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形成主要机理是由于直肠肛管黏膜下及皮下静脉丛发生扩张、迂曲而形成的静脉团。当人体直立位时,直肠肛管位于身体下部,静脉回流需克服重力作用,容易导致血液在静脉内淤积。长期腹压增加,如妊娠、长期便秘、前列腺肥大等,会使腹内压升高,阻碍直肠肛管静脉回流,进而使静脉丛充血扩张。此外,饮食习惯不良,如长期饮酒、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刺激直肠肛管黏膜,使静脉丛充血,影响静脉回流,最终导致痔疮形成。
内痔和外痔都属于痔疮,是由于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导致的常见肛肠病。
o 一般不会出现疼痛,但是会出现便血,便血的颜色鲜红,通常在排便后出现点滴状,严重时呈喷射状出血。
o 随着病情进展,内痔可能会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则需用手推回甚至无法回纳。
o 有的内痔从肛门脱出没有及时回缩而卡顿住,会引起组织坏死甚至感染,伴剧烈疼痛。
o 通常表现为疼痛,尤其是在发生血栓或炎症时,疼痛较为明显。
o 常有肛门不适的感觉,患者可自觉肛门有肿物,尤其在排便后或行走时,这种异物感可能会更加明显。
o 有时容易引起瘙痒,是由外痔可刺激肛门周围的皮肤,导致分泌物增多并刺激肛周皮肤引起。如果患者搔抓,可能会导致皮肤破损,进一步加重不适,并可能引发感染。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在其著作《兰事秘藏》中提到“故大肠头成块者,湿也。作大痛者,风也。若大便燥结者,主病兼受火邪,邪结不通也”,强调“当以苦寒泻火,以辛温和血润燥,疏风止痛是其治也。”,并附主方秦艽白术丸及秦艽苍术汤,对后世影响颇深。明代医家申斗垣,认可痔疮乃湿热风燥四气相合而成的观点,将基于秦艽苍术汤衍生出的“止痛如神汤”记录在《外科启玄》一书中。清代吴谦在《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外科心法》中,将止痛如神汤列为痔疮的治疗首方——“初俱服止痛如神汤消解之……又有因勤苦劳役,负重远行,以致气血交错而生痔者,俱用止痛如神汤加减服之。”
秦艽9、桃仁9、皂角子9、苍术6、防风6、黄柏3、当归尾3、泽泻3各、槟榔3g、熟大黄9g。
【方解】
1、方中防风、苍术、泽泻、黄柏为东垣治疗经络湿热的常用组合。
2、秦艽祛风除湿清热止痛,与上面4味药共同作用。
3、桃仁、当归、熟大黄活血通络。
4、皂角刺软坚散结,排脓。
5、槟榔、熟大黄通便减轻肠道压力。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祛风消肿。
【加减】
肿胀明显
加用乳香、没药,土鳖虫、斑蝥
伴有出血
加槐花、地榆、荆芥。
伴有肛门瘙痒
加苦参、秦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