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张佳欣)根据将在2023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上公布的两项初步研究,心脏和大脑紧密相连,抑郁、焦虑和慢性压力都会增加心脏和大脑并发症的风险。
在两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对心脏健康的影响程度。
第一项研究探讨了精神状态影响心脏健康的机制。研究发现,焦虑和抑郁加速了新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发展。38%的参与者在随访期间出现了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或Ⅱ型糖尿病。抑郁和焦虑会使心脏病或中风等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约35%。具有较高压力遗传倾向的人在较年轻的时候就出现了第一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比没有遗传标记的人平均早1.5年)。
在另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探究了累积压力对心脏和大脑健康的影响。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研究人员将一般性的日常压力、社会心理压力、经济压力和邻里感受到的压力整合到“累积压力分数”中。在调整了高血压、高胆固醇、吸烟和Ⅱ型糖尿病等风险因素以及收入和教育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累积的压力增加,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增加22%、总体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0%。得分较高的人还与高血压、超重、缺乏运动和吸烟有关。
分析还表明,持续的压力会通过两种方式增加心脏和大脑健康状况不佳的风险:直接影响身体健康,以及增加不良生活方式(吸烟、久坐等)间接导致心血管健康状况下滑。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刘霞
传统抗生素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耐药性的产生使正常剂量的抗生素不再发挥应有的杀菌效果,甚至使药物无效,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2019年,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超级细菌”直接导致全球约127万人死亡。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近日报道,科学家正在研究超越传统抗生素的方法,寻找不会助长“超级细菌”崛起的新武器,包括能杀死细菌的病毒、在原核细胞中发现的CRISPR、能杀死细菌的分子等,其中一些已在患者身上开展了测试。
利用噬菌体对抗细菌
噬菌体(绿黄色)攻击细菌(蓝色)。 图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1928年发现青霉素之前,抗生素的一种“替身”被首次提出,这就是所谓的噬菌体疗法。噬菌体是能够感染细菌的病毒,通常通过入侵细菌的细胞并从内部将其分裂来杀死细菌。
噬菌体还可迫使细菌“缴械投降”。大肠杆菌体内有一种作为“外排泵”的蛋白质,可以将抗生素泵出细胞。为渗透进大肠杆菌体内,噬菌体会利用“外排泵”,如果大肠杆菌试图改变这种泵来躲避噬菌体的攻击,就会降低其泵出抗生素的能力。
耶鲁大学噬菌体生物学与治疗中心主任保罗·特纳指出,与抗生素不同,细菌不太可能对噬菌体疗法产生广泛的耐药性,因为噬菌体的标靶甚至比窄谱抗生素还要窄得多,仅仅靶向一种或几种菌株中发现的蛋白质。此外,尽管目标细菌仍然可进化出针对单个噬菌体的耐药性,但通过选择正确的噬菌体组合,可使细菌的毒力降低或对抗生素的易感性增加。
用“基因魔剪”增强噬菌体
有“基因魔剪”之称的CRISPR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闻名于世,它实际上改编自许多细菌中发现的免疫系统:CRISPR-Cas,科学家正在探索使用CRISPR-Cas来切割细菌细胞的DNA。
这一方法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是一种序列特异性工具,这意味着它只靶向目标DNA,而不是其他细菌中存在的序列。因此,一旦在患者身上施用,CRISPR就会进入、攻击并杀死那些拥有特定序列的细胞。
如何将CRISPR-Cas导入正确的细菌体内?多个研究团队正在测试不同的递送方法,但目前最好的策略似乎是将CRISPR机制装载到感染目标细菌的噬菌体中。美国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目前正在约800名受试者身上测试CRISPR增强的噬菌体疗法,这种方法结合了噬菌体的杀菌能力与CRISPR-Cas破坏细菌基因的能力。与无CRISPR的噬菌体疗法一样,科学家需要确定该疗法的安全性以及适当的剂量。
设计分子杀死细菌
除了噬菌体和CRISPR,科学家也在开发其他抗生素替代品,如杀菌肽(蛋白质组成的短链)和酶(启动化学反应的特殊蛋白质),这些分子可以通过靶向不易对其攻击产生抵抗力的细菌蛋白质,杀死范围非常窄的细菌。
实验室制造的肽核酸(PNA)分子是最有前途的候选者之一。这些分子可被编程,阻止细菌细胞构建对其生存至关重要的蛋白质。PNA通过锁定特定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来实现这一点,mRNA是携带构建蛋白质指令的遗传分子。不过,PNA自身无法进入细菌细胞内,因此通常需要附着在其他容易穿过细菌细胞壁的肽上,“搭便车”进入细菌细胞。
通过靶向细胞在不伤害自身的情况下无法改变的蛋白质,PNA可以避免引发耐药性。科学家还可以对这些分子进行遗传编辑,使其靶向直接导致抗生素耐药性的蛋白质。
被称为溶素的酶是另一种有前景的治疗选择。在自然界中,噬菌体使用溶素从内部分裂细菌。它们就像小刀,切开细菌细胞的外壁,露出细菌的“内脏”。这些“分子小刀”不太可能引发耐药性,因为细菌不能轻易改变溶素靶向的基本细胞壁成分。
溶素在与细菌“狭路相逢”时会迅速杀死细菌,而且它们可精准杀死某些类型的细菌,对其他类型的细菌则“视而不见”。此外,科学家可以在实验室中对溶素进行调整,改变它们靶向的细菌,增强它们的效力并提高它们在细菌体内的耐久性。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当你的皮肤暴露在阳光或环境毒素中时,有没有一种护肤霜可治愈暴露产生的损伤?据11月2日发表在《自然》子刊《npj·再生医学》的一项研究,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最新开发出一种人造仿生黑色素,能模仿人类皮肤中的天然黑色素,可局部应用于受伤的皮肤加速伤口愈合。
自由基是由皮肤损伤(如晒伤、衰老、环境污染等导致)产生的。如果不加以控制,自由基活性会破坏细胞,最终可能导致皮肤老化和皮肤癌。而人造仿生黑色素的工作原理是清除自由基。
研究人员造出的合成黑色素工程纳米颗粒修改了黑色素结构。与人类黑色素相比,每克合成黑色素能清除更多的自由基,就像“超级黑色素”。它是生物相容、可降解、无毒的,擦在皮肤上是透明的。涂在皮肤上以后,黑色素就会停留在皮肤表面,而不会被吸收到皮肤下层,从而保护皮肤免受阳光照射,并修复日光晒伤或化学烧伤的皮肤。
研究人员测试了合成黑色素作为防晒霜的效果。结果发现,它可清除自由基、保护皮肤,还可在皮肤受伤后局部使用,促进皮肤愈合。此外,这种霜还可用于治疗水泡和开放性疮口。
最新试验表明,合成黑色素对人体皮肤无刺激,还可保护生物组织免受高能辐射的影响。这或将成为治疗辐射暴露引起的皮肤烧伤的有效方法,以及接受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的选择。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克莱尔·威尔逊,王会聪译
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0月30日文章,原题:大脑可能不需要8小时睡眠就能保持健康 众所周知,睡得太晚会让人第二天萎靡不振,还有说法称,经常睡眠过少会增加患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甚至导致大脑萎缩。但迄今为止对脑部扫描研究进行的最全面分析,对此提出挑战。所以,我们真正需要在多大程度上担心睡眠不足?
可以理解,有些人痴迷于获得充足睡眠。被广泛报道的动物研究表明,夜间大脑的“清洁系统”会加速运转,从而消除与阿尔兹海默病相关的有毒化合物,例如淀粉样蛋白。大型人口研究普遍发现,睡眠时间过短或过长者的多种健康状况都较差,包括记忆力减退和大脑萎缩,而这正是阿尔兹海默病的症状之一。
但此类研究只能发现睡眠时间与健康之间的相关性,无法告诉我们睡眠不足是否直接导致健康问题。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安德斯·费耶尔及其团队尝试通过一系列研究深入探索该问题,这些研究将脑容量视为大脑健康指标。首先,他们使用约4.7万人的现有数据,研究与睡眠长短相关的脑容量,发现一条倒U形曲线,而最高的脑容量与每晚6.5小时的睡眠时间相关。然后,该团队对4000人进行长达11年的跟踪。结果发现,睡眠长短与这一时期的大脑萎缩之间并没有关联性。
研究人员还利用其中一项研究收集的遗传数据对约3万人进行分析,发现那些遗传上容易睡得较短或较长者的脑容量并不比中度睡眠者小。总之,这组分析结果质疑所谓睡眠不足就会导致大脑萎缩的说法。
费耶尔认为,人们的先天睡眠需求千差万别,除非受到环境阻止,否则大脑将确保它获得必要的睡眠量。“如果整天都感到疲倦,就有可能是睡得太少,而这会产生负面后果,”他说。“但只要你白天感觉良好,就不用担心睡眠时间是6小时、7小时还是8小时。”
该团队的结论不太可能说服所有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马修·沃克在其著作《我们为何睡觉》中曾建议人们每晚睡8小时,他说,衡量大脑健康的关键指标是神经元密度而非脑容量,另一关键指标是脑电波变慢的深睡时间而非睡眠总时间。发现“大脑废物清洁系统”的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梅肯·内德加德也这么认为。当然,大脑会在慢波睡眠期间加快清除淀粉样蛋白。然而,费耶尔指出,大多数这样的睡眠发生在晚上的前4个小时,“从睡眠的‘清洁系统’理论来看,这并不意味着长时间睡眠一定有益。”
内德加德表示,费耶尔团队的研究很重要,因为它发现在单个时间点的对比中,更大的脑容量与每晚仅睡6.5小时有关。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即使人们担心睡眠总时间,可能也不必担心每晚睡眠不足8小时。(作者克莱尔·威尔逊,王会聪译)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11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估计有1060万人患有结核病,比2021年的1030万人有所上升;有130万人死于与结核病相关的疾病,低于2021年的140万。
报告提到,自2000年以来,全球抗击结核病的努力挽救了7500多万人的生命。2022年全球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服务出现显著复苏,全球共有750万人被诊断出患有结核病,这是世卫组织1995年开始全球结核病监测以来的最高数字。尽管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在去年显著恢复,但取得的进展还不足以让2018年设定的全球目标得以实现,新冠疫情和持续冲突导致结核病服务遭受严重干扰仍是主因。
与此同时,耐多药结核病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危机。去年,估计有41万人患上耐多药结核病,或另一种对抗生素利福平有耐药性的结核病,但其中只有五分之二的人获得了治疗。
世卫组织表示,尽管在开发新的结核病诊断方法、药物和疫苗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是受到这些领域整体投资水平的制约。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虽然结核病的应对工作正在从新冠疫情造成的干扰中强势恢复,但要实现终止结核病的目标还需做出更大的努力。
来源:科技日报
减肥时管不住嘴,可能是因为脑细胞“习惯”变胖。11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的汪浩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持续高热量饮食的情况下,抑制食欲的神经元——中央导水管灰质区(PAG)的GABA能神经元会出现“罢工”现象。
“高热量食物不仅影响体重与代谢,也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改变。”汪浩说,一定程度上,大脑会适应身体处在肥胖的状态,阻止回到肥胖前的体态。
减肥不自律可能受脑细胞影响
生命的运行普遍遵循平衡与适度的原则。2019年,汪浩团队发现,大脑内中央导水管灰质区(PAG)的一个核团——GABA能神经元具有抑制食欲的功能。脑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人吃饭时,包含GABA能神经元的脑细胞会提醒“别吃太多”。
下丘脑是人类摄食行为的中枢,外侧下丘脑和弓状核里的AgRP阳性神经元可以感知“饿”,从而催生觅食行为。汪浩说,中央导水管灰质的GABA能神经元是下丘脑的下游核团,当位于上游的下丘脑感受到“饿”,这群神经元随之响应,履行监督“职责”。
现代社会,高热量食物日益丰富,肥胖症发病率逐年升高。虽然有研究表明,通过改变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可以控制体重,但有概率发生反弹。针对这一现象,该团队尝试找到高热量食物对大脑作出改变的依据。
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员将一群标准体重的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投喂常规食物,另一组投喂高热量食物,热量是常规食物的两倍。6—8周后,高热组小鼠的体重增长25%。令他们惊奇的是,在投喂高热量食物1周左右,小鼠中央导水管灰质区(PAG)的GABA能神经元就被强烈地抑制。
汪浩解释道,当小鼠体重还没发生改变,它的大脑已经起了变化,负责抑制食欲的神经元“罢工”。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上游脑区对这群脑细胞的抑制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神经元自身的内在兴奋性也有所降低。失去了这群脑细胞的“监督”,小鼠变得沉迷美食而不能自拔。
发现治疗顽固性肥胖的潜在靶点
被高热饮食喂胖的小鼠,还有希望减肥成功吗?
汪浩团队的另一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利用单细胞核转录组测序技术,发现相较于普通小鼠,肥胖小鼠“抑食”核团的GABA能神经元CACNA2D1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降低。
通过转基因腺病毒技术,科研人员提高了肥胖小鼠GABA能神经元上CACNA2D1基因的表达量后,发现即使面对和往常一样的高热食物,肥胖小鼠的食量也降低了,体重与体脂水平都有所降低,慢慢又瘦了回去。
“需要指出的是,高热量饮食对于大脑的改变是后天的,是特定时间长度的高热量饮食导致的。”汪浩说,CACNA2D1基因表达的增加,一方面降低了小鼠的摄食量,另一方面还提高了它的代谢水平。这让CACNA2D1成为一个治疗顽固性肥胖的潜在靶点。“如果我们能发现可有效激活这个基因的分子,就有可能筛选到潜在的减肥药物。”(洪恒飞 周 炜 本报记者 江 耘)
来源:on.cc東網
施政报告提出推进跨境医疗协作,包括增加两地医疗合作。港卫生官员今日(2日)在电台节目表示,轮候时间较长及风险较低的项目,例如电子扫描、磁力共振及牙科等,相信可以作跨境采购的医疗服务,相关措施可纾缓香港医疗压力及病人轮候时间。
施政报告亦提到救护车跨境运送,卫生官员称,考虑由本港事先批核一些内地医院及医护人员,在有需要时让相关救护车跨境南下,但有关服务并非针对需要紧急抢救或轻症人士,港人在内地遇上例如车祸等突发意外受创,应先于就近医院接受急救,病情稳定后有需要才由救护车转回香港。另外,对于推出“医健通+”手机程式,卫生官员表示,期望“一人一健康户口”存放电子病历,做到病历在病人手上,日后若到内地或外地求医,也可以将病历带到当地医院使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台北11月7日电 台湾当局“疾管署”7日公布,全台出现首例猴痘死亡病例,为一名30多岁男性。该机构呼吁符合接种条件的民众及早完成2剂猴痘疫苗接种。
综合中央社、中时新闻网、联合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该男子未曾接种过猴痘疫苗,今年8月出现相关症状,于9月11日就医确诊,经治疗后病情仍持续恶化,最终于11月1日死亡。
“疾管署”介绍,大部分猴痘症状为发烧、畏寒、喉咙痛、肌肉酸痛等轻微症状,平均持续二至四周都可以康复痊愈,不过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较易出现重症如细菌感染、肺炎、脑炎、败血症。这名死亡个案主要因本身免疫力低下,加上延迟就医,无法及时诊治而死亡。
台湾于2022年6月23日将猴痘列为第二类传染病。根据统计,截至11月6日,台湾已累计确诊猴痘感染病例355例;猴痘疫苗接种方面,共计完成108860人次接种,已完成2剂疫苗接种者为39558人,仅接种1剂者为29744人。
另据报道,“疾管署”当日公布,10月31日至11月6日,台湾新增1538例登革热本土病例,新增病例数较前七日持平。截至11月6日,台湾今年累计登革热本土病例21900例。该机构评估,台湾登革热疫情传播风险持续,须密切观察后续疫情发展。(完)
来源:海外网
一名美国母亲抱着孩子(资料图)
海外网11月1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0月31日报道,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当天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美国婴儿死亡率出现二十多年来首次上升,美洲原住民及其他少数族裔因被边缘化对待而受到的伤害最严重。
2021年至2022年,婴儿死亡率总体上升3%,其中新生儿死亡率上升3%,新生儿出生后死亡率上升3%,婴儿死亡率上升至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5.60名婴儿死亡。报告还发现,不同种族群体的婴儿死亡率不同。对于美洲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婴儿死亡率上升了20%以上,从每1000名新生儿中约7.4人死亡增加到超过9人。黑人的婴儿死亡率总体最高:每1000名新生儿中有近11人死亡,是白人婴儿死亡率的两倍多。
美国儿科学会主席桑迪·钟博士表示,在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婴儿死亡率及其增长率高得惊人,这令人无法接受。钟博士表示,对于生活在贫困或接近贫困的人们以及某些种族和族裔群体来说,看医生或接受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可能会导致母婴在病情加重且更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甚至死亡时才前来就医。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德曼也批评,种族主义和边缘化对民众健康结果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海外网 侯兴川)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刘 霞
《自然》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新冠疫情后的旅游热潮加上温暖湿热的夏季,导致意大利和法国暴发登革热疫情。
登革热通常影响热带地区,但相关病例目前在南欧部分地区激增,在那里的人群中传播,并蔓延到以前没有登革热病例报告的地区。这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会导致人发烧、头痛和疲劳,每年导致多达4万人死亡,但它并非欧洲大陆的地方病,大多数病例或小规模疫情源于在国外感染并将病毒带回的旅行者。而今年,温暖的天气条件以及输入病例数量的增加,由在南欧生活的白纹伊蚊携带病毒传播,导致本地感染病例数量激增。
瑞士苏黎世大学的流行病学家帕特里夏·施拉根霍夫指出,这种情况值得高度关注。
今年欧洲登革热病例数量为何激增
研究人员表示,有几个因素导致登革热本地传播病例的增加。
首先,新冠疫情后,国际旅行恢复,更多旅行者从登革热疫情地区回国。截至10月27日,法国报告了141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65%的病例来自马提尼克岛(550)和瓜德罗普岛(369)。相比之下,2022年仅报告了217例境外输入病例,2021年报告了164例。
其次,能够传播病毒的白纹伊蚊也是导致病例数量增加的“罪魁祸首”之一。这种蚊子如果叮咬了受感染后回国的旅行者,所吸血液中会携带病毒,并能将疾病传播给它们叮咬的其他人。
施拉根霍夫指出,这些蚊子在15℃—35℃的温度下繁殖,可以在少量积水中繁殖,比如阳台上植物下面盛水的容器,这是成年白纹伊蚊繁殖的理想场所。目前南欧拥有适宜白纹伊蚊繁殖的所有条件。
目前哪里疫情最严重
欧洲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南欧报告了105例本地传播病例,其中意大利66例,法国36例,西班牙3例。
意大利拥有欧洲最大的白纹伊蚊种群,集中在伦巴第和拉齐奥地区。
法国迄今为止本地传播的病例数低于2022年,但疫情现在已经蔓延到奥弗涅—罗纳—阿尔卑斯和法兰西岛地区,这些地区以前没有报告任何本地传播病例。
法国国家公共卫生机构流行病学家弗雷德里克·乔丹指出,由于50%—90%的人没有症状,登革热的实际发病率可能高于报告。通过挨家挨户调查,他们发现了几个本地病例,并咨询了这些病人的全科医生,但这些医生没有为病患开具正确的生物检测处方,因此,卫生专业人员对登革热的认知也亟待提高。
登革热会在欧洲流行吗
德国柏林罗伯特·科赫研究所传染病流行病学家克里斯蒂娜·弗兰克指出,欧洲的本地传播往往是散发性和季节性的,在夏末秋初达到峰值,在冬季减少。他认为欧洲大陆的情况不会很快改变,登革热也不会成为一个持续一整年的问题。
乔丹解释说,登革热要想在欧洲流行,就必须在当地蚊种群中“站稳脚跟”,这意味着受感染的雌蚊必须将病毒传给它的卵,这样当卵孵化时,后代就已经被感染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并非不可能。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通常发生在疫情规模更大的地区。
气候变化扮演什么角色
欧洲今年漫长而温暖的夏季为白纹伊蚊在大城市地区繁衍生息提供了温床。
弗兰克指出,这些蚊子也可以传播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今年,这些蚊子的活动时间更长,如果夏天更长,它们就可以繁殖更多蚊子。
科学家目前已经在20个欧洲国家发现了白纹伊蚊,预计未来几十年,这种蚊子将在北欧和西欧繁衍生息,包括比利时、荷兰、德国部分地区和英国最南端地区。
法国蒙彼利埃发展研究所的医学昆虫学家迪迪埃·丰特尼尔指出,由于其基因多样性,白纹伊蚊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蚊子,但其在当地形成种群确实需要几年时间。
登革热感染的全球趋势是什么
登革热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截至10月2日,79个国家报告的病例超过420万。美洲正经历着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发病率;乍得8月报告了该国首次疫情;登革热流行的孟加拉国今年的病例是2018年的近7倍。
英国牛津大学的流行病学家莫里茨·克雷默指出,这基本上是因为感染人数更多,这些病毒输入到关联地区的风险更高。
目前全球抗击登革热疫情的措施包括引入感染沃尔巴克氏菌的蚊子,沃尔巴克氏菌是一种防止登革热病毒传播的细菌。科学家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和哥伦比亚的3个城市对埃及伊蚊开展的测试提供了有希望的结果,但因为白纹伊蚊自然携带两种沃尔巴克氏菌,所以疫情更具挑战性。
来源:环球时报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网站10月31日文章,原题:管理不善的培训系统人为压低医务人员供应 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的数据显示,10年内美国的医生缺口将高达12.4万,这看似不符合情理。从事该职业者收入丰厚:根据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约书亚·戈特利布及其同事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医生的平均年薪达到35万美元。很多人希望被培训为医生:每年有8.5万多人参加医学院入学考试,半数以上的申请者被拒绝。但美国依然缺少医生,原因何在?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医生短缺已成现实。如今,超过1亿美国人生活在缺乏充足初级保健医生的地区,该问题在乡村地区尤为严重。心理健康方面的情况更糟糕:一半美国人生活在缺乏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地区。
这通常被归咎为几个因素。随着婴儿潮一代日渐衰老,医疗保健需求与日俱增,许多医生正在退休。AAMC的数据显示,未来10年内,2/5以上的执业医生将达到65岁或以上,留下更多职位空缺。新冠疫情使许多医生离职:非营利组织Peterson-kff的一项分析表明,医护人员的辞职率比疫情前高出30%。“大多数医生不会鼓励后代进入医疗保健行业,”AAMC主席埃伦菲尔德医生说,“人们已经失去从事该职业的乐趣。”
然而,还有一个相对不太明显的原因,进入该行业的渠道压低了医生供应。与大多数富裕国家相比,美国培训医生需要更长时间,许多人在此过程中选择放弃。未来的医生必须首先从大学毕业,这通常需要4年时间。然后他们必须再上4年医学院。接受高等教育后,美国医生必须完成住院医师实习计划,而该计划可持续3到7年。然后才有可能接受进一步专业培训。总之,进入大学后需要10至15年方能成为一名美国医生。如果培训的费用和时间还不足够令人望而生畏,那么该行业的名额也被人为压低。1980年9月,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发布报告警告称,到1990年专科医生将过剩7万人。该报告建议减少医学院学生人数,并认为应该限制外国医学院毕业生进入美国执业。迄今,在国外接受培训的医生不仅仍然必须参加考试,还需要在大多数州完成住院医师实习才能在美国执业,无论他们的经验如何。(丁玎译)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1月2日电(张奥林)11月2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三批福岛核污水,预计将持续17天。此次的排放量与前两次大致相同,仍为7800吨左右。
这也意味着,第三批排放结束后,流入大海的核污水累计将超过2.3万吨。与此同时,福岛核电站问题不断,包括工作人员可能被核污水辐射等安全问题,持续引发日本国内外广泛担忧。
资料图:日本民众反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中新社发 钟欣 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1月1日表示,东京电力公司长期存在的内部管理混乱无序、对公众隐瞒欺骗等痼疾积重难返。福岛核事故发生12年来,东电公司善后处理漏洞百出,多次迟瞒报事故、篡改关键数据,将企业利益而不是环境安全和民众健康放在优先位置。
汪文斌指出,就在放射性废液溅射事故发生次日,东电公司宣布将于近期启动第三批核污染水排海。试问这样劣迹斑斑的企业如何能够确保在长达30年甚至更久的排放管理中做到安全可靠?日方宣称的“安全、透明”的排海计划又如何让人放心?(完)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丁玲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韩国《中央日报》7日报道,一名大韩航空的乘务员因胃癌去世后,韩国有关部门首次认定宇宙辐射工伤。韩国劳动福祉公团透露,这名乘务员从1995年到2021年平均每年飞行1022小时,其中约一半航线都是经由北极飞往美洲和欧洲的远程航班。航班经过北极时,机上人员受到的宇宙辐射将提高5倍以上。
一名大韩航空的乘务员因胃癌去世后,韩国有关部门首次认定宇宙辐射工伤。(法新社)
对此,大韩航空认为,机组人员每年的累计辐射量不超过6毫西弗,该乘务员罹癌与宇宙辐射的关系“尚不明确”。但业务疾病裁定委员会认为,综合考虑远程飞行及不规律饮食等因素,认定该乘务员的病与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因果关系。
报道称,宇宙辐射对于生活在地面的人影响不大,但如果长时间坐飞机或在高海拔地区停留,影响会增大。因此,有专家提出需要对空乘人员采取宇宙辐射相关的防护措施。韩国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发布报告显示,2017年至2021年间,韩国空乘每年受辐射量平均为5.42毫西弗,比在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物质的普通人高出5倍以上。(丁玲)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泰国媒体11月5日报道,来自泰国卫生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2023年1月1日至10月17日,泰国累计报告登革热感染病例115028例,其中死亡病例119例,目前感染者人数还在持续上升。(总台记者 李敏)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新加坡《海峡时报》2日报道,专家预测,泰国人口将在未来60年内减少一半。报道称,健康问题导致的不生育并非出生率下降的主因,经济、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才是重点。
泰国曼谷
泰公共卫生部长称,该国出生率下降已达临界水平。1963年泰国新生儿数量有100多万,1983年已下降至48.5万。自1993年以来,泰国适龄妇女的总生育率一直低于平均每名女性2.1个孩子的水平,去年更降低至1.16个。
专家预测,到2083年,泰国总人口将从6600万下降到3300万。劳动力人口(15岁至64岁)将从4400万下降到1400万,而老年人(65岁以上)将从800万增加到1800万。(苗涛)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11月1日电 综合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和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0月31日报道,位于埃及和加沙地带边境的拉法口岸将于11月1日开放,以便受伤的81名巴勒斯坦人能够在埃及的医院接受治疗。
拉法口岸过境点通讯主管瓦埃尔·阿布·莫森证实了这一消息。埃及北西奈省省长穆罕默德·肖沙在埃及频道的电视声明中也证实了边境口岸的开放。他在之前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北西奈省处于戒备状态,一旦过境点开放,将立即接收受伤的巴勒斯坦人。
自10月10日起,埃及无限期关闭拉法口岸。开放过境点的决定是在10月31日以色列空袭加沙最大难民营贾巴利亚难民营数小时后做出的,此次空袭造成至少50人死亡,150人受伤。(海外网 于佳鹭)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半岛电视台消息,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官员当地时间7日表示,加沙地带已有18家医院停运。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医院主管穆罕默德·扎古特当天晚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8家停运的医院中包括8家公立医院。他强调,加沙地带特别是其北部地区的医院处于“无法描述”的灾难状况中,面临严重的药品和食品短缺问题。(总台记者 黄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