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强、专业强、县域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临床专科建设“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和水平提升。笔者认为,作为县级中医医院,要做到这些,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从以下三方面,建好重点中医专科,才能答好时代之问,推动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
找准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方向
《“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普遍提升主要临床专科能力,在国家、省、市(县)、机构层面提出不同层级的工作任务。针对县级医院,要着重加强基础专科建设,而在实际中,综合医院的快速发展,给中医医院带来很大压力,中医医院专科建设如何突出重围?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是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中医医院在进行专科建设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疾病谱和本院的优势病种,制定建议方案,明确建设周期,在确定中医的优势病种方面,应统计近三年全年来院就诊人次,以使用中医治疗方法最多、中医特色最显著、疗效最好的疾病为重点,确定专科建设方向,并以优势专科为引领,补足短板,才能真正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四川省三台县中医院通过分析患者需求和中医药优势,着力加强骨伤、肛肠、儿科、妇科、针灸、推拿等专科发展建设,成功创建儿科、肛肠科、针灸科、肺病科、骨伤科、妇科等省级重点中医专科6个,心病科、脾胃病科等市级重点中医专科2个。
加速重点中医专科人才培养
在建设重点中医专科中,人才是基础。没有人才,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就无从谈起。《“十四五”国家临床专科能力建设规划》要求机构层面“加强专科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培养为主的原则,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在选择培养重点中医专科人才时,应选喜欢这个专科,并且安心为这个专科工作的医生,做到选得出,愿意干、用得上、干得好。近年来,三台县中医院坚持以“育”为核心,构建“雁型”人才梯队建设模式,旨在形成涵盖技术骨干、中坚力量与青年医师的重点中医专科人才队伍。针对技术骨干,注重把好遴选关,选拔高层次人才作为专科带头人加以重点培养。对引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给予政策倾斜。针对中坚力量,将专科发展和专科人才培养相结合,强化专科专病专技进修学习,提高专科诊疗能力。如针灸康复科选送青年骨干学习微创针刀镜技术,并在县域内独家开展该项技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针对青年医生,开展“中医提高班”,组织青年医生通过强化中医四大经典及其临床实践应用培训,同时建成两个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一个国家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全面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
在重点专科建设中突显中医特色
重点中医专科是推进医院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基石,而医疗技术是支撑专科发展的根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彰显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的优势”。重点中医专科如何彰显优势?一要形成特色专科集群。围绕中医药在疾病防治中的特色优势,遴选建设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创新集群化专科建设模式,建设高质量、同质化、集约化的新型专科发展模式,形成区域均衡、城乡同质的发展格局。如打造治未病中心、肛肠中心等。二要提高专科优势病种诊疗能力。筛选中医优势病种,完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高重大疑难疾病诊疗能力和疗效水平。建设中医医疗技术中心,挖掘整理并推广应用安全有效的中医医疗技术和中医非药物疗法。三要加强专科特色院内制剂研发。运用中医医院原创优势,加强基于古代经典名方、名老中医经验方、有效成分或组分等的中药院内制剂研发,为专科特色发展提供支撑。
三台县中医院从优势病种和疗效独特的中药着手,大幅提升中医专科服务能力。以骨伤科为例,推广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全力推动提升专科医疗服务能力。筛选单纯性胸腰椎骨折、锁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等中医优势病种,采用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率先在本地区开展“手法复位结合KPK技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小夹板结合牵引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等技术,扩大了骨伤科在全县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开展夹板固定、艾灸、磁疗、中药外敷、中频脉冲电治疗等非药物诊疗技术,探索骨科康护一体化管理,研发二乌活络酒、化腐生肌烧伤油2种院内制剂,广泛应用如意金黄散、新伤散、壮筋续骨膏、祛瘀消肿软膏及骨关节痛软膏5种临方配制,增强骨伤科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