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颉满斌)11月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王道爱研究员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氢键增强的复合聚乙烯醇(PVA)基摩擦起电功能材料(以下简称PVA材料)。该材料可应用于医用口罩领域,同时还为恶劣海洋环境下摩擦起电材料耐湿设计和自供电环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相关成果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和《今日材料纳米》。
界面的摩擦起电性质与其所处环境密切相关,通常高湿度的大气会加速摩擦起电过程中静电荷的传输和耗散,大大限制了摩擦纳米发电机等器件在能源收集与自供电传感检测等领域的应用。
另外,环境湿度对界面摩擦电荷的产生、传输和静电积累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晰。“如何通过材料选择与设计,实现高湿环境下器件的高性能输出与稳定运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王道爱介绍。
团队将PVA材料用于医用口罩,解决了传统聚丙烯(PP)基医用口罩在长时间佩戴过程中存在的口罩中间吸附层电荷耗散过快的问题。PVA基中间吸附层材料富含的羟基官能团,能与人体呼出的水蒸气分子自发形成氢键固定水分子,实现高湿度下摩擦起电能力的增强。同时,PVA材料优异的电荷储存性能,可大大减缓电荷的耗散速率,并可通过拍打、摩擦等简单易行的方式延长口罩静电吸附病毒的时间,进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尽管PVA材料可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耐湿型摩擦起电正极材料,但其较差的介电、耐磨损性能不利于其作为摩擦起电材料长期使用。”王道爱说,基于此,该团队与中国海洋大学陈守刚教授团队合作,将PVA材料与MXene材料(一种常见的二维材料)复合改性,设计了一种面向海洋湿热苛刻环境的PVA-PVDF基摩擦电器件。
得益于MXene表面的亲水性基团和其在PVA基质中的平行层状分布,PVA材料的耐湿性、耐磨性和介电性能得以提高。另外,该团队通过进一步设计制备了聚丙烯腈/聚乙烯醇—氯化钙复合薄膜,进一步提高了PVA材料的耐湿性和力学性能,拓展了复合PVA材料的应用潜力。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检查了人类嗅觉系统中气味处理的神经过程,以及大脑如何处理来自不同鼻孔的气味信息,结果发现,人的两个鼻孔各有其独特的嗅觉。研究团队指出,这项研究对于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如何感知和识别气味至关重要,并可能对感官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产生更广泛的影响。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当代生物学》杂志。
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分校和巴罗神经研究所凤凰城分校研究人员开展的这项研究,让10名被植入颅内电极的受试者进行气味识别任务,他们通过嗅觉设备将气味传递到受试者的左鼻孔、右鼻孔或两个鼻孔。该嗅觉设备通过计算机控制传递气味。受试者必须识别气味,并指出气味来自哪个鼻孔。
研究团队指出,与单鼻孔条件相比,在双鼻孔条件下,受试者在检测和识别气味方面的表现更好,但左鼻孔、右鼻孔没有显著的效率差别。
研究人员可通过颅内脑电图记录的神经活动,从梨状皮层大脑区域的振荡中解码出气味特征。结果显示,在双鼻孔条件下,气味特征被编码的时间不同,这表明每个鼻孔对气味都有自己的解读。
此外,研究团队用相同的气味刺激任一鼻孔,结果发现,不同鼻孔在编码这些气味的过程中会产生相似但可区分的表现。这表明,虽然每个鼻孔都可识别出相同的气味,但它们对气味的感知方式存在细微差异。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代小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和韩学尧教授团队通过临床和基础研究,深入研究了金属硫蛋白1E(MT1E)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潜在新靶点。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糖尿病期刊《糖尿病护理》杂志。
研究团队将早发糖尿病患者的遗传学机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早发糖尿病家系(家族中有成员在较早的年龄段就患有糖尿病)进行测序,经过数据筛选,在MT1E基因中发现了一种罕见变异体——MT1Ep.C36Y。
研究团队对MT1Ep.C36Y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对北京社区人群545名糖尿病患者、797名糖尿病前期患者和1282名糖耐量正常的人群进行测序,最终发现,与携带MT1Ep.C36C的患者相比,MT1Ep.C36Y的携带者表现出更高的糖化血红蛋白、BMI、餐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表现出高血糖、肥胖等代谢异常,证明MT1Ep.C36Y与糖尿病存在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又利用小鼠模型展开进一步验证。相关动物实验揭示了MT1E p.C36Y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存在关联性。
“研究表明,携带MT1Ep.C36Y的人可能更容易患糖尿病。”纪立农说,本研究发现了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的罕见遗传变异体,揭示了MT1E基因及MT1E p.C36Y变异在糖尿病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可以干预糖尿病的潜在新靶点。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传染病专家兼临床医生菲比·威廉姆斯(Phoebe Williams)等人的一项研究表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许多抗生素在治疗肺炎、败血症(血液感染)和脑膜炎等儿童感染方面的有效性不到50%。在亚太地区,细菌对用于治疗儿童和婴儿的常用处方抗生素的耐药率更是高得惊人。其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是东南亚的亚太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那里每年发生数千起因抗生素耐药性而造成的儿童不必要死亡。
这项研究于当地时间10月31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区域健康(东南亚)》(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Southeast Asia),研究团队呼吁WHO尽快更新2013年发布的有关抗生素使用的全球指南。
抗生素耐药性(AMR)上升已成为全球最大公共危机之一,在儿童和婴儿群体中尤甚。
近日,论文主要作者威廉姆斯向澎湃科技表示:“儿童是最容易感染传染病的人群之一。婴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婴儿和儿童在幼儿期会接触到许多病毒(随后通常是细菌合并感染),使他们患肺炎、尿路感染等疾病的风险更高,败血症的发生率也高于成人。”
在威廉姆斯看来,现代医学的进步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早产儿在长期住院期间感染的风险也很高。这些疾病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在全球抗生素耐药性不断上升的背景下,该年龄段的发病和死亡风险随之增加。
据论文介绍,败血症和脑膜炎与新生儿、儿童显著的发病率、死亡率相关,需要及时有效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以预防不良结局。理想情况下,一旦获得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就进行靶向治疗。然而,这在许多医疗机构中可能性很小,特别是在中低收入国家。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使用主要由全球政策指导,而这些政策往往没有考虑到致病病原体的当地流行率或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增加。
对于儿童和新生儿血流感染和脑膜炎,WHO目前推荐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头孢噻肟、头孢曲松)作为一线治疗。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最常见细菌经常对这些经验性治疗方案产生耐药性,导致儿童败血症和脑膜炎死亡率过高。
头孢曲松(ceftriaxone)和庆大霉素(gentamicin)是目前应对儿童败血症和脑膜炎的常用抗生素。威廉姆斯团队分析了来自11个国家86份出版物的6648种细菌分离物,发现头孢曲松可能只对三分之一的新生儿败血症或脑膜炎有效,庆大霉素可能对不到一半的儿童败血症和脑膜炎病例有效。庆大霉素通常与氨基霉素一起开处方,氨基霉素对抗婴儿和儿童血液感染方面的有效性也很低。
威廉姆斯等人预测,碳青霉烯类可能是最有效的抗生素,预计它们可以治疗81%的新生儿败血症和脑膜炎病例。然而,这类抗生素被认为是治疗许多耐药细菌感染的“最后手段”,因为它们的抗菌谱非常广。
威廉姆斯表示,“儿童抗生素耐药性的上升速度比我们认为的快,迫切需要新的解决方案,以阻止侵袭性耐多药感染和每年成千上万儿童的不必要死亡。”
论文的资深作者、柬埔寨暹粒吴哥儿童医院(Angkor Children's Hospital)柬埔寨-牛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牛津大学儿科微生物学教授保罗·特纳(Paul Turner)补充说:“这项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治疗儿童严重感染的有效抗生素的可获得性。同时,也强调了持续通过高质量的实验室数据来监测抗菌素耐药性,对及时修改治疗指南至关重要。”
威廉姆斯向澎湃科技表示,控制儿童抗生素耐药性的策略是确保仅在需要时才使用抗生素,即不用于病毒感染。确保根据引起疾病的细菌开出抗生素,即确保尽可能使用窄谱抗生素,而不是进一步加剧抗生素耐药性的广谱抗生素。投资于感染、预防和控制资源,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来减少医院环境内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传播,并投资于水和卫生服务,以减少社区中的传播。
此外,她在一份声明中说,抗生素耐药性对儿童的问题之所以如此突出,是因为目前抗生素临床的重点是成年人,儿童和婴儿往往被排除在外,这令针对儿童的新疗法的数据和选择非常有限。并且,新的抗生素也不太可能在儿童身上进行试验。为此,她认为解决儿童感染抗生素耐药性的最佳方法是优先资助研究儿童和新生儿的新抗生素治疗方法。
“确保研究重点是快速找到治疗儿童多重耐药感染的新解决方案,以阻止这些细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她在接受澎湃科技采访时补充道。
来源:科技日报 刘霞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纽约外科医生团队完成了全球首例全眼移植手术,尽管目前还不知道患者的新眼睛能否看清大千世界,但对那些眼睛受伤的人来说,这一医学上的突破不啻为一个巨大的福祉。
今年5月27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爱德华多·罗德里格斯团队,对来自阿肯色州的46岁的电力线工人亚伦·詹姆斯开展了眼部移植手术和部分面部移植手术。5个多月后,他的新眼球恢复了健康。在手术中,罗德里格斯团队将已故捐赠者的部分面部和整个左眼移植给亚伦,整个手术持续了约21个小时。
亚伦曾在2021年6月受到7200伏的电击,导致左眼、肘部以上的左臂、鼻子和嘴唇、门牙、左脸颊和下巴受伤。亚伦迄今已进行了多次面部移植手术,但没有一例手术是对眼睛的修复。由于眼部器官的复杂性,全眼移植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尽管研究人员使动物恢复了部分视力,但从未在活人身上进行过此类移植。
罗德里格斯解释称,全眼移植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提取眼球周围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与其他面部特征不同,眼睛从眼球正后方的大脑区域接收血液。因此,外科医生必须切除供体的部分头骨才能进入这些血管。为避免切除亚伦的部分头骨,医生们将其血管与捐赠者脸上的其他血管连接起来,绕过大脑重新建立流向眼睛的血流。
此外,医生此前从未成功连接切断的视神经(将信息从眼睛传递到大脑的神经纤维)。为此,罗德里格斯团队尽可能多地保留了供体视神经的长度,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神经纤维再生并与亚伦的大脑建立联系的机会。他们还利用了从供体的骨髓中发育而成的干细胞,并将它们注射到供体视神经和亚伦的视神经相遇的部位,以进一步刺激神经生长。
纽约大学眼科医生瓦伊德希·迪达尼亚表示,亚伦移植的左眼看起来非常健康,拥有足够的血流量和内部液体压力,可产生眼泪及电信号,一些对视力至关重要的神经细胞也处于活性状态,尽管亚伦目前还看不见外界,但他们对此满怀希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1月9日电 (记者 陈杭)2022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达8916亿元(人民币,下同)。目前,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共有上市企业84家,创新药数量居全国第三。
这是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龚维幂9日在2023北京·昌平生命科学国际论坛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他表示,北京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创新发展“双发动机”之一,2018年以来连续出台两轮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推动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较快增长,从6560亿元增长到8916亿元,年均增速7.9%。
与此同时,一批高水平关键技术平台在京布局并陆续开展服务。组建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一批科学家领衔创办的初创企业,帮助其更好成长。
据悉,作为重点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之一,北京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产品领跑全国,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相互融合,众多原始创新产品填补了国内外医疗器械行业的空白。其中,北京获批的第三类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共61个,约占全国的29%,获批数量居全国第一。
龚维幂说,北京将持续优化创新服务,加大空间、人才、资金等政策保障力度,努力营造国际一流的创新生态,持续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创新提质增效,让更多成果造福人类。
据悉,2023北京·昌平生命科学国际论坛将于11月17日至19日举办,涵盖开幕式暨主论坛、四场专题论坛、展览展示以及多场配套活动,邀请国内外顶级科学家和知名企业家、投资人等探讨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产业前沿进展与未来趋势。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杭州11月9日电(张煜欢 郭天奇)9日记者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获悉,近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健康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17部门联合印发《浙江省健康知识普及行动2023-2025三年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提出该省将按每万人1台至2台的要求有序设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推进应急救护培训提质扩面,护佑民众生命健康。
杭州东站枢纽志愿者学习急救知识。杭州东站枢纽管委会供图
如今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大众重视,开展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能让更多人了解健康知识、提升健康素养,从而更加健康、科学地生活。此次发布的《实施方案》提出,浙江将加快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提升健康科普能力,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深化“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提高浙江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该省目标到2025年,实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2%;健康促进医院基本实现全覆盖,健康家庭数量不低于100万户;居民应急救护知识累计普及率达到40%。
为实现上述目标,浙江将加大健康家庭开展工作力度,加强家庭健康指导员队伍建设,同时以健康家庭工作为核心推动健康社区建设。浙江目标到2025年,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2名群众身边的家庭健康指导员。
应急救援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为进一步加强急救力量,《实施方案》中提到,该省将不断扩大救护员取证覆盖面,提升高校大学生、危化和加工制造领域从业人员、消防和社会应急救援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应急救护持证率,开展各类应急救护技能比赛,并将按每万人1台至2台的要求有序设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提升事故现场第一时间有效救护的成功率。
此外,浙江还将深入推进健康素养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常态化举办健康讲座、培训急救技能、弘扬中医药文化等,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疾病预防健康知识,同时充分挖掘科普场馆、生命教育体验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科普资源,加强健康小屋、健康角等健康科普阵地建设,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健康素养服务。
为进一步充实健康科普的专业力量,给广大民众提供科学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浙江将组建由省级医疗卫生单位牵头的多专业多学科的浙江省健康科普专家分库,组织专家库成员开展各类健康科普社会活动及公益科普直播,建设相应专业的健康科普专家和资源分库。(完)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10日报道,哥伦比亚新出台的“垃圾食品法”已于本月生效,开始对超加工食品征收10%附加税且逐年增加,2025年将达20%。哥伦比亚成为首个明确对超加工食品征税的国家。
超加工食品一般指添加大量糖、盐、脂肪和添加剂的重度加工食品,如巧克力、薯片等。不少国家曾尝试对烟草或含糖饮料征收健康税,但鲜有国家将征税对象扩展至超加工食品。据报道,哥伦比亚人均每天消耗12克盐,高出建议摄入量上限1倍。该国近1/3成年人患有高血压,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76%。对此,该国曾强制对糖或饱和脂肪等含量高的食品标注健康警告。
该法遭到食品和饮料行业的强烈反对。他们称,这将加剧哥伦比亚的通货膨胀。但活动人士和健康专家对该法表示欢迎。“我们希望避免重蹈美国等富裕国家不注重饮食健康的覆辙。”一名活动组织负责人表示,“就政策而言,拉丁美洲目前处于领先。”(佟云翀)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9日电 萨格勒布消息:可口可乐希腊装瓶公司(Coca Cola HBC)当地时间8日表示,克罗地亚相关部门对可口可乐两种软性饮料展开疾病调查,在此期间该公司将从克罗地亚市场上撤回这两种饮料。
据路透社9日报道,前不久克罗地亚一名年轻男子在饮用可口可乐Romerquelle Emotion蓝莓石榴饮料330毫升装后喉咙受伤。克罗地亚卫生部长贝罗什8日说,这名男子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克罗地亚国内还有13人在饮用可口可乐后出现症状。
早前,克罗地亚相关部门要求可口可乐分销公司可口可乐希腊装瓶公司在当地撤回一批500毫升装的原味饮料。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除了原味饮料外,他们还撤回了一批限量生产的330毫升装Romerquelle Emotion蓝莓石榴饮料。声明还称,其内部检测并未发现这两种产品存在任何违规行为,但在官方结束调查前,将撤回这两批产品。
据报道,克罗地亚相关部门8日晚些时候发表声明说,他们对Romerquelle Emotion蓝莓石榴饮料的样品进行了检测,所有检测值(酸度、金属、添加剂等)都在允许范围内,不会导致饮用者出现上述症状。目前他们对普通口味饮料的检测尚未完成。(完)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前一段时间让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焦虑恐慌的臭虫危机非但没有缓解,如今还蔓延到了韩国。据韩国《中央日报》9日报道,仅在首尔就已经出现至少23例臭虫出没事件。
臭虫以人类血液为食,会通过衣服和行李运输流动迁徙,被其叮咬后会出现剧烈瘙痒、皮肤感染等症状。臭虫一度在韩国广泛存在,但20世纪70年代韩国开展“新村运动”并引入DDT杀虫剂,使臭虫几乎完全被消灭。而此次臭虫卷土重来让很多韩国人十分担忧。
10月中旬,一位韩国博主在社交媒体平台称在该国中西部仁川市一家桑拿房中发现臭虫,后来有关部门在该桑拿房垫子下面的地板缝隙中发现了共8只臭虫成虫和幼虫。此后,位于韩国东南部大邱的一所私立大学宿舍中也发现臭虫出没,校方怀疑这些臭虫是暑假期间来韩的外国交换生带入的。据悉,发现臭虫的床铺之前由英国学生使用。随后,臭虫危机扩展到首尔,截至10月底,首尔市25个区中共有18个区出现臭虫,其中韩国总统府所在的龙山区虫害十分严重,甚至在一家餐厅也发现了臭虫。此外,首尔南大门棚户区一带的考试院也报告发现臭虫,这种“考试院”其实是一种廉价的小型宿舍。
面对接连不断的臭虫报告,首尔市3日宣布建立臭虫报告和管理系统,并计划对3000多家臭虫爆发风险较高的住宿场所、桑拿房等进行检查。另外,首尔市还紧急划拨了5亿韩元(约合278万元人民币)用于改善棚户区、考试院以及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卫生情况并加强臭虫防治工作。据《韩民族新闻》9日报道,韩国政府现已成立“臭虫联合应对本部”,还特别制作了臭虫信息手册。
韩国乙支大学保健环境安全系教授杨永哲(音)分析称,新冠疫情过后赴韩海外游客大幅增加,“韩国发现的臭虫大都是从海外流入的”。他警告称,臭虫传播速度快、难以消灭,会在短时间内扩散到很广的范围。(丁玲)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13日电 综合日媒消息,近日,日本大阪、京都和冈山等多地的河流和地下水中,检测出有机氟化物的含量超标。
图片来源:日本MBS新闻网报道截图
报道称,为调查对居民的影响,大阪府摄津市专门组织了居民血液抽查,结果显示,受检的87人中有31人的血液中有机氟化物含量超过美国安全标准,为此,当地计划将检测范围扩大至1000人。
大阪有机氟化物污染与健康关爱协会事务局长长濑文雄表示:“从保护大阪府民众生命安全的观点考虑,我们将持续推动(相关调查)。”该组织还计划基于这一结果敦促日本中央政府和大阪地方政府进行调查。
日本共同社介绍称,有机氟化物在人体内大量累积后会影响健康,甚至可能致癌。
目前,包括大阪、东京等多地议会都已向日本众参两院提交意见书,要求日本政府及时采取措施。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包括新德里在内的印度多地空气污染严重,给民众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今年10月以来,新德里空气污染情况日益严重。根据印度空气监测部门提供的数据,当地时间11月8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的空气质量指数为410,处于“重度污染”水平。
医生 普拉温: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人来说,一旦这种空气污染颗粒进入肺部,可能诱发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我们对空气污染一定要重视。
总台报道员 拉聚:多种因素导致近期印度多地空气污染严重,焚烧秸秆仍是造成空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此外,机动车数量增加和建筑施工高峰期,也导致了空气质量恶化。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印度北部很多学校已经停课,德里政府已经决定通过实行机动车单双号行驶来控制污染。
当地时间11月7日,印度政府还要求旁遮普邦停止焚烧秸秆,以缓解德里及其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但由于旁遮普邦和北方邦等地的农民将焚烧秸秆作为改善土壤质量的手段,且目前没有更好的替代方案,禁止焚烧秸秆的效果仍有待观察。此外,印度排灯节即将到来,届时大量燃放烟花恐让空气污染进一步加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1月13日,法新社、阿拉比亚电视台、天空新闻台阿语频道等多家媒体援引加沙地带卫生部门的消息称,加沙地带北部的所有医院均已停止服务。此外,由于持续断电,加沙地带最大的医院——希法医院已有6名早产儿和9名住院患者因无法得到及时的护理和治疗而死亡。(总台记者 周宣)
来源:澎湃影像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9日,土耳其伊兹密尔,医务人员将医疗用品和救护车装载到停泊在港口的货船上,该货船将为加沙地带运送医疗援助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