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乳腺癌可以治愈
保健时报记者 董超
《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指出,筛查是提高治愈率最有效的方法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中国女性的生命健康。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的多项研究业已证实,乳腺癌筛查是提高早期诊断率、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最有效方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监事会监事长郝希山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早期乳腺癌列为可治愈性疾病,早诊早治是提高乳腺癌治愈率的最佳途径。
近日举办的中国肿瘤学大会正式发布了《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适合中国女性特点的群体性乳腺癌筛查指南正式问世。
筛查年龄
45~69岁之间应进行定期筛查
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年龄别发病率趋势显示,25岁以前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35~45岁增长速度加快,发病高峰年龄集中在45~69岁之间,70岁之后出现下降。
根据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早于欧美国家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等特点,在总结中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南》将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起始年龄适当前移,定位在45~69岁之间较为符合中国乳腺癌发病趋势。《指南》提出:
45~69岁的一般风险女性,推荐进行规律性筛查(A级推荐)。
40~44岁的一般风险女性,应有机会接受筛查。接受筛查前,鼓励其在充分了解乳腺癌筛查的潜在收益、风险和局限性之后,与医生共同确定个体化决策(B级推荐)。
年龄<40岁的一般风险女性,推荐不接受规律性筛查(C级推荐)。
年龄>69岁的一般风险女性,身体健康且预期寿命>10年,如有意愿,应有机会接受筛查(B级推荐)。
筛查方法
乳腺X线检查能降低乳腺癌死亡率
《指南》指出,国内外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方法主要有乳腺X线、乳腺超声、乳腺触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研究的总体结果明确阐明50~69岁之间的女性定期接受乳腺X线检查可以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指南指出:
乳腺X线筛查被证实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死亡率,因此,推荐其作为一般风险女性的主要乳腺癌筛查方法(A级推荐)。
乳腺X线筛查阴性的致密型乳腺女性,补充乳腺超声筛查能够有效地提高乳腺癌检出率,推荐补充乳腺超声筛查(B级推荐)。
单独采用乳腺触诊筛查乳腺癌,由于目前证据不充分,尚不推荐。但乳腺触诊对于从未接受乳腺癌筛查的女性,仍有可能提高乳腺癌检出率。因此,推荐乳腺触诊作为乳腺影像学筛查之前的初始手段(B级推荐)。
推荐乳腺超声筛查用于无早发乳腺癌家族史或不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40~44岁的其他乳腺癌高危风险女性的筛查;推荐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筛查用于45岁以后该类高危风险女性的筛查(B级推荐)。
筛查间隔时间
一般风险女性每年接受一次筛查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中对乳腺癌一般风险女性的建议是40~49岁、70岁以上女性每年接受一次机会性筛查;50~69岁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机会性筛查或群体性筛查。
本《指南》综合国内外乳腺癌筛查对一般风险女性筛查间隔时间的建议,推荐每2年一次乳腺X线筛查,并作为A级推荐。对高危风险女性,推荐每年一次筛查,但具体筛查方法有所不同,并作为C级推荐。指南指出:
一般风险女性,推荐每2年一次乳腺X线筛查(A级推荐)。
对40~44岁无早发家族性乳腺癌或不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其他乳腺癌高危风险女性,推荐每年一次乳腺超声筛查;当乳腺超声筛查阴性时,建议每年一次补充乳腺磁共振检查(C级推荐)。
45岁以上其他乳腺癌高危风险女性,推荐每年一次乳腺X线联合乳腺超声筛查;当乳腺X线及乳腺超声筛查均阴性时,建议每年一次补充乳腺磁共振检查(C级推荐)。
郝希山指出,一般情况下,45~69岁的人群应一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筛查。高危风险人群一年需进行一次乳腺超声或乳腺核共振筛查。有明显遗传突变高危风险的,筛查年龄提前到35岁;有潜在遗传突变的高危风险女性,筛查年龄提前到40岁。(注:A—C推荐级别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