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祖燕,男,1939年出生,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天津市首届名中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学科奠基人及首席专家。从事脾胃病理论研究与临床工作,以调升降为纲,研发院内制剂胃速安散、五丹胃福颗粒。擅长诊治各类慢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结肠炎、便秘、肝胆疾病、肿瘤及各类疑难杂病。
组方:焦槟榔15g,乌药10g,炒枳壳10g,沉香(后下)10g,丹参15g,砂仁(后下)6g,炒莱菔子,檀香(后下)6g,木香(后下)6g,炙甘草。
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脘腹痞满、胀痛、嘈杂、纳呆等。亦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功效:理气和胃,活血化瘀。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饭后温服。
方解:本方以五磨饮子合丹参饮为基础方,加炒莱菔子、炙甘草组成。五磨饮子出自《医方考》,用于治疗气厥证,后多被医家用于除胀满。木香调气,沉香、槟榔降气,乌药顺气,枳实破气,诸药共奏降气破逆除滞之功。丹参饮出自《时方歌括》,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心胃气痛,即胃脘诸痛。方中丹参剂量是其他药味的5倍,重用为君药,以行活血祛瘀之功;血的运行依赖于气的推动,血瘀亦可导致气滞,故加檀香、砂仁以温中行气止痛,共为佐使药。该方药味虽简,但配伍得当,气血并治,活血止痛之功极佳。炒莱菔子降气消积,行气除胀;炙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和胃、化瘀通络之效。
加减:伴胃气上逆者,加代赭石、旋覆花、丁香、柿蒂等增强镇逆降气之力;湿阻者,加藿香、半夏等化湿和中;脾气下陷、滑脱不禁者,加柴胡、升麻、益智仁、诃子、肉豆蔻等固摄升提;食滞者,加鸡内金、炒麦芽、焦神曲、焦山楂等消食和胃;气郁较重者,加郁金、青皮、紫苏梗、川楝子、延胡索等行气解郁;瘀血较重者,加失笑散活血化瘀;寒滞者,加良附丸温中散寒;阳虚者,加附子、干姜、桂枝等温阳散寒;阴虚者,加石斛、麦冬、沙参滋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赵双梅整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