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痛风、风湿、关节疼可用此方,有清热利湿、疏风散邪的功效
来源:医者大本营 2023-04-23 [中医临床]

中医认为,湿热内生,风湿外邪趁虚内侵皮肉筋骨,久之则化瘀生痰。

 

痰瘀痹阻经脉,而为痛风。

 

痛风的中医证型常有湿热痹阻、风寒湿痹等,其中湿热痹阻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

 

与之对应的治疗方法,便是清热利湿法。

 

作为“湿热疼痛之圣方”的当归拈痛汤,现多位医家将其应用于痛风各阶段的治疗,并取得不错的疗效。

 

痛风急性期,不管是湿热蕴结还是湿热下注,都可用当归拈痛汤治。

 

书中写道此方具有疏散风邪、清热利湿之功效,正中湿热蕴结型痛风之病机。

 

当归拈痛汤出自《医学启源》

 

再论其组方,方有防风9g、羌活15g、升麻3g、葛根6g、苍术9g、白术3g、苦参6g、人参6g、当归9g、黄芩3g、知母9g、猪苓9g、泽泻9g、茵陈15g、甘草15g。用量仅供参考。

 

《内经》中有:“湿淫于内,治以苦热”的说法,苦能燥湿,所以以苦辛温的羌活和苦微寒的茵陈做君药。

 

重用二药,取的是羌活祛风燥湿、止关节疼痛,茵陈可清热利湿、通利关节的功效。

 

中医说:“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所以用猪苓、泽泻这些淡渗利湿的中药用以导湿从小便而行;

 

黄芩、苦参、知母这些清热燥湿的中药,协助清利湿热的功效;

 

防风、升麻、葛根这些既能以“风能胜湿”散风解表,还能恢复脾胃清升浊降功效,协助羌活、防风透发肌表的风湿。

 

方中佐以苍术、白术两个经典的药对健脾燥湿,让湿邪得以运化,还能防止苦寒的药物对脾胃的损伤。

 

加之人参、当归益气养血,扶正以祛邪,避免利湿、燥湿的药物损及人体气血。

 

最后用甘草作为使药,调和诸药,并配合人参、猪苓、白术等药来益气健脾。

 

纵观全方,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散邪、可分消表里湿热之邪的功效。

 

发散风湿与清热利湿相配,表里同治、邪正兼顾。

 

可用于湿重热轻、兼有风邪侵袭的痹症(风湿热痹阻型痛风)、脚气和床沿等疾病的调理。

 

痛风关节在上肢的,可加姜黄、桂枝等;

 

痛风关节在下肢的,可加豨莶草、怀牛膝、萆薢等;

 

伴有全身关节疼痛的,可加海桐皮、威灵仙、赤芍等;

 

如果病位关节在膝关节,足部关节肿痛的,可去人参、甘草,加宣木瓜、汉防己、黄柏等;

 

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的,加忍冬藤、青风藤、丹皮、紫草等。

 

当归拈痛汤不论是全方还是单药而言,其现代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抗炎镇痛,二是促进体内尿酸盐排泄,三是免疫调节。

 

这也是当前国内外对于痛风治疗的三大治疗原则。

 

结合痛风的中西医认识,当归拈痛汤在痛风的治疗中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可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降低毒副作用,同时立足于中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原则,可降低痛风的发作频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故临床上,凡切中湿热蕴结之病机,不论痛风处于哪一个自然病程中,均可应用当归拈痛汤。

 

临床常用于治湿热邪气潜伏,久治不愈,免疫力差所致病证。

 

1、湿热痹证或痿证久治不愈兼正气不足

 

痹证,经络闭阻不通,气血不能畅行,引起肌肉、筋骨、关节等酸痛麻木、伸屈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

 

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和神经痛等病,均属中医“痹证”范畴。

 

痿症,是指肢体筋脉迟缓,手足痿软无力时间长,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以下肢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者多见。

 

正气不足,可表现为久病不愈、大便溏稀、食量减少、神疲倦怠,同时关节红肿热痛、口干口苦明显。

 

2、皮肤病症,过敏性紫癜,慢性湿疹,扁平疣,带状疱疹,红斑狼疮等

 

湿热之邪潜伏体内,蕴结于血中,使血液凌乱,溢于脉外,渗于肌肤,发为紫癜。

 

带状疱疹有个俗名叫缠腰火丹。

 

缠腰,说明它容易在腰腹上生长。“火”,可看出其深受湿热火毒困扰。无论肝胆脾之湿热,还是肺之风热,肾之郁热,均可引发带状疱疹。

 

红斑狼疮不仅属于皮肤病变,更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一系列的脏器损害表现,如肾脏,关节,皮肤损害,而当归拈痛汤对于肾脏关节皮肤病症的治理,明显适用于红斑狼疮的治疗。

 

以上,只是当归拈痛汤所治部分介绍,中医之博大精妙,就在于一个方子针对一种病机,可撬动多种病症。令无数人受益。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