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创新共育,开放共享!粤港澳中医人才共育机制研讨会举行
作者:王华军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5-10-17 [教育] [中国中医药教育资讯]
10月12日,以“创新共育,开放共享”为主题的粤港澳中医人才共育机制研讨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卫生中医人才培训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医药卫生大健康委员会主办,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卫生中医人才培训中心承办。

 

会议致力于建立大湾区中医药人才教育合作框架,研讨教育培训的融合路径,探索交流科研的融通机制,为打造国际一流的健康湾区夯实人才根基。

研讨会由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医药卫生大健康委员会秘书长王永香和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卫生中医人才培训中心主任徐军辉共同主持。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柯忠表示,建设大湾区中医药人才共同体,要从制度层面破题,着力推动课程互认、实习互通、资格互接及科研共建,加快构建“三地同心、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人才培养格局。

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医药卫生大健康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炼表示,建设好“粤港澳医药卫生中医人才培训中心”,完善粤港澳中医人才共育机制,责任重大。未来,医委会将以培训中心为核心平台,重点围绕“标准互认、资源共享、产学研协同、交流渠道拓展和管理机制创新”五大方向系统推进,旨在构建跨区域、跨院校、跨机构的协同育人体系。

会议还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中医人才培训中心的主任、战略顾问和学术专家颁发聘任书仪式,徐军辉任主任,广东省名中医杨钦河被任命为副主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技之长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朱泰亨任执行主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医大师孙光荣受聘为首席战略顾问,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吕玉波、澳门中医药学会会长石崇荣等11人受聘为战略顾问。

江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章文春受聘为首席学术专家,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研究院数智中医药研究中心主任余中、香港中医骨伤学会秘书长兼常务会长区浩庭等7人受聘为学术专家。

在主题分享环节,多位专家立足不同领域,就粤港澳中医人才共育机制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石崇荣围绕“中医国际传播与湾区协作”提出,澳门可作为中医药国际化窗口,与内地院校共同建立海外研修站,通过多语种课程和标准化认证,打造“走出去”的复合型中医人才队伍。

杨钦河提出强化“师承制与现代教育并行”的路径,建议构建覆盖基层实践、临床进修与国际研修的三级培养体系,推动适宜技术在基层落地,实现中医人才“从传承到传业”的转化。

区浩庭指出香港中医教育机制完善,可在课程标准、病例数据库、住院医师培训等方面与广东协同,实现“人才互派、资质互认、病例互参”,推动湾区中医教育制度联通。

余中强调应将人工智能与中医教育深度融合,建立“AI+中医”数字教学与临床辅助平台,以算法支持四诊识别训练,突破传统教学边界,构建智慧人才培养新模式。

广东省名中医杨宏志提出,粤港澳应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闭环,推动科研项目联合申报、专利成果共建,以及药企与院校联合培养研究型中医人才,促进成果与产业协同。

章文春在分享中强调,人才共育必须融汇古今,建议推动经典课程、师承教育与现代循证研究“三位一体”,通过共建教学基地与文化研修营,培养既懂传统又通国际的话语型人才。

在交流环节中,与会嘉宾围绕“课程互认机制、联合培养模式、科研协作机制、人才流动通道”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形成湾区中医人才共育框架共识——以促进会为平台,以医委会为枢纽,以中医人才培养为核心,推动建立跨区域、跨院校、跨机构的中医人才协同育人体系。

会议最后,徐军辉作总结表示,培训中心将把本次研讨成果转化为制度化行动,启动湾区中医人才共育计划,推进“中医课程共建联盟、青年医者师承营、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等重点项目,努力打造大湾区中医人才集聚高地。

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学术与实践的交流盛会,更是深化粤港澳中医药合作机制的起点。与会各方一致认为,粤港澳中医人才共育已从理念倡导转向制度设计,从经验交流迈向机制共建,未来将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服务健康湾区建设,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