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时年65岁,2018年9月22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双下肢轻度浮肿半年余,查血尿素氮9.2mmol/L、肌酐175umol/L、血尿酸435umol/L。当地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予对症支持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佳。
【首诊证候】
主诉:双下肢轻度浮肿半年余。
刻下见:双下肢轻度浮肿,按之凹陷,白天尿少,夜尿频多,伴胸闷、神疲乏力、口干、胃纳差、大便溏泄,每日1-2次、面色晦暗、舌暗有瘀血、舌苔薄黄腻、脉细。
体征及辅助检查:血尿素氮9.2mmol/L、肌酐175umol/L、血尿酸435umol/L。
既往史:慢性肾炎病史10年。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水肿(阴水-脾肾亏损、瘀血湿浊内扰)。
西医诊断: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
辨证分析:患者以“双下肢轻度浮肿”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水肿的范畴。本例患者年老体衰,肾中精气不足,主水藏精功能失调,则有双下肢轻度浮肿,按之凹陷,白天尿少,夜尿频多。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不能升清降浊则出现胃纳差、神疲乏力、口干、大便溏、脉细等脾胃虚弱症状。患者久病入络,脾肾衰败,湿浊壅阻三焦,以致气虚血瘀,瘀血阻滞经络加重了瘀血症候,故出现面色晦暗,舌暗有瘀血,舌苔薄黄腻之征象。
治法:健脾益肾、活血泄浊。
处方:肾病三号方加减。
海藻30g、牡蛎30g、黄芪30g、熟地24g、党参30g、丹参24g、鱼腥草30g、荆芥穗10g、泽泻10g、猪苓10g。
医嘱:规律服药,饮食清淡,避免酒精和辛辣食物,少吃油腻和动物蛋白,多吃优质蛋白(如虾、蟹等)。避免食用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豆芽、豆粉等)。少吃坚果(如核桃、栗子、杏仁等)和腌制食品(如泡菜等)。
【随诊过程】
复诊:
药后白天尿量增加夜尿减少,双下肢浮肿消退、精神好,胃纳可,仍胸闷,大便溏每日2次,舌苔薄腻、脉细,仍按原方治疗,续服21剂。
三诊:
诸症消失,复查血尿素氮、肌酐、血尿酸恢复正常,以后间断服用上方调治4月,随访6月无复发。
按语:
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中医水肿范畴,水肿的病理当责之于脾肾二脏功能共同失调。因脾主运化升清,为三焦水道之枢纽;肾主水,肾气化功能正常,则水液代谢正常,故水肿是由脾肾功能失调引起的。肾中精气不足,主水藏精功能失调,则有双下肢轻度浮肿,按之凹陷,白天尿少,夜尿频多。脾胃运化功能失调,不能升清降浊则出现胃纳差、神疲乏力、口干、大便溏、脉细等脾胃虚弱症状。患者久病入络,脾肾衰败,湿浊壅阻三焦,以致气虚血瘀,瘀血阻滞经络加重了瘀血症候,故出现面色晦暗,舌暗有瘀血,舌苔薄黄腻之征象。故临证以黄芪、党参等健脾益气以恢复后天之气;以熟地补肾益精、牡蛎固涩肾精,以复先天之本;海藻、鱼腥草、泽泻、猪苓、荆芥穗泄浊排毒;丹参活血化瘀,使血液循环,水气流通。诸药配合攻补兼施,切中病机,因而取效。
(本案编者:罗仁、李晓文)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指导专家:罗仁 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