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说起降尿酸、治痛风,大家一般就会提起土茯苓、萆薢之类的,但是有一味药很少被人提起,不过老杜认为它也算得上是治疗痛风的“王者”之一。这就是——秦皮。
根据现代研究表明,秦皮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酸的排泄,对痛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显著抑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肿胀程度,其作用强度与秋水仙碱相近。
老杜这里贴一段论文摘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检索,深入学习。
患者周某,男,40岁。痛风病史5年,血尿酸持续在580-620μmol/L波动。双足反复红肿热痛。长期服用非布司他,常有腹泻。舌红,苔黄且厚腻。
患者体型肥胖,平素喜爱饮酒,足部疼痛以丘墟穴附近放射,小便赤短,大便湿热下痢,里急后重,日行4——5次。凌晨1——3点易醒,目赤多眵。
辨证属湿热浊毒流注筋络。但是细查病机,另有玄机:
热毒郁闭胆经:足部疼痛沿胆经(丘墟穴附近)放射。
大肠传导失司:伴有便秘与腹泻交替发作。
肝经郁火内扰:目赤多眵,凌晨1-3点易醒。
这个时候就是秦皮上场的时候了,秦皮苦寒,入肝胆大肠经。此时用秦皮,既能清肝胆郁火,又可对湿热下痢、里急后重,更兼利湿排浊之效,一石三鸟!
开方:秦皮15g,土茯苓30g,虎杖20g,柴胡12g,黄芩10g,赤芍15g,地龙12g,炒白术15g,茯苓20g。(个体有差异,用药需辨证。此方为本患者专用,切勿盲目跟风使用。)
用药12天,大便日行3次,足部红肿稍有消退,夜醒减少。舌红转淡,苔腻化薄。秦皮减至12g,防久用伤阴;虎杖减至15g,防过泻伤正;加薏苡仁增强健脾利湿之力。
后用药30天,足痛再未发作,但见口干、夜间盗汗。去虎杖,减地龙至9g,土茯苓减至20g;加生地20g、玄参15g养阴生津。
待其尿酸下降并稳定后,重新开方,补肝肾、强筋骨、健脾胃,为其收尾善后。随访1年,未复发。
然需谨记:中医之妙不在某药某方,而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思路。更重要的是,能够跟随患者情况变化,不断做出动态调整。
注意:以上仅为方剂思路分享,并不构成任何用药指导。非专业人士,如需治疗,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