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潘茂名文化赋能,茂名建成粤西首家区域中药制剂中心
作者:全良波 冯华绒来源:羊城派 2025-04-24 [医疗] [医疗资讯]
茂名是一座以西晋名医潘茂名医命名的城市,"潘仙炼丹救瘟疫"的传说至今仍在坊间流传。2025年农历三月二十四,正值潘茂名诞辰纪念日,记者走访发现,从民间传说到非遗传承的千年积淀,从历史记忆到城市IP,从传统制剂到现代中医药的创新,潘茂名中医药文化深入城市肌理,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潘茂名中医药文化赋能下,茂名建成粤东西北第一家区域中药制剂中心。这是继深圳、珠海之后,全省第三家制剂中心,统筹着制剂的生产、研发及成果转化。

仁心铸魂文化持续出圈

“济世有奇诀,救人需用心。”西晋名医潘茂名留下的这句医训,如同一束穿越千年的光,照亮了茂名这片土地,成为茂名中医药人刻入骨髓的精神图腾。

中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在茂名,“潘茂名”元素随处可见。潘仙路、潘茂名主题公园、中医药文化浮雕墙……这些独特的城市符号,如同一个个文化坐标,默默诉说着潘茂名的传奇故事。而其中,最具创意与活力的表达,非“潘茂名健康夜市”莫属。

每当夜幕降临,茂名庙街便化身成中医药文化大观园,上演着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精彩篇章。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艾灸、推拿等传统疗法,指尖流淌的是千年传承的智慧;药师们精心调制的化橘红奶茶、沉香香囊,将南药的芬芳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供不应求的场景彰显着中医药的独特魅力。一项项中医药创新成果在此汇聚,吸引着市民们沉浸其中,感受着潘茂名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韵味。

道地药材开发新产品

 

2024年,茂名市中医院多次组织省、市名中医及各科室专家,积极参与潘茂名健康夜市活动与“百千万工程”下乡帮扶活动,开展健康夜市达13次,义诊16场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为了弘扬“潘茂名”中医文化,更是为了突出“区域化”诊疗特色,让潘茂名的仁心仁术惠及更多百姓。

“我们将潘茂名文化从博物馆、古籍中请出来,变成可触摸、可体验、可消费的现代生活方式。”茂名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徐建华说,医院将“好心精神”与“五心服务”(仁心、用心、精心、诚心、爱心)深度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医院文化品牌,让潘茂名的精神内核在现代医疗服务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纵观千年传承,仁医潘茂名的遗泽深远。他所传承的各类疗法,至今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而与他相关的文化研究院、科普示范基地等设施的落成,更为传统与现代的融汇搭建了桥梁,让古老的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找到了新的出路。

2022年,潘茂名中医药文化被列入茂名市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张帆、余恒旺等省名中医成为非遗传承人。在非遗传承仪式上,张帆的发言掷地有声:“我们不仅要传承药方,更要传承潘仙‘以民为心’的医者情怀。”这不仅是一位传承人的心声,更是全体茂名中医药人的文化自觉。

潘茂名中医药文化早已深深根植于茂名的土地,融入茂名人民的血脉。它不仅是历史的馈赠,更是茂名在新时代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弘扬传统文化的强大动力,续写着属于健康产业的新篇章。

老字号新配方产业突围

走进茂名市中医院制剂中心,空气中弥漫着浓浓药香。在这里,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碰撞出火花:铜锅熬制的膏方传承着古法精髓,而智能提取罐、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设备则确保了制剂的标准化生产。

铜锅熬制膏方

 

这座建于1976年的制剂室,如今已升级为茂名区域中药制剂中心,成为粤东西北首家获省药监局批准的区域制剂中心。其中,中药膏方加工中心以紫铜锅人工浓缩调膏,填补粤西地区中药膏方加工生产空白。目前,茂名中医院已开发出32个院内制剂、32个膏方品种及14个茶饮方,其中益气补肾通脉合剂入围“岭南名方”。

“我们深挖名老中医验方,让‘医院制剂’成为中医药创新的孵化器。”茂名市中医药制剂中心负责人陈健明展示着最新研发的化橘红秋梨膏,这款融合化橘红、秋梨、蜂蜜等食材的膏方,既保留了潘茂名“药食同源”的理念,又通过现代工艺实现了便捷服用。

在徐建华手机中,记者看到来自于同行“求膏”的信息。茂名市中医院承办了广州中医药大学高质量发展大会,把化橘红秋梨膏作为伴手礼送给与会人员。有同行家属尝试后,肺气肿的问题大为缓解,遂再次发信息求购。

“以‘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为理念开发特色专科制剂、完善制剂工艺。”徐建华说,至今投入过千万元推动制剂的生产、研发及成果转化,打造属于茂名的健康品牌。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实际上,化橘红、沉香、益智等源自本土的 "瑰宝",既是制剂创新的源头活水,更是撬动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支点。茂名素有“南药宝库”之称,化橘红、沉香、益智等道地药材久负盛名。制剂中心大量采购茂名道地药材与南药,促进产业发展。

依托制剂中心的技术优势,茂名市中医院联合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 "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开展化橘红抗肺纤维化、沉香镇静安神等课题研究,2024年成功研发化橘红精油、沉香睡眠贴等新产品,推动南药从初级原料向高附加值产品升级。

茂名市中医院制剂中心的蜕变,正是传统中医药在现代化浪潮中突围的缩影。当紫铜锅的药香飘进实验室,当南药的芬芳融入现代生活,中医药产业正在从"草根"走向"高地"。

政校合璧激发新动能

2022年6月,茂名市政府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签署合作协议,茂名市中医院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茂名医院”,开启“政校合作”新篇章。短短三年间,这家老牌中医院实现华丽转身:引进13个临床专家团队、8位顶尖专家,成立“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岐黄学者工作室”等11个名医工作室,实现国家中医优势专科零的突破,脑病科、妇科入选国家级建设项目。

健康产业不断壮大

 

"以前看疑难病要跑广州,现在家门口就能看省名中医。"在医院名医馆,刚看完诊的患者李女士展示着预约挂号单。通过"10+N"人才引进模式,医院柔性引进全国名中医张小萍、省名中医林定坤等专家,开设“名医门诊”,实行惠民挂号费,年门诊量超1.1万人次,让“省医在茂名”成为现实。

2025年1月21日,茂名市中医院新院区正式启用。这座占地160亩、规划床位1925张的现代化医院,处处彰显中医药特色。最引人注目的是科研教学大楼,这里建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平台,2023-2024年获批科研项目193项,首次实现省自然科学基金和SCI论文影响因子超10分的突破。

徐建华说,医院将继续秉承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化政校合作,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努力打造成为粤西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中医医疗、教学、科研中心。

从潘茂名"炼丹济世"的传说,到现代中医院的创新实践,茂名以文化为根、以产业为脉、以健康为魂,走出了一条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特色之路。

文、图 | 记者 全良波 通讯员 冯华绒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