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医临床 我要投稿
消风清热饮加减治疗小儿荨麻疹36例
来源:岐黄民间传承 2019-09-21 [中医临床]
作者 / 吴颖萍 天津市儿童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赵馨

荨麻疹是小儿比较常见的皮肤病,急者易治,慢性者往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自2002年04~2005月05,采用《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所载的“消风清热饮”治疗小儿荨麻疹36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0岁,其中1~5岁20例,6~10岁16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2年。所有病例均伴有皮疹遇热发作或加剧,口渴,心烦,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数。

 

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消风清热饮加减。基本方:荆芥、防风、蝉蜕、地肤子、当归各6g,赤芍、丹皮、黄芩、连翘、大青叶各10g,甘草6g。

 

 

 

加减:发热者加石膏、知母各10g;脾虚湿重者加白术、陈皮各6g;腹胀,大便干者加厚朴、熟大黄各6g。1剂/d,水煎分两次温服,服药期间根据患儿病情、饮食习惯,制定科学的膳食计划,以清淡为主,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维生素的水果、蔬菜,禁食羊肉、鱼虾、咖啡、饮料等刺激之品,合理安排3餐,排除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确保每日营养摄入量。

 

3治疗结果

 

3.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风团消退,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不再发作,为痊愈;风团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风团缩小,瘙痒等症状明显减轻为好转;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3.2疗效统计:36例病人,服药最短1周,最长2个月,痊愈25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67%。

 

 

 

4讨论

 

荨麻疹,祖国医学称之为“瘾疹”“风疹块”。其证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又食鱼虾等荤腥动风之物;或因体虚卫表不固,复感风热之邪,郁于皮肤肌腠之间而发病;或因饮食失节,肠胃积热,内不得疏滞,外不得宣通,郁于肌表。而加减消风清热饮中荆芥、防风、蝉蜕、地肤子疏风清热;黄芩、连翘、大青叶清热解表;赤芍、丹皮、当归清热凉血养血;甘草调和众药。诸药共奏疏风清热,凉血散淤止痒之功效。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常用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如扑尔敏、赛庚啶、息斯敏等,不但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且易复发,本人认为采用中药辨证治疗效果较好。

 

 

 

I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第11期。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