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名医论坛 我要投稿
【名医名方】:运脾化浊汤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5-04-17 [其它] [名医论坛]

路波,男,1967年出生,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陕西省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所长,陕西省名中医,“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负责人,“长安米氏内科”流派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6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奖1项,主编著作3部。

组成:黄连3g,黄芩12g,郁金12g,干姜3g,党参12g,川芎12g,甘草6g,薤白12g,丹参21g,白芍12g,山楂12g,三七3g,法半夏12g,决明子12g,薏苡仁12g。

功能:清热降气,开郁运脾,化痰活血。

主治:用于胃热脾困型中心性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等,证见多食易饥、食后脘胀、头身困重、身热多汗、大便黏滞,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用法: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晚6点、10点服用,过午不食。

方解: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记载:“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的运化功能减退,影响食物的消化和精微物质的吸收以及传输布散。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代谢综合征、脂肪肝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生均与饮食过量,损伤肠胃有关。其病机发展呈食伤阳明、次传太阴、浊瘀厥阴的传变规律。过食肥甘厚味之品和饮食无节,损伤肠胃,进而导致脾运受损,从而形成郁热、湿热内生。热炽胃肠,津液耗伤,则见口渴、消谷善饥、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等症。湿浊内滞,则见脘腹胀闷、肢体困重、身热不扬、头身困重、倦怠乏力、大便黏滞等症。湿热困脾致痰浊阻滞,气机不畅,瘀血内生,痰浊瘀血互结,变证丛生。痰浊瘀血既是病情发展的病理产物,又是病情进展、缠绵难愈的病因。

方中黄连、黄芩、郁金苦降中焦脾胃郁热,半夏、干姜辛开郁滞化痰;党参、薏苡仁、薤白温运脾气,并佐制黄连等药之苦寒,以护运脾胃;山楂酸甘善于消肉食油腻之积,兼有行气化瘀之功,辅助辛甘诸药消食化痰;丹参、郁金、川芎、三七、白芍、决明子可活血化痰、行气敛阴,既针对病理产物之瘀,又能预防瘀血产生;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蕴含辛开、苦降、酸化之法,以达到清泻胃热、开郁运脾、化痰活血之功。

本药于晚6点、10点服用可明显缓解过午不食而致的晚餐时段饥饿感,可有效用于体重管理;并且能够明显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加减:大便黏滞者加葛根、茯苓;食欲亢进者加大黄连、干姜用量;身困重者加藿香、佩兰。(陕西省中医医院 肖华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