫组织三年来第二次就猴痘疫情发布PHEIC警报。此前一次从2022年7月持续到2023年5月,那次疫情影响了116个国家的近10万人,主要感染人群是男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

新一波疫情更加致命。自今年年初以来,仅刚果民主共和国就已报告了15600例猴痘病例和537例死亡病例,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数字。而且受影响最大的人群是妇女和15岁以下的儿童。儿童占病例人数的70%以上,占死亡人数的85%,儿童的致死率是成人的四倍。

目前,这一波疫情已从刚果蔓延至13个非洲国家,包括此前没有报告过猴痘的国家。

“大家一致认为,目前猴痘疫情的暴发和激增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专家委员会主席迪米·奥戈伊纳(Dimie Ogoina)表示,“我们在非洲所面临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还没有认识到,没有全面了解到猴痘的疾病负担。”

专家们表示,对于新一波疫情的更多研究至关重要,因为关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种新变异毒株在人群中传播的情况“存在大量未知数”。全世界亟需尽快行动起来。

非洲猴痘疫情。澎湃新闻 王煜 制图

非洲发生了什么?

此次疫情的重灾区是刚果民主共和国,目前超过96%的病例和死亡病例都发生在该国。刚果的疫情始于一种被称为I型分支的地方性猴痘毒株的传播。今年5月,科学家在该国东部发现了一种被称为Ib型分支的新毒株,初步研究发现新毒株似乎更容易通过日常密切接触传播,包括性接触。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疫情已蔓延至非洲13个国家,新猴痘毒株的发现,以及在之前未报告过猴痘的多国出现病例,显示出这种病毒有可能在非洲及其他地区进一步传播,这些现象非常令人担忧。

世界卫生组织将猴痘事件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味着该疾病的国际传播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的“特殊事件”,因此疫情可能需要国际协调应对。

谭德塞表示,世卫组织已拨付150万美元应急资金,并计划在未来几天拨付更多资金,他还呼吁各国捐助者提供资金。

此次疫情与2022年有何不同?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病毒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

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发现首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病例后,病毒主要在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区流行。2022年5月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告猴痘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同年7月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直到2023年5月才解除这一状态。

此次世卫组织二度宣布猴痘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何原因?又有何不同?

在世卫做出决定前一天,非洲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已宣布此次猴痘疫情为非洲大陆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该机构自2017年成立以来首次做出此类宣布。

在2022年全球爆发的猴痘疫情中,男同性恋和双性恋男性占了绝大多数病例,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包括性传播。尽管在非洲的此轮疫情中也出现了上述特征,但新的情况是,在刚果,15岁以下儿童目前占猴痘病例数的70%以上,占死亡人数的85%。

非洲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负责人卡西亚(Jean Kaseya)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新一轮猴痘疫情为何对儿童如此致命,但主要怀疑是该病毒的一个变异毒株(或亚群)使其更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到目前为止,非洲以外地区尚未发现新毒株的病例。

埃默里大学传染病专家泰坦(Boghuma Titanji )博士表示,刚果儿童感染猴痘的比例如此之高,这可能是因为儿童更容易感染这种病毒,也可能是社会因素,如过度拥挤和接触了感染这种疾病的父母。

拯救儿童组织刚果分部主任格雷格·拉姆表示,该组织特别担心猴痘在东部难民营的蔓延,并指出有34.5万名儿童“挤在卫生条件不佳的帐篷里”。他说,该国的卫生系统在营养不良、麻疹和霍乱的压力下已经“崩溃”。

导致严重猴痘感染和死亡的最大风险因素之一是感染者此前存在的HIV感染。不幸的是,非洲约有2560万人感染 HIV,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地区都多,这意味着许多非洲国家可能比世界其他地区遭遇更致命的疫情。猴痘和 HIV 的双重疾病负担也是促使非洲疾控中心宣布猴痘疫情为非洲大陆紧急状态的主要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猴痘技术负责人罗莎蒙德·刘易斯 (Rosamund Lewis) 认为,病毒突变可能并不是导致猴痘疫情突然激增的原因。相反,她认为这是病毒开始感染新的人群。

这一过程让人想起艾滋病的起源,当时黑猩猩感染了喀麦隆西南部的人,然后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的大量性工作者群体中“扎根”,并最终扩展到全世界各地更广泛的人群中。

 

 

 

饮食不健康或是年轻人患结直肠癌主要风险因素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8月15日电 (记者张佳欣)美国克利夫兰诊所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来自饮食的代谢产物是诱发早发性结直肠癌的主要风险因素,特别是与红肉和加工肉类相关的代谢产物。发表在最新一期《npj精准肿瘤学》上的论文,分析了代谢产物和微生物组数据集,强调年轻人(小于60岁)预防结直肠癌的最佳方式之一是注重健康饮食。

克利夫兰诊所研究人员对在该诊所接受结直肠癌治疗的患者数据进行了大规模分析。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算法,用于合并和分析现有研究的数据集,并明确哪些因素对未来研究最为重要。

分析显示,饮食差异是导致年轻发病型和老年发病型患者患病率不同的最主要因素。

具体而言,年轻的结直肠癌患者体内与精氨酸的生产和代谢以及尿素循环相关的代谢产物水平高于年龄较大的患者。这些差异可能与长期食用红肉和加工肉有关。

进一步分析表明,将针对60岁以上人群的医疗模式应用于年轻人是不切实际的。

下一步,研究人员计划测试饮食或某些市售药物能否调节精氨酸的生产和代谢以及尿素循环,从而帮助预防甚至治疗年轻发病型结直肠癌。

 

 

 

抗炎饮食或能降低患痴呆症几率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刘霞)瑞典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抗炎饮食可降低人们罹患痴呆症的几率,且心脏病患者受益更大。相关论文发表于12日出版的最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开放网络》。

抗炎饮食包括更多的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和豆类等,有益于心脏健康的地中海饮食也属于抗炎饮食。

此次研究由卡罗林斯卡学院衰老研究中心进行,涉及英国生物库内84000多名老人,历时约13年。研究结果显示,与食用富含红肉、鸡蛋、乳制品和加工食品等促炎饮食的人相比,坚持抗炎饮食的老年人罹患痴呆症的几率降低了21%。而且,有心脏病或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坚持抗炎饮食,痴呆症风险下降了31%。

研究团队还对其中9000多名参与者进行了脑部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抗炎饮食对神经系统有益。这表明,抗炎饮食促使大脑内部发生了积极变化。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结果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抗炎饮食会抑制患者(尤其是心血管或代谢性疾病患者)全身的炎症,从而减缓痴呆症恶化。而且,这种好处目前很难从抗炎补充剂那里获得,比较容易从食物中获得,这再次强调了健康饮食对大脑健康的重要性。

 

 

 

《柳叶刀》发布第三版痴呆症防治重大报告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朱虹 李丽云 通讯员衣晓峰)8月18日记者获悉,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在线发表第三版痴呆预防、干预和照护重大报告(以下简称“第三版报告”),并在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年会上向全球发布。值得关注的是,这份报告首次邀请我国专家参与撰写,并纳入中国的研究数据,为痴呆症防治和照护注入中国智慧。

痴呆症对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构成极大威胁。研究显示,预计到2050年,全球痴呆症病例数将从2019年的5700万增至1.53亿,尤其在低收入国家增长更为显著。与痴呆症相关的全球健康和社会成本,每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姚尧受聘为第三版报告国际专家委员会委员,首次代表中国学者参与第三版报告撰写工作。姚尧介绍,作为本年度痴呆症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第三版报告凝聚全球专家共识,为我国痴呆症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建议。相较于第二版报告涵盖受教育程度较低、听力受损、高血压、吸烟、肥胖、抑郁、缺乏身体活动、糖尿病、过度饮酒、创伤性脑损伤、空气污染和社会孤立等12项痴呆症风险因素,第三版报告新增了未经治疗的视力丧失和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两项风险因素。姚尧说,如果在儿童时期科学控制上述因素,有望预防或延迟近一半痴呆症病例发生。

针对痴呆症预防,专家委员会给出以下具体建议:给予所有人高质量教育,提升认知能力;为听力损失者提供助听器,减少有害噪音暴露;有效诊治抑郁症;在接触性运动和骑自行车时,提倡用头盔和保护装置,预防头部损伤;鼓励定期锻炼;减少吸烟行为;防控高血压,从40岁起将收缩压维持在130毫米汞柱以下;加强胆固醇检测,预防相关风险;保持健康体重,防范糖尿病;杜绝酗酒行为;老年人应优先考虑友好的社区环境和住房,积极参与活动,避免社会孤立;保护视力,遏制视力丧失导致的痴呆;减少空气污染物接触等。

此外,第三版报告评估了抗淀粉样蛋白-β抗体药物治疗等新兴的痴呆症疗法,探讨了生物标志物在痴呆症诊断中的潜力,提出要扩大高质量痴呆症护理服务的覆盖面,强调避免社会孤立、改善老年人友好社区的重要性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痴呆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不容忽视。”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王永晨建议,全社会要共同做好痴呆症的预防和管理工作,基层全科医生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发挥更大作用。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郭清表示,第三版报告为痴呆症健康管理指明了方向,与“533”健康管理工程的理念不谋而合。“5”代表“5G”,即通过大数据、穿戴设备、人工智能等,创新健康服务模式;第一个“3”是健康管理的核心内涵,即“早筛查、早评估、早干预”的原则;第二个“3”是指“三全”,即“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适度玩电游或有益心理健康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8月20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人类行为》19日发表的一项基于日本97602人数据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显示,拥有电子游戏机并参与游戏,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但时间不宜过长。

通常认为,电子游戏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游戏障碍列为一种健康问题。但关于电子游戏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现有科学证据并没有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强有力的关联。

由于2020年至2022年游戏机短缺,日本的零售商用抽签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两种不同的游戏机。日本大学研究团队此次利用这种随机分配评估了电子游戏对压力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他们调查了97602人(其中8192人参与了游戏机抽签),他们的年龄在10—69岁。调查收集了受访者是否参与抽奖、拥有游戏机的情况、游戏偏好、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以及社会人口学特征等信息。

团队采用一种专为推断调查数据因果关系而设计的机器学习算法,发现拥有一台游戏机和在其中一台游戏机上玩游戏,都会改善心理健康。但每天玩游戏超过3小时的人不再获得同等益处。研究还发现,拥有游戏机能提高生活满意度,减少心理痛苦。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现还凸显了屏幕使用时间对心理健康的复杂影响。

 

 

 

我国科学家在肺纤维化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来源:人民日报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进展迅速且致命的肺部疾病,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挑战。前不久,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揭示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并找到了有望治疗肺纤维化疾病的新靶点。该成果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汤楠实验室牵头,与中日友好医院的代华平团队和普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团队合作完成,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

临床研究显示,特发性肺纤维化进展过程中,病变是由肺组织边缘起始并向中心不断蔓延,进而引起肺功能发生进行性和不可逆的下降。2020年,汤楠实验室成功构建了一种可以高度模拟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特征的进展性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肺泡再生障碍导致损伤后激活的肺泡干细胞被卡在分化的中间状态,致使其暴露于持续升高的机械张力,这是诱发肺纤维化从肺叶边缘起始并不断向肺中心进行性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

多个国际团队的研究也表明:肺损伤诱导的中间态肺泡干细胞与肺纤维化密切相关。但是,中间态肺泡干细胞引发肺纤维化发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为此,汤楠团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们首先发现,伴随处于中间态的肺泡干细胞从边缘向中心的分布比例不断升高,肺纤维化也从边缘向中心不断进展。“由于中间态的肺泡干细胞高表达多种促纤维化的基因,这类干细胞很可能通过分泌促纤维化的因子直接参与调控纤维化的发生。”汤楠说。

哪种因子调控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科研人员把目标锁定在中间态肺泡干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双调蛋白——AREG上。

为证明AREG在肺纤维化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在进展性肺纤维化动物模型中,从肺泡干细胞中特异性敲除了AREG,这显著抑制了肺纤维化发生,并提高终点动物的生存率。同时,他们在健康小鼠的肺泡干细胞中持续性诱导AREG过表达,显著引起了肺组织纤维化发生。研究证明,AREG是驱动肺纤维化发生和进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通过一系列体外细胞实验和体内动物模型验证,科研人员还证明,中间态肺泡干细胞通过持续性分泌的AREG直接作用到表达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成纤维细胞上,促进了肺纤维化发生。在患者肺部样本中,科研人员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为进一步验证AREG与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的关系,科研人员对103个患者血清中的AREG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发现,AREG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患者的肺功能呈显著的负相关。此外,血清AREG的水平还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药物研究方面,科研人员通过使用中和抗体有效阻断AREG,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提高动物的生存率。这一发现凸显了抗AREG抗体在减缓特发性肺纤维化进展方面的治疗潜力,并提供了一种有前景且安全的治疗策略。

 

 

 

中国:多地公布新冠疫苗自费接种价格,最低126元一支

来源:健康时报

 

自多地将新冠病毒疫苗由免费接种调整为自费接种后,近日,黑龙江、山东、安徽陆续公布了新冠疫苗价格,0.2毫升/支规格的最低126元/支。

8月15日,山东省药械集中采购平台对8款新冠病毒疫苗进行公示。其中,价格最低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由万泰生物生产,0.2毫升/支的价格为136元。

价格最高的是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XBB.1.5变异株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由康希诺生产,0.5毫升/支(3次人用剂量)的价格为1114元,单次价格为371.3元。另一款单支价格较高的是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融合蛋白二价(原型株/Omicron XBB变异株)疫苗(CHO细胞),由丽珠单抗生产,0.5毫升/支的价格为408元。其他几款疫苗单次价格均在300元左右。

同样公布新冠病毒疫苗采购情况的还有黑龙江省和安徽省。8月18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从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评审结果已公示完毕,各市、区、县疾控中心可以进行采购,配送、分发到位后,市民便可预约接种。

根据黑龙江省7月24日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准入评审结果以及疫苗对应的价格,公示产品价格与山东省公示价格接近,相差在10元以内,如由万泰生物生产的鼻喷流感病毒载体新冠肺炎疫苗,0.2毫升/支的价格为126元。

8月13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同样公布了2024年新冠病毒疫苗采购目录,相同产品价格与黑龙江省、山东省类似,同时安徽省还将石药集团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Omicron XBB.1.5)(0.3ml/瓶)纳入,价格为598元/瓶。

 

 

 

港中大改良银杏提取物 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希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8月14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医学院14日公布,研究团队开创全新的化学分子编辑技术,成功改良银杏提取物,推动开发具护脑功效的新衍生物,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化性疾病提供了新希望。

港中大医学院介绍,银杏树早于侏罗纪时期已经存在,而银杏果(又称白果),既是食材又可作中药材,其树叶亦具有疗效。过往有研究指出,从银杏叶中提取的一种萜类三内酯天然化合物——白果内酯,有护脑、消炎、抗癫痫及抗细胞坏死等潜在功效。

领导这项研究的港中大医学院药剂学院助理教授吴潍龙指出,白果内酯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而且易于分解,难以成药。

为此,吴潍龙带领跨领域团队,开创了一种简便的化学分子编辑技术,能精细地针对白果内酯的化学分子结构进行编辑,显著增强其化学稳定性及结构。研究人员利用此新技术,制造出更稳定、更具药学价值的衍生物,建构出一个拥有多样生物活性的白果内酯衍生物库作药物筛选。

研究团队利用这项新技术,成功开发出一种名为“BB10”的新型白果内酯衍生物,并证实能有效在“铁死亡”过程中保护大脑细胞。有研究指“铁死亡”与多种疾病,包括如神经退化性疾病和缺血性损伤有关。“BB10”减少大脑细胞在“铁死亡”的过程中聚积有毒脂质过氧化物质,有助维持大脑内的抗氧化酶水平,从而抑制脑细胞死亡。

吴潍龙表示,这项研究展示了如何通过精细的分子编辑技术优化传统中药成分,加速了未来以中草药物及天然产物为本的新药研究和开发。这项研究的成果不仅标志着港中大在药物开发领域的创新与领先地位,更为神经退化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完)

 

 

 

港府料年内试行粤港澳跨境直通救护车 今就演练安排刊宪

来源:on.cc東網

 

政府预计年内推出“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

港府今日(16日)就“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试行计划)演练安排刊宪,将在指定期间豁免深圳跨境救护车的车辆登记要求,以便进行有关计划的演练。根据宪报,指定的深圳跨境救护车下周五(23日)至明年2月23日将可获豁免,可驶往屯门医院和香港儿童医院,司机必须已获认可有提供运送病人的能力,救护车在来港当日亦须返回深圳,而且要有第三者风险保险保障。

港府表示,演练安排是正式推行“试行计划”前,联同广东省及深圳市政府进行在不载送病人的情况下试行救护车跨境安排。两地政府会争取尽快敲定就有关指定深圳跨境救护车入境香港的长远安排。另一方面,港府亦正与澳门特区政府商讨相关的演练安排。

港府预计“试行计划”于今年内推出,为期一年,将会适时公布。“试行计划”会先实行直通救护车由深圳和澳门的指定医院,到香港指定公立医院的安排。启动跨境救护车机制的首要条件是确保派送医院(即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或澳门仁伯爵综合医院)和接收医院(即香港医院管理局辖下指定公立医院)事先达成协议,以病人的医疗需要、安全和利益作首要考虑,同时防止滥用机制。视乎试行计划的成效及运作经验,相关政府部门会考虑是否及如何扩展计划,例如增加指定医院及/或将“试行计划”扩展至双向安排。

 

 

 

9月16日!澳门协和医院即将正式运营 

来源:搜狐健康

 

澳门协和医院迎来新进展。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欧阳瑜近日表示,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以下简称,澳门协和医院)相关设备及人力资源等都已准备就绪,将于9月16日正式营运,逐步对公众提供门诊挂号服务。

据“澳门特区发布”消息,欧阳瑜出席公开活动后接受传媒访问时表示,北京协和医院已派出50多名专科医生及医护人员来澳,并已接收由卫生局转介的病例个案,有序提供专科门诊及病房服务,目前已有24个专科提供诊疗服务及包括X光、电脑断层扫瞄、超声波等检查服务,将于9月16日正式营运,并逐步接受公众门诊挂号。

她补充,在人力资源配备方面,澳门协和医院所需医护人员数量与仁伯爵综合医院相若,正有序推进招聘,过程顺利,希望今年内完成400名人员的招聘工作。

关于澳门协和医院的财政收支,欧阳瑜表示,澳门协和医院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外,亦开展医学教育及研究,国际医疗部还会设立医学美容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专科,期望国际医疗部在发展一段时间后,长远可自负盈亏。她指出,新建立的医院需要一段发展过程,特区政府对澳门协和医院的前景充满信心。此外,推动医院管理的标准认证亦是澳门协和医院的发展方向。

记者问及澳门协和医院未来会否提供急救服务,她表示,需待医院的所有必要设施及专科齐备,以及手术室、放射影像检查设备等经过严谨测试后,才具备有开设急救服务的条件。

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毗邻澳门路氹连贯公路,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是澳门最大的医疗建筑群,包括澳门医院、中央化验大楼、辅助设施大楼、综合服务行政大楼、员工宿舍大楼等主体建筑。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定位为公立医疗机构,计划病床超过800张,可开展高水平医疗服务、医学教育、医学研究。

投入运行后,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将首先提供健康管理、专科门诊服务,并逐步启动放射治疗等综合肿瘤服务、内外科住院服务等,还将引入和采用北京协和医院的先进医疗技术及国际医疗设备,开展影像学检查等服务。离岛医疗综合体北京协和医院澳门医学中心以立足澳门、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为方向发展,将设立国际医疗中心,以及设立肿瘤治疗中心、医学美容中心、传统医学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特色专科,以提升澳门专科医疗的吸引力。

据了解,澳门协和医院定位为公立医疗机构,由私营机构管理。《澳门特区发布》曾表示,澳门离岛医疗综合体的建设目标是以非商业性为原则,为居民打造一所优秀的新管理模式的公立医院。

欧阳瑜曾透露,除了北京协和医院将派出50名人员来澳,担任离岛医疗综合体的管理工作之外,特区政府将公开招聘逾400名医护人员,并会优先聘用澳门本地居民,倘若医护人员仍然不足,才会从内地或海外进行招聘。

 

 

 

美国:突然被曝!或含强致癌物!已有数百万人购买

来源:央视财经

 

据分析报道,美国沃尔玛等大型超市销售的一款非处方祛痰止咳药Mucinex可能含有致癌物质苯。作为美国广为人知的品牌,Mucinex一直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祛痰止咳药。

据悉,该款药品分为品牌药和在超市销售的通用款两种类型。尽管两者的药效相同,但通用款使用的非活性成分可能含有苯。该通用款药物广泛销售于美国连锁药店CVS,以及沃尔玛、塔吉特和沃尔格林等大型连锁商店,据对政府数据的分析,数百万消费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含有苯的药物。

苯是一种已知的强效致癌物质,与血癌(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的发病有密切关联。

 

 

 

美媒:由于极端高温,科罗拉多州航空展上约100人患病接受紧急治疗,10人住院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8月19日电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当地时间8月17日,由于极端高温,科罗拉多州航空展上约100人患病接受紧急治疗,10人住院。

科罗拉多州普韦布洛的气象局曾发布高温预警,预计航展当天下午,该地区气温将达到93至100华氏度(33至37摄氏度)。消防部门则警告参加航展第二天活动的观众,准备好水、帽子、防晒霜和雨伞。

航展网站显示,于当地时间8月17日和18日两天举行的航展活动门票均已销售一空。(海外网 李萌)

 

 

 

今年以来巴西登革热死亡病例超5100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巴西卫生部当地时间8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巴西登革热疑似及确诊病例上升至6487301例死亡病例上升至5139例,另有2048名死亡病例待核查。

目前,巴西登革热病例最多的三个州分别是圣保罗州、米纳斯吉拉斯州以及巴拉那州。(总台记者 雷湘平)

 

 

 

秘鲁今年已确诊71例猴痘病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8月16日获悉,根据秘鲁卫生部统计,截至8月10日,秘鲁今年共报告71例猴痘确诊病例。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总台记者 马天静)

 

 

 

欧洲疾控中心:欧洲地区猴痘新毒株感染输入病例或增多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6日说,预计将有更多感染猴痘“分支I”毒株的患者前往欧洲,建议欧洲国家对往返于受猴痘疫情影响地区的人发布旅行警告。

此前一天,瑞典公共卫生局发布公报说,斯德哥尔摩地区一名患者确诊感染猴痘“分支I”毒株。这是在非洲大陆以外地区首次证实出现该毒株感染患者,患者曾前往非洲。

德新社援引专家的话报道,与以往毒株相比,这一新毒株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病情。不过,猴痘通常不易传播,需直接接触才可能感染。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说,与疑似或确诊感染猴痘新毒株的输入病例密切接触后,感染风险为“中等”。该中心表示,只要迅速诊断出输入病例并采取控制措施,猴痘在欧洲持续传播的可能性非常低。

8月15日,在刚果(金)北基伍省首府戈马市附近尼拉贡戈地区的一座医院里,医务人员对感染猴痘病毒的儿童进行治疗。新华社发(扎南摄)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4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世卫组织上一次就猴痘疫情发出这一最高级别警报是在2022年7月,2023年5月解除这一警报。

猴痘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状包括发烧、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之后可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大范围皮疹。多数感染者会在几周内康复,但也有感染者病情严重甚至死亡。(张旌)

 

 

 

供应量提高至1000万剂 丹麦猴痘疫苗制造商计划扩大产能

来源:央视财经

 

目前全球仅有几家公司获批生产猴痘疫苗。据路透社报道,其中一家制造商,丹麦药企巴伐利亚北欧生物技术公司在8月17日表示,计划提高其猴痘疫苗产能并扩大接种范围。

巴伐利亚北欧生物技术公司表示,今年以来该公司已经供应多达200万剂猴痘疫苗,并且计划到2025年底将供应量提高至1000万剂。该公司还表示,正在将其生产网络扩大到非洲,并准备与非洲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使所有国家都能获得这种疫苗。

巴伐利亚北欧生物技术公司提到的猴痘疫苗最初为预防感染天花病毒而研发。世界卫生组织先前估计,这款疫苗预防猴痘病毒的有效性为85%。这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猴痘疫苗,目前仅被批准用于年满18岁的成年人。该公司16日在官网宣布,已向欧洲药品管理局提交临床数据,寻求将疫苗的适应证扩大至12至17岁的青少年。

 

 

 

外媒:日本一旅馆现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 已有537人出现症状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本大分县一家旅馆因食物中毒事件已停止营业。(日本富士新闻网视频截图)

中新网8月19日电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当地时间8月19日,日本大分县表示,该县由布市一旅馆日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有537人报告出现相关症状。

据报道,从8月3日至12日期间,有客人到该旅馆的餐厅用餐后,出现发热和呕吐的症状,后检测出诺如病毒。

大分县表示,截至19日,在24个都府县内,已有537人报告出现症状。其中,有10人仅饮用了旅馆内的泉水,该县政府认为可能是泉水被污染,正在进行调查。

目前,该旅馆已停止营业。

 

 

 

菲律宾近期确诊钩体病523例 43人死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菲律宾卫生部公布的最新消息,从8月8日到13日,菲律宾共计报告钩端螺旋体病523例,其中43例死亡。

菲律宾卫生部称,此次病例的增多的原因是今年的第三号台风“格美”引发的洪水泛滥,公众应尽量避免接触洪水。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环境卫生差、洪水泛滥和饮用水受污染地区易于流行。鼠类、猪及其他家畜为钩体病主要传染源。患者典型症状为全身酸痛、乏力、高烧,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肺出血、脑炎和肾功能衰竭等。(总台记者 黄铮铮)

 

 

 

菲律宾发现今年首例猴痘确诊病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菲律宾卫生部19日宣布,自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后,菲律宾发现该国首例猴痘病例。

据悉,该病例是一名33岁的菲律宾男性公民,无出国旅行史。此人在18日因出现发烧症状前往医院就诊。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4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两年多来第二次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台记者 黄铮铮)

 

 

 

中国援老挝琅勃拉邦医院升级改造项目正式启用并移交老方

来源:人民日报

 

本报曼谷8月17日电 (记者章念生)老挝琅勃拉邦消息:中国援老挝琅勃拉邦医院升级改造项目16日正式启用并移交老方。老挝卫生部、老中合作委员会以及中国驻老挝大使馆和项目建设单位等相关人员出席移交仪式。

老挝卫生部长本丰在致辞中表示,升级改造琅勃拉邦医院体现了中方对老挝民生事业的大力支持。老方愿学习借鉴中方全面深化改革经验,进一步同中方加强医疗卫生领域合作。

中国驻老挝大使方虹表示,中方愿同老方分享医疗卫生领域改革经验,共同落实好构建中老命运共同体新版行动计划中涉及卫生健康领域合作的重要举措,构建中老卫生健康共同体。

老挝琅勃拉邦医院由中国援建,本次升级改造项目包括新建外科和心血管科楼、中国专家公寓、污水处理站、消防水池和水泵房,维修改善此前援建建筑并提供相关设备。项目移交后中方还将开展为期三年的技术援助,继续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把琅勃拉邦医院打造成为老挝北部地区的中心医院,切实改善当地民生。

 

 

 

燃料短缺 人手不足 加沙多个医疗机构停运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由于缺少燃料和医药以及医护人员严重不足,加沙地带为数不多仍在运作的医院正面临着被迫停运或停止部分服务的处境。当地医疗人员说,如果燃料得不到补给,巴勒斯坦红新月会在加沙部分地区的服务也将被迫中止

当地时间18日,加沙南部拉法地区科威特医院的院长哈姆斯表示,由于缺少燃料和药品,加之医生数量不足,该医院已无法为病人实施手术。他说,当地的卫生系统正在崩溃,无法给需要医治的病人提供服务。与此同时,当地被炸弹所伤的人数却在不断增加。

加沙北部阿德万医院的院长胡萨姆18日表示,由于燃料和医疗用品短缺,该医院将不得不在未来24小时内停止运营。

 

 

 

以色列已有62人因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死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9日,以色列卫生部表示,自今年6月该国暴发西尼罗河病毒疫情以来,感染者人数快速增加。截至目前,该国确诊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人数已上升至858人,死亡人数达到62人。

西尼罗河病毒可以导致人类罹患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死亡。西尼罗河病毒常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人类、马和其他哺乳动物都可能被感染,在非洲、欧洲、中东、北美和西亚等地较为常见。(总台记者 江浩宇)

 

 

 

古特雷斯:联合国准备为加沙儿童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8月16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声明表示,联合国准备为加沙64万10岁以下儿童启动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行动

古特雷斯表示,最近⼏周,在汗尤尼斯和代尔拜拉赫的废水样本中检测到了脊髓灰质炎病毒,加沙数十万儿童面临病毒的风险。世界卫⽣组织已批准发放160万剂脊髓灰质炎疫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在协调疫苗的运送以及储存疫苗的冷链设备,近东救济⼯程处已安排医疗队随时为加沙居民接种疫苗并提供后勤协助。

但古特雷斯表示,这一行动面临严峻挑战:加沙医疗、供水和卫生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医院都无法正常运作。鉴于加沙遭受的全面破坏,在两轮疫苗接种活动中,每轮疫苗接种覆盖率至少需要达到95%,才能防止脊髓灰质炎的蔓延和减少其发生。疫苗接种⼯作将由加沙各地的708个医疗点的团队开展,其中绝大多数已经⼏乎⽆法正常运转。

古特雷斯再次呼吁各方保证在行动中提供人道主义停火。“脊髓灰质炎超越了政治,超越分歧。所以,团结起来是我们共同的义务。我们动员起来,不是为了与其他人作战,而为了抗击脊髓灰质炎。”古特雷斯表示。(央视记者 徐德智)

 

 

 

霍乱已致苏丹316人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发声

来源:央视财经

 

当地时间16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表示,苏丹武装冲突引发该国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加剧了霍乱等疾病的大规模传播。截至目前,苏丹已报告11327例霍乱病例,其中316例死亡。

哈里斯表示,由于苏丹病例统计受到诸多因素限制,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实际的患病和死亡人数要比这一数字高得多。哈里斯还表示,苏丹境内的登革热和脑膜炎病例也在持续增加。

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战火随后蔓延至其他地区,并持续至今。

 

 

 

澳大利亚悉尼多个饮用水集水区检出“永久性化学物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澳大利亚媒体20日报道,悉尼水务局在大悉尼地区多个饮用水集水区的水样中检测出被称为“永久性化学物质”的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不过当地相关部门表示悉尼的水是安全的。

悉尼水务局日前在其网站公布了今年6月对该地区多个主要集水区水处理厂的水质样本检测结果,其中6家水处理厂的水样中检出PFAS,有两家水处理厂的水样中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己烷磺酸(PFHxS)含量较高。

据介绍,上述物质含量并未超过现行的澳大利亚饮用水相关规定,但高于美国标准。悉尼水务局表示,悉尼的水是安全的。悉尼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州卫生健康部门也表示,悉尼的水是安全的,有关机构将继续监测饮用水的水质。

PFAS难以降解,会在环境和人体中累积,被称为“永久性化学物质”。有研究认为,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可能与癌症、肝脏和心脏受损以及婴儿和儿童免疫和发育受损等相关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