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镇药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禤国维教授善于运用重镇药治疗皮肤病,并熟知其药理作用,其对重镇药的创新使用和探索,拓宽了重镇药的使用范围,为临证运用重镇药治疗皮肤病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经验。文章简要介绍了重镇药的源流,并通过分析牡蛎、珍珠母、龙骨、龙齿、石决明、磁石、石膏等常见重镇药的性味归经、功用特点、配伍应用、药理研究等方面的特色,总结禤国维教授运用重镇药治疗皮肤病的经验,并介绍医案1则。
禤国维教授是第二届国医大师,岭南皮肤病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具有“皮肤圣手”的美誉。禤国维教授凭借其数十年如一日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经验,丰富和创新了皮肤疾病的病因、病机理论,并善于广采新知,结合中医特色疗法及独具特色的岭南药材,辨治疑难皮肤病。其以平衡思维为核心,贯以整体思维、辨证思维、共性思维、模式思维的中医临证思维具有很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重镇药的源流介绍
随着中医药的应用和发展,古人对中药的分类进行了越来越细致的研究,《神农本草经》按功效将中药分成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补虚养命,中品补虚治病,下品功专祛病。到了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发展了中药的分类方法,提出“诸药有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此十种者”,明确将重镇药列为中药的十种之一。
古人通过长久的经验总结,渐渐探索出重镇药的特点。《素问·病能》载:“夫生铁落者,下气疾也”,陈藏器认为“轻可去实,即麻黄、葛根之属是也;重可去怯,即磁石、铁粉之属是也”,北齐徐之才谓“重可去怯”。明代李时珍指出“诸风掉眩及惊痫痰喘之病,吐逆不止及反胃之病,皆浮火痰涎为害,俱宜重剂以坠之”。重镇药,其性沉质重,药性以沉降为特点,具有镇逆、安神、熄风、固摄止脱、软坚散结等突出效果。重镇药多为矿石类、金属类或者动物介壳类,其数量众多。仅矿物药方面,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已记载矿物药41种,后发展至《本草纲目》,李时珍已将矿物药金石类分为金、玉、石、卤4个部分,记载161种矿物药。由于受西方医学发展的影响,现代药学评价标准和体系也在发展,至197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记载的矿物药有32种,其与金属类、动物介壳类等组成的重镇药在中医临床中仍具有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不可取代的地位。
禤国维国医大师(以下尊称禤老)善于运用重镇药治疗皮肤顽疾,本文总结了禤老临床使用牡蛎、珍珠母、龙骨、龙齿、石决明、磁石、石膏等重镇药物的经验,并附有病例分享,以飨同道。
常用重镇药的特色及应用
1.牡蛎
禤老诊治皮肤病时善用重镇药,通过检索禤老临证数据库,牡蛎的使用频率排在第一位。牡蛎首次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味咸,平,无毒”“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其质重,味咸、涩,性平稍寒,牡蛎其质重收敛,却无闭门流寇敛邪之忧,因此可用于外感表证“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入肝、肾经,具有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之功,而可治“惊恚怒气”。牡蛎咸能软坚,能解邪气痞结,化痰散结,而治疗“鼠瘘”等痰结之症,在皮肤病上,对于增厚之皮损,如斑块、结节、囊肿等,具有针对性的改善作用。
禤老在重镇药的应用上,注重平衡思维的核心引领,牡蛎、麻黄配伍,寒凉与辛温、发表散寒与重镇收敛互相制约,相反相成,以达散风透疹、镇静止痒的功效。又常以牡蛎搭配白蒺藜,以牡蛎之沉降安神降内火,配合白蒺藜之祛风止痒疏外风,达到疏风止痒、安神解郁的功效。研究证实,牡蛎壳中含有丰富的碳酸钙和磷酸钙,其中碳酸钙含量达到80%~95%,钙盐有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的作用,并使得牡蛎产生类似葡萄糖酸钙抗过敏反应的作用。这也从药理学上证实了其止痒的有效性。
在治疗白癜风时,禤老常选取牡蛎配伍玄参,玄参色黑,补肾滋阴,牡蛎色白,重镇潜阳平肝,两者合用,达到滋养肝肾、调和阴阳的功效,此一白一黑的中药搭配,是禤老运用平衡思维的又一体现。现代研究表明,牡蛎对海洋中的金属铜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其富含的铜元素,能与络氨酸酶结合,并促进黑色素的合成。对白癜风患者白斑部位的色素恢复大有裨益。
2.龙骨与龙齿
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和牙齿化石,经过挖掘出土并作清洗后,其前者为龙骨,而后者即为龙齿。龙骨首载于《神农本草经》:“龙骨,味甘,平。主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咳逆,泻痢脓血,女子漏下,癥瘕坚结,小儿热气,惊痫”,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功效。龙齿,《神农本草经》载:“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诸痉”。现代研究表明,龙骨水煎液能延长自由活动大鼠总的睡眠时间,具有一定的改善睡眠的作用。有研究者对龙骨、龙齿进行药理作用比较,结果显示龙齿的抗惊厥能力优于龙骨。禤老认为,龙齿兼有龙骨的特性,而其清心安神、定惊清魂之力较龙骨更佳,用之于皮肤诸证,其清心止痒安神的功效更加优越。临床用药时,生品及煅品应该有所区别,煅制的目的可使部分钙盐受热,分解成钙的氧化物,有助于增强收敛、制酸和固涩作用。因此,禤老认为若需增强其收涩功效,针对收湿敛疮,减少皮损渗液、促进溃疡修复,可用煅品,余可用生品。然而,龙骨、龙齿均是古生物化石,是不可再生的地质遗迹资源,而龙齿更是稀少而珍贵,故而尤为珍重。禤老用药时,考虑其来源珍稀,可选龙骨之时极少选用龙齿。目前不少研究者正在寻找其替代中药,未来牡蛎代替龙骨龙齿亦是一个可能的趋势。
3.珍珠母
珍珠母为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其味甘、咸,性寒,归肝、心经。具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安神定惊的功效。珍珠母与牡蛎、石决明均为多基源贝壳类药材,化学成分类似,含有无机盐、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几大类成分。《本草纲目》中记载珍珠母为“真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除面痘,解痘疗毒”。禤老认为,珍珠母除了具有一般重镇药重镇安神、调节睡眠、抗抑郁的功效外,其突出之处在于能润肤养颜、祛斑美白,可缓解炎症后色素沉着,改善黄褐斑等难治性色素性皮肤病。研究证实,珍珠母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其水解贝壳硬蛋白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降低细胞内黑色素含量,且效果显著。
4.石决明
石决明首载于《名医别录》,被列为上品。《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石决明味微咸,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石决明,是重镇药中的眼科要药,其入肝经,具有清肝明目、退翳除障的效果。禤老常用石决明之重镇清肝之功,一则重镇息风,二则重镇降肌肤之表的浮火,而清肝之功又可散去内蕴肌肤的郁火,达到有效改善急慢性皮肤疾病瘙痒、灼痛、潮热等不适。有诸内,必形诸外,循经络运行之处的皮肤表现,也正是所属脏腑之病理表现,由于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唇部是唇炎的病处所在,面部、眼周、唇周是面部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的好发之处,双颊肝经所过,是黄褐斑、红斑狼疮症状表现突出之处。凡此种种,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均与肝经密切相关,也是运用石决明的“风向标”。现代研究发现,石决明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碳酸钙、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具有降压,抗菌,抗氧化、中和胃酸等的药理作用,并能有效地促进局部皮损止血,通过改善创面血运,消除局部炎症,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5.磁石
磁石为矿物类药,为氧化物类矿物反尖晶石族磁铁矿,其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还含有钙、铁、锰、锌、铜、钴等元素。《神农本草经》曰:“味辛,寒。主周痹,风湿……除大热,烦满及耳聋”。《雷公炮制药性解》:“磁石入肾,何也?盖以性能引铁,取其引肺金之气入肾,使子母相生尔,水得金而清,则相火不攻自去”。磁石既具有重镇药物平肝潜阳、镇静安神之功,又因其入肾经,并具有引药入肾的特征,使其在治疗肾虚引起的耳鸣、头晕、目眩、哮喘、神志不安诸症时有良好的收效。现代药理学认为,磁石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消炎、凝血功效。禤老对一些难治性、顽固性皮肤病,常从肾阴、肾阳的关系去思考其根本病机,其运用补肾法治疗皮肤病的学术思想得到临床的有效验证。磁石作为矿物类药材,性寒,其性下沉,可直达下焦,引补肾诸药直达肾脏,发挥良好的功效。
6.石膏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神农本草经》言:“其性微寒,主中风恶寒发热,心下逆气,惊悸,气喘,口干舌焦,不能休息,腹中坚硬疼痛,且宜于产乳,金疮”。石膏归肺、胃经,生石膏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用于治疗各种热病,煅石膏主要用于外用以生肌敛疮、收湿止血。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载:“石膏禀金水之正,得天地至清至寒之气……入足阳明,手太阴、少阳经气分。辛能解肌,甘能缓热,大寒而兼辛甘则能除大热……足阳明主肌肉,手太阴主皮毛,故又为发斑、发疹之要品”。禤老认为,石膏作为消斑之要药,对于多形红斑、银屑病、玫瑰糠疹、红斑狼疮等疾病其证属血热证者,石膏可发挥凉血消斑的功效,缓解红斑红疹情况,并具有潜阳息风止痒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石膏在缓解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和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小鼠模型的实验中均有良好收效,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通路激活有关。其富含钙质的特性,可增加血清钙离子的浓度,发挥抑制神经应激,降低骨骼肌兴奋性,减轻肌肉痉挛,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病案举隅
患者某,女,40岁,2022年2月23日初诊。
主诉:全身风团伴瘙痒5月余。自诉2021年9月因饮食不节及外感风寒后,全身散发风团伴瘙痒,反复咳嗽,甚则咳喘,期间外院中西医诊治,服用孟鲁司特钠片、依巴斯汀片、氯雷他定片,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刻下症见:全身仍有散在风团,双下肢腘窝处为主,可自行消退,划痕试验(+),时有咳喘,反酸嗳气,眠差,易腹泻。舌淡红,苔腻稍黄,脉弦细。过敏性气道炎病史。西医诊断: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卫气不固证);治则:扶正祛邪。治法:益气固表。处方予玉屏风散加减:五指毛桃30g,白术10g,防风15g,紫苏叶15g,徐长卿15g,百合20g,蜜麻黄10g,牡蛎(先煎)30g,甘草10g,黄芩15g,蒲公英20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并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10mL/次,每晚1次)口服。
二诊(2022年3月1日):反酸嗳气较前好转,仍有风团发作,偶有腹泻,大便基本成形,眠差难入睡。予前方基础上,加佛手15g、北沙参15g,14剂,煎服法同前。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10mL/次,每晚1次)口服。
三诊(2022年3月16日):外院建议停西药1周后完善气道反应检查,划痕试验(-),眠差,自觉心率快。二诊方基础上加延胡索20g,牡蛎改龙骨(先煎)30g、珍珠母(先煎)30g,蜜远志10g。14剂,煎服法同前。停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
四诊(2022年3月30日):划痕试验(-),风团发作改善。舌淡红,苔白腻,脉弦细。三诊方去珍珠母,加香附15g、芡实20g,14剂,煎服法同前。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溶液(10mL/次,每晚1次)口服,依巴斯汀片(10mg/次,每日1次)口服。
五诊(2022年4月13日):情况较前明显好转,巩固治疗。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四诊方予易五指毛桃为黄芪15g,易佛手为姜竹茹15g,14剂,煎服法同前。停服所有西药。
按: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禤老认为此病的发生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湿邪毒侵袭肌肤所致,常以玉屏风散为主方加减治疗。禤老常易黄芪为五指毛桃,以保留健脾益气祛湿之功,而去黄芪性偏燥,易致湿热的缺点,以更符合岭南人多湿的体质特点,当其湿气除,再改用黄芪以加强补气固表之效。方中五指毛桃、白术健脾益气固表;防风、紫苏叶祛风解表;徐长卿清热除湿;甘草调和诸药,并有抗炎、抗过敏和皮质激素样作用。麻黄、牡蛎配伍,麻黄辛温,解表散寒令邪有出路而散风透疹,牡蛎寒凉重镇,防止阳气宣散过度,并有镇静止痒安神之效,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均是禤老平衡思维在药物配伍上的体现。二诊加佛手以疏肝理气,并加沙参,禤老认为,沙参不仅能滋阴润燥,更有调节免疫力的功效。三诊时患者眠差、自觉心率快,为心神不宁之表现,予改牡蛎为龙骨、珍珠母,加强重镇定惊、镇静安神之功,加蜜远志宁心安神。禤老认为,大剂量延胡索,不仅能疏肝,更有改善睡眠的效果,故用至20g。四诊风团改善,故减少重镇药珍珠母,以避免重镇药久用伤脾胃,并加芡实以健脾祛湿,香附理气。五诊患者湿气得除,改用黄芪予加强补气固表之功,姜竹茹清胆除烦安胃。主方虽未变更,但每次均根据患者变化以微调处方,做到辨证准确,用药到位,配伍讲究,以追求阴阳调和、沉疴得瘥的治疗效果。
小结
禤老强调,皮肤顽疾的治疗,需要关注情志。皮肤疾病常伴瘙痒,影响生活,皮损表现常影响外观,部分难治性皮肤病病程迁延难愈,致使许多皮肤病患者心理压力巨大,而具有肝气郁结或肝阳偏亢的体质特点,外化为情绪的紧张、敏感、焦虑状态,以及睡眠障碍。禤老认为,心理压力大、情绪焦虑是皮肤病,特别是以银屑病、湿疹、特应性皮炎、神经性皮炎为代表的皮肤顽疾患者的共性,重镇药的恰当运用可以达到镇肝潜阳、止痒安神、积极改善患者睡眠、调整患者情绪的目的。但使用过程中须注意呵护脾胃,必要时配伍健脾益气之品以保护脾胃的运化功能。
禤老认为,抓住核心病机,准确辨证,严谨用药是取效的关键。禤老常教导我们临证用药要追溯古义而又广采新知,遵照典籍的记载,理解中药的本源药性,达到谨守病机、辨证用药的准确性,同时善于从现代研究中吸取智慧,参考现代药理学研究,细究毫微,通透机理,干预致病过程,达到中药的“靶向”治疗作用。
禤老运用重镇药物治疗皮肤顽疾,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博古通今,对重镇药的创新使用和探索,拓宽了重镇药的使用范围,为临证运用重镇药治疗皮肤病提供了切实可靠的经验。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24年8月第39卷第8期
作者:钟东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艾金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刘炽,广东省中医院;沈宝贤,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严明荣,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刘茂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康旭,广东省中医院(指导:禤国维,广东省中医院)
基金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禤国维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No.国中医药办人教发〔2015〕24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岭南皮肤病流派传承工作室(No.LP0119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