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科技
  • 我国中医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作者:林昀肖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06 [科技] [中国中医药]
    美国当地时间2024年6月3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发表了一项由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医药研究院贾振华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仝小林院士及连凤梅教授作为共同通信作者的研究成果。相关论文《津力达对糖耐量异常合并多代谢紊乱人群的糖尿病预防效果——FOCUS随机临床试验》通过“津力达”对代谢综合征糖耐量异常的干预研究,揭示了津力达颗粒在降低糖耐量异常合并多代谢紊乱人群罹患糖尿病风险方面的显著作用。
  • 中医药高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Nature发表研究:南中医团队在全球率先取得这一突破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4-06-03 [科技] [中国中医药]
    5月29日,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教授朱家鹏和耶鲁大学教授张凯联合研究团队“高分辨率的哺乳动物呼吸超级复合体原位结构”这一研究成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原位膜蛋白的高分辨结构解析。
  • 内蒙古提升中(蒙)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创新能力
    作者:段国栋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4-05-30 [科技] [中国中医药]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蒙医药)科研教学暨成果转化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在鄂尔多斯市举办。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萨仁其木格出席会议并讲话。
  • 我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流程进一步优化
    来源:新华网 2024-05-30 [科技] [中国中医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7日公布的《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修订)》显示,我国中医药领域科技成果登记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这将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 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科研成果引俄罗斯医学界瞩目
    来源:中国网 2024-05-29 [科技] [中国中医药]
    当地时间5月25日,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俄罗斯抗血栓大会第170届会议上,我国心血管病专家、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分享了一项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的最新科研成果,引起俄罗斯医学界热议。
  • 我国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流程进一步优化
    作者:田晓航来源:新华社 2024-05-28 [科技] [中国中医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7日公布的《中医药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办法(修订)》显示,我国中医药领域科技成果登记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这将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 让“丸散膏丹”不再“神仙难辨”——看科技钥匙如何打开中医药宝库
    作者:王宁 宋瑞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4-05-22 [科技] [中国中医药]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作为我国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传统中医药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正逐步将过去“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中药说清楚、弄明白,为打开中医药宝库找到了突破口。但中医药行业依然面临相关标准缺失等问题,仍需进一步优化质量控制与安全保障,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
  • “数字中医人”线上“出诊”
    来源:科技日报 2024-05-15 [科技] [中国中医药]
    打开微信小程序,对着摄像头拍摄几张面部和舌头的照片,就能实现个人体质自助辨识,并获取中医体质理论、未病防治、自我健康管理等专业知识……记者5月12日获悉,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医学部主任顾晓松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琦共同规划与指导的“数字中医人”近日在天津发布。
  • 智能中医为健康中国添动力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4-05-13 [科技] [中国中医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医疗行业开始在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多领域与医疗健康跨界融合。
  • 清华大学两院士团队联手攻坚中医药大模型
    来源:新华社 2024-05-08 [科技] [中国中医药]
    从ChatGPT到Sora,从Kimi到Suno……一次次惊艳亮相,使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这把“火”越烧越旺。人工智能以一种直观体验,浸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真切感触到AI已从一个流行词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 散寒化湿颗粒缓解临床症状效果优于Paxlovid!这个头对头研究系全球首个
    作者:徐婧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4-04-26 [科技] [中国中医药]
    4月24日,权威期刊《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发表了中日友好医院教授曹彬、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团队《评价散寒化湿颗粒与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Paxlovid,以下简称“P药”)对照治疗轻型/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多中心临床研究》的研究成果。研究显示,散寒化湿颗粒在改善轻/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相关症状至持续临床恢复的时间,显著缩短患者咳嗽、咽痛、乏力的消失时间,显著缩短患者体温复常时间方面均优于P药。P药在抗病毒效果上优于散寒化湿颗粒。
  • “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膜性肾病中医诊疗规律系统化研究”项目启动
    作者:徐婧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4-04-24 [科技] [中国中医药]
    五课题提高中医药治疗膜性肾病临床价值
  • 山西中医药大学研究团队 获世界神经病学争议大会两奖项
    作者:张斌仁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4-04-23 [科技] [中国中医药]
    2024年第18届世界神经病学争议大会近日在英国伦敦举办,山西中医药大学校神经炎性疾病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团队马存根教授、黄建军教授、尉杰忠教授等团队成员应邀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
  • 成都中医药大学发布中药 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4-04-17 [科技] [中国中医药]
    近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对外发布中药全产业链大模型“本草智库”,该大模型汇集了1500万条中药材基原物种的基因信息、3000余万条中药成分与靶点的互相作用信息等中药研究的底层数据,具备中药知识的提取与生成、中药产业一站式数字化服务等功能,为中药产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新动力。
  • 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中医舌诊辨识糖尿病冠心病科学内涵
    作者:徐婧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024-04-16 [科技] [中国中医药]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心血管糖尿病学》(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发表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国家中医心血管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刘玥课题组“口腔-肠道菌群互作促进糖尿病冠心病进展”研究成果,揭示了口腔(舌苔)—肠道菌群互作促进糖尿病冠心病进展的机制及中医舌诊辨识疾病的科学内涵。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