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妇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学习多位中医妇科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围绕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展开深入研讨,通过学术交流共同推动中医妇科事业进步。本次活动也是江苏省中医院70周年院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
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在致辞中表示,国医大师、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夏桂成耄耋之年仍坚持出门诊,创立的“中医妇科调周理论体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夏老等一批中医妇科领域国医大师的精神引领下,中医妇科国医大师联盟论坛也走到了第六届,希望通过学术会议,继续高水平传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推动中医妇科事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石志宇表示,在中医药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妇科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在维护和促进女性健康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江苏不断加大对中医妇产生殖研究的力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的中医妇产生殖临床的创新中心,主要是针对该项疾病防治的重大需求,共性技术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点开展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江苏先后颁布实施了《江苏省中医药条例》,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省中医药大会,就是要为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制定新的宏伟蓝图,将中医药纳入“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
本次论坛共持续两天,国医大师夏桂成做主旨报告。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也分别从自己的领域出发做了主题分享。
夏桂成以《两个消长期的相关性与差异性》为题,讲到月经周期循环往复的过程,也是阴阳消长的过程。中医妇科学的病因及病理机制,历来均从脏腑失调、经络气血失和的角度来论述。但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月经周期具有重要意义。行经期是新旧交替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病理特点在于排经失调和重阳必阴失常两个方面。经后初期的病理变化主要在于阴血不足、血海空虚的恢复方面。经后中期开始出现阴长阳消的变化,因此其病理变化亦在于阴长失常,阳消不利。经后末期其病理变化则在于阴长运动的太过与不及,以及阳消阳长的失常。根据月经周期的变化,能更好地用方用药。
“作为江苏省中医妇产生殖医学创新中心,我们在传承夏老的经验基础之上,不断开发更多疗效确切的临床验方。”江苏省中医院妇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任青玲说,近年来妇科疾病谱一直在不断变化。不仅包括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内的妇科感染检出率逐渐增高,晚婚晚育、生活压力大等问题,也让女性卵巢功能早衰、生育力下降问题日益凸显,老龄化加剧叠加人均预期寿命延长,女性绝经后各类问题层出……种种现象提示,中医妇科的诊疗思路也要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保护女性健康,也需要从治疗转向预防、围手术期和术后长期管理模式转变。“多病共管,患者的需求变化,都为中医妇科提出了更多课题。”
本次论坛同时举行了华东地区优势专科(中医妇科)联盟成立大会,64家医院共同签约宣告联盟成立。
“整合区域内中医妇科的优质资源,形成优势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服务,为更多的妇科疾病患者带来福利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任青玲介绍,早在2018年,江苏省中医院妇科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从那时起,将学术经验和学科发展经验通过华东区域联动再辐射向全国,就成为江苏省中医院妇科的“天然使命”。科室还派出多位专家分别担任常州市中医院、苏州市中医院、张家港市中医院、重庆永川区中医院的妇科学科带头人,不断向基层辐射,贡献省中力量。
任青玲介绍,联盟建设后,将不断向基层推广专家共识、诊疗指南,在优势病种发展和质量控制上,做更多深入研究,通过中西医相融、教学科研相长,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医药疗效提供更多循证依据。
此外,基于国医大师夏桂成“心—肾—子宫轴”理论中医护理技术传承创新学习班同步举行,多位国内知名的医疗护理专家介绍了“心—肾—子宫轴”理论下的临床诊疗实践和学术研究成果。学习班还特意设置了工作坊及中医适宜技术工作展台,现场中医专科护士向学员们展示了妇科特色的中医适宜技术,包括罐法、灸法、刮痧等,并呈现了道地药材,让学员们深入学习了中医护理技术同时更加了解中医中药知识。
□ 策划 陆丹丹 本报记者 蒋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