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福安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三批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指导老 师、成都市中医名医馆馆长,从医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 尤其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证。余有幸跟师学习,深得其指点教 诲,在临证中运用其经验方乌须生发汤为主治疗脱发症,疗效 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65例,男4l例,女24例;年 龄21.45岁,平均33岁;病程1月一2年。
1. 2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秃 发症的诊断标准。斑秃:①突然或短期内头发片状脱落,单发 或多发,甚至头发全部脱落(全秃),眉毛、腋毛、阴毛、胡须 及毳毛脱落(普秃)。②脱发区皮色正常,无明显炎性反应。③ 脱发区皮肤未见萎缩及瘢痕。脂溢性脱发:①油脂分泌旺,头 发油腻,或头皮屑明显,头发干燥,伴有瘙痒。②头发弥漫性 缓慢脱落,或头发稀疏。
1. 3 辨证分型 血热生风证:头发骤然成片脱落,迅速蔓 延,个别眉毛、胡须也相继脱落,偶见头皮发痒,烘热,心烦 易怒,急躁不安,或见头皮干燥发痒,皮屑叠生,毛发稀疏, 舌质正常或红、苔薄黄,脉弦数。 血瘀毛窍证:头发脱落前先有头痛、偏头痛或头皮刺痛, 继则头发斑片脱落,可出现全秃、普秃等重症,伴有夜梦多、 失眠等,舌暗或见瘀斑、苔薄黄,脉细数。 脾胃湿热证:头发光泽发亮,皮屑油腻,固着较紧,往往 数根头发粘着,毛发稀疏脱落,伴有纳呆,便溏,舌红、苔黄 腻,脉濡。 肝肾不足证:多见于中年以上或发于久病后,头发焦黄或 花白,片状或弥漫性脱落,伴有腰膝酸软,头昏耳鸣,舌淡、苔少,脉沉细。 血虚失荣证:头发片状或斑状脱落,毛发光泽或干枯焦 黄,伴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头昏眼花,唇色爪甲淡白,舌 淡、苔薄白,脉弱。
1.4 纳入标准符合斑秃(全秃、普秃)、脂溢性脱发诊断标 准及中医辨证分型者。
1.5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 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②合并有心脑血管、 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③先天性秃 发:因遗传因素完全或部分无发或见毛发发育不良且稀少者。④ 后天性秃发:内分泌功能障碍性疾病,严重急性传染病,慢性 疾病如结核、肝硬化等,皮肤病如梅毒、麻风等以及因药物、 外伤等引起者。⑤瘢痕性秃发:感染性皮肤病如黄癣、秃发性 毛囊炎等,某些非感染性皮肤病如扁平苔癣、局限性硬皮病、 播散性红斑狼疮等,赘生物如皮脂腺病、基底细胞上皮病等,其 他如机械性、放射性原因引起者。⑥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 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内治法 内服以乌须生发汤为基础方,随证加减。基础 方:侧柏叶、何首乌、丹参、旱莲草各309,女贞子、当归各 159。加减:血热生风证加牡丹皮、蒺藜、百部各159,生地 黄309,紫草129,黄连69;血瘀毛窍证加赤芍、川芎各 159,桃仁、红花各129,益母草、鸡血藤各309;脾胃湿热证 加革薜、白鲜皮、泽泻各159,蒲公英、茵陈、薏苡仁各 309,栀子129;肝肾不足证加山茱萸159,枸杞子、菟丝子、 熟地黄、桑椹各309,黄精209;血虚失荣证加炙黄芪、桑椹、 熟地黄各309,黑芝麻509,黄精209。每天1剂,水煎30:,共取药液300ml,分3次口服,每次100ml。1月为1疗程, 治疗3疗程。
2.2 外治法 外用方:侧柏叶、何首乌、旱莲草各1009, 当归509。每天1剂,加水煎至适量,早晚熏洗头部各1次。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I“中秃 发症的疗效标准拟定。临床痊愈:毛发停止脱落,脱发全部长 出,分布密度、粗细、色泽与健发区相同,皮脂分泌恢复正 常。显效:毛发停止脱落,脱发再生达70%以上,密度、粗 细及色泽均接近健发区,皮脂分泌明显减少。有效:毛发停止 脱落,脱发再生达30%以上,包括毳毛及白发长出。无效: 脱发再生不足30%,或继续脱落。
3.2 治疗结果临床痊愈40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 效3例,总有效率为95.38%。
4病案举例
陈某,男,30岁。患者因头发渐进性脱落半年就诊。诊 见:头发弥漫性脱落,头顶脱发较甚,脱发区毛发稀疏、细 软,或无发,头皮瘙痒,油脂分泌较旺,颜面散在炎性丘疹, 夜寐不佳,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西医诊断:脂溢 性脱发。中医诊断:脱发,辨证属脾胃湿热证。治以清热化 湿,乌须生发。处方:侧柏叶、何首乌、丹参、旱莲草、土茯 苓、薏苡仁、茵陈各309,女贞子、泽泻、栀子、革薜、当归 各159。每天1剂,水煎3次,共取药液300ml,分3次口 服,每次100ml。外用方:侧柏叶、何首乌、旱莲草各l00g, 当归、生百部各509。每天1剂,加水煎至适量,早晚熏洗头 部各1次。内外并举治疗1疗程后,脱发处开始生长细绒新 发,头皮瘙痒减轻,油脂分泌减少,颜面炎性丘疹明显减少。 再治1疗程,脱发进一步改善,无头皮瘙痒,颜面炎性丘疹基 本消失,舌苔薄,脉缓。调整处方:乌须生发汤基础方加生地 黄、桑椹、菟丝子各309,黄精209。外用方:侧柏叶、何首 乌、旱莲草各100g,当归50g。用法同上,共治疗3疗程,脱 发临床痊愈,新发生长较好,发质、发量恢复到病前健康状 态,随访半年未再脱发。
5 讨论
5.1 脂溢性脱发又称雄性激素源性脱发。毛发与激素有着非 常密切的关系,由于遗传因素导致患者对体内双氢睾酮(DHT) 的激素水平具有敏感性。与毛发有关的男性激素的感受性因部 位不同而不同,其关键在于激素的接受体——毛乳头细胞接受 体。毛乳头细胞的接受体数目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由睾丸所 制造的睾酮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头发的毛球细胞,通过细胞膜进 入细胞质,细胞质中5d一还原酶与睾酮变为激素作用增强5 倍的DHT,大量雄性激素在5ct一还原酶作用下转换成DHT, 对毛囊产生毒性作用,使毛囊逐渐萎缩退化而脱发。 斑秃(Alopecia areata)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 性毛发病,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确定。根据近年来的研究【2】,归 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精神因素: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不少病例发病前有精神创伤如长期焦急、忧虑、悲伤、 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等现象,而且这些因素可使病情加重。②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③自身免疫:研究表明,斑秃处毛囊下部可见以淋巴细胞 为主的浸润,毛囊血管有血栓形成,并有毛基质细胞变性,部 分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抗甲状腺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并可见 循环T辅助细胞(T。/T。细胞)比率异常。④其他:内分泌功能 失调、感染、中毒、头部外伤等。斑秃的病理改变为:毛囊周 围及下部有淋巴细胞浸润,部分可侵入毛囊壁,并有发基质细 胞变性。在已脱落毛发的毛囊中可有新的毳毛形成,新长的毛 发缺色素。晚期毛囊、毛球及其真皮乳头均缩小,位置也上 移,周围基质明显缩小,周围结缔组织血管变性,皿管有血栓 形成,日久毛囊数目减少,此时细胞浸润不明显。
5.2 脱发,中医学称之为油风、鬼剃头。中医学认为,发为 血之余。《素问·六节脏象论》日: “肾者……其华在发。” 《金匮要略》日:“失精家发落”。王清任《医林改错》曰: “皮里内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 《诸病源候论》日: “人有风邪在头,有偏虚处则脱落,肌肉 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谓之鬼舐 头”。《医宗金鉴》日: “此证毛发干焦,成片脱落,皮红光 亮,……俗名鬼剃头”。历代中医学家对脱发有很深刻的认 识,归纳起来,主要的病因病机有思虑过度,或脾胃虚弱,生 化无源,或心血虚弱、肝血不足,以致血虚不能营养肌肤毛 发;或情志伤肝,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致气滞血瘀,发失 所养;或肝。肾阴虚,精血耗伤,发枯脱落;或过食辛辣、油腻 之品,以致湿热内蕴,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输布失常,发失所 养,发根不固;或感受邪热,或情志不疏,郁而化热,以致热 邪内生,入于血分,血热生风,风动发落。乌须生发汤中侧柏 叶、何首乌乃生发乌发之要药,故为君药;女贞子、旱莲草补 肝肾、乌须发为臣药;当归、丹参养血活血、祛瘀通滞为佐使 药。临证时根据辨证配合清热、除湿、祛风、养血、滋阴、补 肝肾诸法,并以外用方熏洗,共奏补益肝肾、生发乌发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3】,本方药物具有改善微循环、促进造血细 胞生长等作用,并可增加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 还有抗炎、抗菌、抗过敏、抗衰老、抗应激、增强免疫功能等 作用,从而达到乌须生发、治疗脱发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3辑[S】.1997.94—95. 【2】 张其亮.美容皮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35. [3】 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9.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