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殿荣,女,1967年出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天津市名中医,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131”人才。擅长妇科恶性肿瘤、生殖内分泌疾病等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组成:红藤30g,丹参30g,败酱草10g,生白术15g,川楝子10g。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利湿,行气止痛。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复发性流产证属湿热瘀阻者。此外还可辨证用于湿热瘀阻、气滞血瘀之慢性盆腔炎,症见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酸痛反复发作,带下黄稠或腥臭;痛经伴经期小腹刺痛拒按,经血暗红夹血块,伴经前乳房胀痛。子宫内膜异位症之盆腔粘连、卵巢巧克力囊肿,证属湿热瘀结者。带下病表现为湿热下注型带下量多、色黄黏稠,外阴灼热瘙痒。术后盆腔粘连表现为妇科手术后下腹隐痛、排便不畅,气滞血瘀夹湿热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1小时分温服。
方解:湿热瘀阻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复发性流产的主要证候类型之一。清经散瘀方以清宫散瘀,复原冲任、胞宫为原则组方。方中红藤清热解毒、祛瘀散结,丹参祛瘀生新、活血调经,二者共为君药;败酱草解毒消痈、祛瘀止痛,为臣药;生白术健脾益气、化湿利水,防苦寒伤胃,为佐药;川楝子理气活血、通畅气机,为使药。全方以红藤、败酱草活血化湿解毒,加丹参增强活血,白术健脾固本,川楝子疏肝止痛,形成清、化、补、行四法并用的格局。全方攻补兼施,清湿热,散瘀血,复原冲任、胞宫以促孕。
加减:症见带下黄臭、小便灼热等湿热重者加黄柏10g、薏苡仁30g清热利湿;症见经血块多、舌紫暗等血瘀甚者加桃仁10g、赤芍15g增强化瘀;症见纳差便溏等脾虚明显者加茯苓15g、党参15g健脾益气;气滞胀痛者加香附10g、延胡索15g行气止痛;癥瘕积聚(如卵巢囊肿)者加三棱10g、莪术10g破血消癥;症见畏寒肢冷伴灼热感等寒热错杂者,加桂枝6g、牡丹皮10g调和寒热。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用,可加生姜3片、砂仁6g护胃;急性感染发热(如急性盆腔炎高热)需联合抗生素治疗;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及海鲜发物,避免加重湿热。(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陈然然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