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国医大师刘敏如辨治经水早断诸证(卵巢功能减退性疾病)经验
2025-08-01 [其它] [名医论坛]

摘要:卵巢功能减退性疾病是妇科疑难杂病,国医大师刘敏如教授首创并补遗相应中医妇科学病名——“经水早断诸证”,并进行分期辨证论治。刘敏如认为该病病机为肾本不足,心肝脾郁滞。临床诊治首辨分期,包括肾气不足、天癸不裕,肾气亏虚、天癸早耗的早期阶段;天癸早竭,经水不复的晚期阶段。再辨阴阳气血及受累脏腑:肾阴虚、肝气郁结证;肾阳虚、脾阳不运证;肾水亏、心血不足证;肾精虚、髓海空虚证。治疗大法为平衡阴阳,重视补肾填精,调理心肝脾,临床随证化裁,收效良好。附医案一则。

卵巢功能减退性疾病是妇科疑难杂病,未及绝经期而出现卵巢功能低下,导致月经不调、闭经、生育力下降或不孕等,甚至出现绝经期证候,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根据病情进展不同程度的临床特点,现代医学将其归于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DOR、POI为疾病早期阶段,POF为POI的终末阶段。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酶学缺陷、氧化应激、卵巢破坏性因素(卵巢相关疾病或手术史、放化疗、感染等)以及环境心理因素等相关,尚无确切有效的西医治疗策略,提倡早期筛查,心理及生活方式干预、遗传咨询,个体化选择性激素补充或治疗、免疫治疗、干细胞移植等,有生育计划者可评估行辅助生殖技术或生育力保存。

 

刘敏如,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第二届主任委员,第三届名誉主委,中国首位女国医大师,擅长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围绝经期相关病证、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妇科肿瘤等妇科疑难重症。刘敏如从事中医妇科医教研工作六十余载,博古通今,用药考究,临证经验丰富,善于分期辨治卵巢功能减退,临床收效良好。现将刘敏如经验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1首创经水早断诸证病名

 

中医无卵巢功能减退病名,临床根据出现的症状、西医生殖内分泌的诊断进行辨证论治可获得一定疗效,但由于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采用西医病名诊断,中医辨证治疗,在教学和临床上缺乏系统性。刘敏如认为,有必要从中医角度进行疾病系统研究,与时俱进地补遗中医妇科病种,为中医临床、科研、教学提供参考。经过研读古代文献,结合临床实践,刘敏如首创“经水早断诸证”病名,阐释经水早断出现的伴随征象,即指女子40岁以前出现的,不限于经水未老先断,还可包括月经稀发、难以受孕或不孕,或出现绝经前后诸证等临床表现。

 

2病因病机

 

经水早断一词最早见于《傅青主女科》,书载“有年未至七七而经水先断者,人以为血枯经闭也,谁知是心肝脾之气郁乎……经水之名者,原以水出于肾,乃癸干之化……然则经水早断,似乎肾水衰涸”。历代医家认识卵巢功能减退多从肾切入。如《素问·奇病论》所云:“胞络者,系于肾,若肾精亏虚,冲任不充,胞宫不满则经不至,必待其胞宫血满而溢,才下为经水”。《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凭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血日以干涸”。

刘敏如在所著《中医天癸古今论》《中医妇科学》表述了其生殖观:脏腑、气血、经络作用于胞宫,是女性生殖的生理基础,脑-肾-天癸-冲任-胞宫是女性生殖轴心。刘敏如认为经水早断诸证病因病机根本在肾气(肾阴、肾阳)、肾精不足,并与心肝脾三经郁滞相关,互为因果,共同致病。

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足,天癸不裕,可致精血虚少,冲任失调;后天多种致病因素,如房劳多产、六淫时毒内侵、环境因素、盆腹腔手术史、长期使用化疗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腮腺炎或结核病史等影响,导致脏腑功能紊乱,气血失调,肾气益弱,精血流通受碍,则肾气不开;肾水不足,不上济于心,则水火不能相济;肾阳不能温煦于脾,脾失运化,则气血不生;用阳过甚,肾精耗损,肝失滋养,肝气郁结,肝肾阴血俱损,天癸失养。心肝脾郁滞,肾气亏虚,天癸早耗,冲任虚损,从而致胞脉闭,而出现经水早断诸证。

 

3辨治思路

 

经水早断诸证临床辨治要点,首当辨明疾病分期,其次辨阴阳气血的失衡和累及的脏腑确定治法治则。

3.1辨分期阶段

随现代医学的深入研究和临床积累,刘敏如认识到该病是一组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且进行性发展的疾病。结合中医四诊资料与现代理化检查,刘敏如按不同阶段进行辨证分期。

3.1.1早期阶段

1)肾气不足,天癸不裕:40岁前出现月经稀发,间而停闭不复或伴见绝经前后诸证症状,或有第二性征发育不健,脉沉弱,苔薄白,实验室检查符合DOR诊断。

2)肾气亏虚,天癸早耗:既往房事不节或产创失血史或慢性疾病史,月经稀发,或兼见绝经前后诸证,情志不舒,或无明显症状。脉弱,或舌淡多津薄白,或舌红少津,苔薄黄,或苔厚腻。实验室检查符合POI诊断。

3.1.2晚期阶段

即天癸早竭,经水不复,表现为月经停闭不复至,相当于现代医学所指的卵巢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符合POF诊断。

3.2辨气血阴阳失衡及受累脏腑

刘敏如辨治经水早断诸证,以气血阴阳为纲,脏腑虚候为目,认为总体病性以虚为主,可兼夹实证,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应辨明所累脏腑侧重差异。刘敏如总结分析病机,确立常见证型有:肾阴虚、肝气郁结证;肾阳虚、脾阳不运证;肾水亏、心血不足证;肾精虚、髓海空虚证。

刘敏如认为肾为发动元阳、资生元阴、蒸腾元气之根,女性围绝经期生理特点为肾气渐衰、精血渐亏、天癸渐竭。临证除可见月经停闭、稀发、量少等,尚需结合证候分析,辨明肾气、肾阴、肾阳、肾精亏虚之不同,肾阴虚、肾精不足者,均可伴有阴道干涩、性交困难、带下量少,舌红苔少,脉细,阴虚者另多见眩晕耳鸣,兼杂骨蒸潮热、颧红盗汗等内热之象,精亏者可有发育迟缓,齿松发脱等,但病性无寒热偏颇;肾气不足者,可以遗尿、尿频、小便清长等见证;肾阳虚者,常伴有腰膝酸软冷痛、性欲减退、宫寒不孕、夜尿多、尺脉沉等征象。其次,疾病亦有心肝脾他脏受累之象,肝气郁结者兼有局部胀痛、情志郁怒、脉弦等;脾阳不运者可出现倦怠纳呆滞、痰多舌白、苔白腻等;心血不足者多眠差、心悸、胸闷;髓海空虚者可有健忘、头晕耳鸣等症状。

3.3治法治则

清代陈士铎《辨证录·卷之十一·妇人科·血枯门》言治疗经水早断当散三经之郁,于补肾之中补三经之气,并最早提出方用溢经汤或续补汤。刘敏如认为肾为五脏六腑之根,肾虚致心肝脾之阴阳气血失调,反之心肝脾一经有郁,又可致肾之气郁而不宣,不能盈满以化经水外泄,非独三经齐郁,治疗当分而论之。

刘敏如提出了“健康是形与神俱而为以应天地的生命活态表达”的大健康观,重视身心并调,认为本病的治疗以补肾填精,调理心脾肝,平衡脏腑阴阳为大法,随证化裁。总结其治疗思路及用药规律如下:

1)补肾大法贯穿始终,兼顾分期。刘敏如禀持“肾气为根,保阴为本”的学术思想,善用先贤成方化裁,如左(右)归饮、滋肾育胎丸等,以达补益肾气,滋肾填精,温肾助阳之效,对于合并生育要求的患者,推崇以五子衍宗丸(明代《摄生众妙方》)为底方加减化裁,方中菟丝子、枸杞子补肾填精,平补阴阳,覆盆子、五味子滋水固精,敛阴助阳;车前子入肝走肾,通利小便,补中寓泻,通补并用,补而不滞。研究证实五子衍宗丸可能通过影响活性氧代谢、抑制脂质过度氧化、影响激素受体表达及发挥类雌激素样作用,延缓卵巢衰老及抗骨质疏松。早期阶段注重补肾气、调气血,治以芪韭杞太极膏(刘敏如自制方)或左(右)归饮加减;晚期阶段重视补肾资癸,填精益髓,处方予资癸女贞丸合资癸元阳丹(刘敏如成药方)、溢经汤加减。

2)重视兼夹脏腑虚实偏候。在补肾基础上,刘敏如根据所累脏腑的病机相应补泻,或清肝解郁,或养血安神,或温补脾阳,或填精生髓。肾阴虚、肝气郁结证,处方以滋水清肝饮、生脉五子复经汤(刘敏如习用方:生脉散合五子衍宗丸)为代表;肾阳虚、脾阳不运证,代表方为右归饮合补中益气汤、滋肾育胎丸(罗元恺经验方);肾水亏、心血不足证,可予生脉散合补心丹、续补汤、左归饮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肾精虚、髓海空虚证,代表方为知柏地黄丸合五子衍宗丸,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刘敏如临证常用花旗参、黄精、核桃仁、黑芝麻之类,以形化神,色黑入肾,补肾生髓。

3)注重顺应气血阴阳变化。刘敏如根据疾病的病性不同,针对性予以益气、滋阴、养血、温阳、行气、祛瘀之品,用药平和,强调不宜过投攻坚峻猛之剂,滋肾调肝而不过腻,补益心脾而不过燥。补益类药常有败土助湿之弊,刘敏如临证常以黄精替代熟地黄,配伍陈皮、砂仁、藿香、苏叶之品醒脾行气,防滋腻太过,另习用柴胡、槐花等性平之品疏肝。

4)重视宣教用药方法与禁忌。本病常伴月经周期异常,刘敏如强调在月经周期不同时期针对应用中药周期疗法,临证常嘱患者经后开始服药,每日3剂,建议两餐之间服用偏滋补类药物,以避免空腹服药刺激胃肠或影响药物吸收,并嘱合并外感类疾病时停服。此外,刘敏如推崇药尽其用,建议患者可用熬制后的中药渣做熏洗、沐足之外用,以发挥最大药物及经济效应。

5)推荐“房氏十三针”养巢。房繄恭提出“调经促孕十三针”治疗经水早断诸证的科学研究,收效良好,为针灸治疗该病的先驱,常选取百会、神庭宁心安神,配大赫、天枢、关元等穴位调节冲任,外加太溪、肾俞、太冲等穴位调补肝肾。

 

4病案举例

 

患者于某,女,39岁,2017年10月13日初诊,主诉:月经停闭4月。13岁初潮,既往月经规则,7d/28~33d,G3P2A1,无生育要求,末次生产为2016年7月6日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盆腔黏连松解术,出血较多,产后哺乳10个月,至今月经来潮2次,量少,LMP:2017年6月1日。PMP:2017年2月,无生育要求。情绪紧张烦躁,面色瘀黯,带下少,咽干,眠一般,舌暗红,苔黄,左脉虚,右脉浮大。辅助检查: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妇检未及异常。2017年9月外院查FSH127IU/L,LH59IU/L,E2<20pmol/L,P0.28nmol/L,PRL397mIU/L,T0.17nmol/L。

西医诊断:卵巢早衰。中医诊断:经水早断诸证(肾阴虚、肝气郁结证),中药内服以滋水养阴,清肝解郁为法,处方:西洋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黄芪20g,菟丝子30g,枸杞子15g,石斛12g,山萸肉12g,覆盆子15g,当归10g,川芎10g,王不留行15g,紫河车4g,肉苁蓉12g,益母草15g,三七粉2g,柴胡10g,枳壳10g,水煎取汁约200mL,每日1剂,每日3次,连服10剂,药渣煮水沐足,他病忌服。并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