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陈达灿:清解余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案
来源:广东中医药 2023-03-22 [其它] [名医论坛]

【基本资料】

 

刘某,女性,时年53岁。

 

患者半年前右侧腰部起红斑、簇状水疱,伴阵发性疼痛,2周后水疱干涸脱痂,遗留局部阵发性刺痛,影响睡眠,曾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先后服用中药、西药营养神经以及芬必得、颅痛定等止痛药,疼痛无明显缓解,遂于2004年4月13日求治。

首诊证候

刻诊:初诊可见右侧腰部可见少许色素沉着,呈阵发性刺痛,夜间加重。口干,夜眠较差,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辨证论治

 

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辨证:余热未清,瘀毒互结。

治法:清解余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处方:

大青叶15g、生薏苡仁30g、茯苓20g、赤芍15g、入地金牛15g、白蒺藜15g、鸡血藤30g、忍冬藤20g、延胡索20g、田七末3g(冲)、全蝎3g(冲)、甘草5g、白芍15g,7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

其他治疗:皮损处以梅花针扣刺加拔火罐治疗。

 

随诊过程

 

 

二诊:2004年4月20日

 

患者疼痛减轻,睡眠改善,舌暗红苔薄黄,脉弦。

处方:

大青叶15g、生薏苡仁30g、茯苓20g、赤芍15g、入地金牛15g、白蒺藜15g、鸡血藤30g、忍冬藤20g、延胡索20g、丹参20g、丹皮20g、田七末3g(冲)、全蝎3g(冲)、甘草5g、白芍15g,7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

其他治疗:皮损处以梅花针扣刺加拔火罐治疗。

 

三诊:2004年4月27日

 

舌苔由黄腻转薄白,无口干,疼痛明显减轻,夜眠改善,大便稍烂,考虑余邪渐去。

处方:

生薏苡仁30g、茯苓30g、赤芍15g、忍冬藤20g、入地金牛15g、白蒺藜15g、鸡血藤30g、延胡索20g、丹参20g、丹皮20g、田七末3g(冲)、全蝎3g(冲)、白芍15g、甘草5g,7剂,水煎内服,每日1剂。

患者续以上方加减治疗1月余,局部疼痛消失。

 

 

【按语】

 

辨证思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疱疹的皮肤损害已完全消退,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可持续数月至数十年不等,且疼痛昼夜均存在,常发生在老年人、体质虚弱和患有慢性全身性疾病的患者。中医认为本病乃湿热毒邪为患,虽皮损痊愈,但痛如针刺,经久不除,往往是由于湿热未尽,余毒未清,瘀热互结,滞留经络,不通则痛。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养血通络止痛。

 

治疗经验: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天癸竭尽而肾常不足,红斑水疱已干涸脱痂,仅可见右侧腰部可见少许色素沉着临证结合舌脉,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为余热未清,瘀毒互结之象,以正虚邪恋为主要病机。方中大青叶、生薏苡仁清湿热余毒,白芍柔肝缓急止痛,赤芍、鸡血藤、忍冬藤、入地金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延胡索、田七行气散瘀止痛。陈教授临证处方喜用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物,蝎又名全虫,其味辛性平,有小毒,入肝经,具有熄风止痉、解毒散结、窜筋透骨,通络化瘀解毒之功,活血通络止痛疗效显著。本案例在辨证处方基础上加入全蝎3~5g以通络止痛可显著增强止痛的疗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除内服中药外,配合中医外治法,如梅花针叩刺加拔罐疗法,或采用火针等疗法,效果更佳。

(本案编者:杨映柳)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陈达灿教授临床经验集》,陈达灿著,陈达灿教授师承团队整理,2019.03,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