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药业出口:浓缩异形片、浓缩丸、颗粒剂、饮片和中医药器具等
医疗资讯 我要投稿
环球健康资讯 一 2025年4月2日
来源:世界传统医药网 2025-04-02 [医疗] [医疗资讯]

环球健康资讯汇总 2025年 第14周

 

 

 

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WWW.TMBOS.ORG

 

 

 

跑马拉松需“烧脑”供能 两个月后可完全恢复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3月25日电 (记者张梦然)《自然·代谢》最新发表一项研究显示,跑完马拉松后,跑者特定脑区的髓磷脂数量似乎会减少(髓磷脂是包裹在神经元周围的一种物质)。但该研究指出,这种效应在比赛两个月后会完全恢复。

长期运动会迫使人体消耗储备的能量。比如,马拉松跑者主要将糖原这种碳水化合物作为一种能量来源,但当肌肉中的糖原耗尽时便会开始消耗脂肪。髓磷脂包裹在大脑神经元周围,主要由脂质组成,起到电绝缘的作用。此前对啮齿动物的研究显示,这些脂质可作为极端代谢条件下的一种能量储备。

西班牙巴斯克大学、CIBERNED-卡洛斯三世研究所和Biobizkaia健康研究所团队此次在10位马拉松跑者(8名男性2名女性)参加42公里比赛前后的48小时内,对他们的大脑进行了磁共振成像。作为随访,他们还在比赛两周后和比赛两个月后分别对其中2位和其中6位跑者进行了大脑成像。通过测量大脑髓磷脂水分数(髓磷脂含量的一个替代指标),发现大脑12个白质区域的髓磷脂含量会一致性减少。两周后,髓磷脂含量显著上升,但仍未回到赛前水平,而在马拉松比赛后的两个月会完全恢复。

团队指出,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评估这些变化对于与这些区域相关的神经生理学和认知功能是否也有影响。另外,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小,有必要在更大人群中进行测试。

 

 

 

男子患流脑以为是感冒 硬扛3天进ICU 警惕早期症状

来源:光明网

 

发热、咳嗽、咽痛,这些症状看似普通感冒,但实际上可能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早期表现。如果错过早期治疗机会,后果可能非常严重。

福建宁德49岁的吴先生因一场看似普通的感冒差点丧命。他突发持续高热、炸裂式头痛和喷射状呕吐,起初并未在意,但三天后陷入深度昏迷,被紧急送医。到达医院时,吴先生已呼吸急促,瞳孔对光反射几乎消失,随即转入ICU救治。经检查,他被确诊为流脑,在多学科团队的联合救治下,最终苏醒过来。

中国疾控中心提醒,冬春季节是流脑高发期。天气寒冷干燥、室内通风不良、人员密集等因素都会增加传播风险。近年来,我国70%的流脑病例主要发生在18岁以下人群,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风险最高。学校中青少年感染及死亡的情况也屡有发生。流脑起病急、进展快,极易导致死亡,其病死率超过10%,约20%的患者即使治愈后也会留有严重的肢体和组织伤残。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学校及幼儿园是流脑高发地点,应特别关注。

流脑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混淆和漏诊。早期症状包括突然高热、剧烈且持续的头痛、全身无力、肌肉酸痛和喉咙疼痛等。随着病情发展,典型症状逐渐显现,如剧烈头痛、颈项强直、皮肤瘀点或瘀斑、畏光、意识障碍和抽搐等。少数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可在24小时内危及生命。

预防流脑的关键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和及时就医。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目前既有免费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也有自愿自费接种的非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应在6月、9月龄接种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3岁、6岁加强接种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此外,家长也可以选择自费接种其他类型的疫苗。

加强个人防护也很重要,包括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和适当锻炼。一旦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大面积瘀点或瘀斑,甚至意识混乱、嗜睡、昏迷等症状,应尽快就医,切勿拖延。

 

 

 

每月打1针!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在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赫 张瀚允)3月31日,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多奈单抗注射液(Donanemab Injection)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开出全国首方。5名患者同期接受了该药治疗,每月仅需注射一次。

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常务副院长唐毅等到神经疾病高创中心病房看望使用首方的患者。医院供图

“多奈单抗是目前唯一在中国获批,且在说明书中明确建议淀粉样蛋白斑块清除后可停止治疗的淀粉样蛋白靶向治疗药物。”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常务副院长唐毅介绍,经大量研究证实,大脑中淀粉样蛋白斑块的过度积聚与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的记忆及思考问题存在因果关联。

多奈单抗注射液作为一款靶向AD病理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的抗体药物,其作用机制具有高度特异性,能精准地与大脑中沉积的β淀粉样蛋白相结合,激发身体自身的清除机制,促使过度积聚的淀粉样蛋白斑块得以有效清除,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进展。

“研究显示,66%的患者在多奈单抗治疗1年内实现了淀粉样蛋白清除,依据治疗建议停止用药。”关于临床应用效果,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疾病高创中心主任贾建平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关键性三期研究表明,多奈单抗减缓了最高达35%的认知和功能衰退;针对疾病更早阶段受试者,多奈单抗在18个月内降低了最高达39%的疾病进展风险。

“同时,多奈单抗用药便捷,每四周输注一次,降低了患者因频繁输注带来的住院困扰,提升了治疗依从性。”贾建平说。

唐毅表示,目前医院已牵头开展了三十余项国内外知名药企的高水平抗痴呆药物临床试验,是多奈单抗注射液III期临床试验的中国牵头单位。近年来,宣武医院深耕阿尔茨海默病防治领域,推动前沿研究与创新疗法,希望能为更多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早期干预的机会,扩大早期精准诊断和创新疗法的可及性,减缓疾病进展,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宣武医院,从仑卡奈单抗全国首方,到多奈单抗全国首方,这些新药的研发与应用,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也为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路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表示,作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双中心”的承载单位,宣武医院将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整合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领域的优势力量,围绕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认知障碍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开展高水平研究,建设全国认知障碍诊疗专科体系,推进落实国家老龄健康需求。

 

 

 

微创手术治耳病超5000例,中国专家创新耳科术式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曹宇悦)“谢谢廖医生,您的微创手术彻底治好了我的粘连性中耳炎,不仅让我的听力完全恢复了正常,还消除了耳朵闷胀和流脓等症状,体表一点创口也没有。”3月27日,又一位患者在耳内镜下得到了微创治疗。这得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Ⅰ科主任廖华的创新术式——持续灌流模式耳内镜手术(CIM-EES)。借助该技术,廖华所在科室可通过耳内镜微创完成的手术由10%提升至95%以上,已完成的手术超过5000例。

3月27日,廖华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与显微镜下操作相比,耳内镜手术具有广角视野和操作灵活性的优点,可以绕过耳朵内部的骨质,有效减少磨骨,从而最大可能地保留患者正常的结构。

从21世纪初开始,国内医生就已经尝试进行耳内镜手术,但这一技术一直未能得到广泛推广,主要受限于四方面的难点。“首先,耳内镜手术要求医生单手操作,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其次,镜头容易被污染和起雾,影响手术视野。第三,耳道狭窄、磨骨难度大。最后,内镜可能会对患者内耳和面神经造成热损伤。”廖华表示。

“为了解决耳内镜手术的上述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耳内镜手术‘微创’的优势,我们团队开创了一种新的术式——持续灌流操作模式。在耳内镜外增加直径0.5mm的镜鞘,手术过程中通过镜鞘向患者耳道内持续灌注清洁生理盐水,在几乎不占用耳道狭小术腔空间的前提下,将少量出血、骨粉等物质迅速冲出,既提高了耳内镜下的磨骨效率,又能保持操作区域的视野清晰,还能起到防止热损伤的效果。相当于为手术提供了一只隐形的‘第三只手’。”廖华说。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Ⅰ科主任廖华(右三)正在演示内镜操作。受访者供图

廖华介绍,持续灌流操作模式适用于所有耳内镜手术,包括粘连性中耳炎手术、鼓膜修补、听骨链重建、胆脂瘤切除、人工镫骨植入、面神经减压及内听道肿瘤切除等。“自2019年发明这一操作模式以来,经过六年的实践和完善,我们科室已经完成了超过5000例持续灌流模式下的手术。这一模式也陆续推广到全国多家医院以及越南、马来西亚等,取得了较好的反馈。”

 

 

 

中国团队研发新型疫苗佐剂为攻关恶性肿瘤提供“利器”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广州3月27日电 (记者 蔡敏婕)中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能高效增强细胞免疫的靶向药物分子,有望提升传染病预防性疫苗和肿瘤治疗性疫苗的效果。相关研究论文北京时间27日在国际科学期刊《自然》(Nature)发表。

现代疫苗由抗原、佐剂和递送系统构成。其中,佐剂是提升免疫应答强度的关键因素。如果有合适的新佐剂,不但能有效提升预防性疫苗的效果,甚至有助于开发出治疗传染病、治疗癌症的疫苗。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准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王骥表示,细胞免疫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CD8+T细胞是清除感染细胞和肿瘤的关键效应细胞。如何诱导高水平的CD8+T细胞免疫反应,关乎疫苗的效果,也是长期困扰疫苗领域的科学难题。

以接收快递为例,就像快递发出并送达快递站,但如何送达收件人的家门口这一问题并未解决。王骥团队意识到,如何将进入细胞质的抗原导航到内质网上,完成“最后一公里”递送,这是关键。

针对这一问题,王骥研究员团队分析筛选了内质网上的大量潜在靶点,创新性提出可以针对STING蛋白设计靶向分子。团队合成筛选了数十种小分子,最终找到一类既可以激活STING又可以将抗原导航到内质网的小分子——SABER。

团队进而设计了与之匹配的递送系统,最终完成对CD8+T细胞诱导三个关键节点的“三连击”,成功将快递“送货上门”。

实验数据显示,SABER增强CD8+T细胞免疫反应诱导的能力优于对照佐剂5倍以上,在多种肿瘤和传染病疫苗动物模型中均展现了优异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王骥指出,团队将推动该技术的成果转化,从肝癌等具有明确抗原的肿瘤入手,并逐步去攻关恶性肿瘤,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为下一代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研发提供了关键的共性底座技术。(完)

 

 

 

广州有了“空中救护车”!首个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启用

来源:羊城派

 

3月21日,广州地区首个航空医疗救援基地签约暨启动仪式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坦沙院区)举行。该基地将实行机队常驻医院运营,着力在突发公共事件伤员后送、专家力量紧急投送、重大活动医疗保障、急危重症患者转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仪式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希望航空医疗救护可以从广州开始,覆盖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低空经济圈”,提高黄金救援时间内的抢救效率。

广州已有19处医疗机构直升机起降点

航空医疗救援是现代化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救援速度快、救助效率高、服务范围广等优势,可以为突发事件伤员或急重症疾病患者赢得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

近年来,广州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低空飞行器在医疗卫生领域应用,自2019年起指导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航空医疗救护试点,规范停机坪等硬件设施建设,2021年联合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支队成立了“广州市航空医疗救援联合培训基地”,每年开展航空医疗培训演练。同时,推动无人机在灾难现场勘查、毒物采集、血液配送、检测样本及消毒供应物资运输等场景运用。

“发展航空医疗救援,对于进一步提升医疗应急处置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州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陈斌介绍,截至目前,广州共有17家三级医院建设有19处医疗机构直升机起降点,9家医疗机构和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纳入国家航空医疗救护的试点单位,开通20条医疗卫生场景低空无人机物资运输航线。

“广州目前拥有179个救护车组、600多辆标准型救护车,地面交通救援方面已经较为先进和成熟,建立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将进一步推动广州空地一体化的医疗救援体系,让广州优质的医疗资源辐射到大湾区。”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主任罗红彬介绍,此前,广州已有多个使用直升机进行医疗转运的成功案例。未来,广州将在建立标准、扩大网络、完善基础设施、健全运行机制、拓宽保障渠道等方面持续发力,让低空飞行器更广泛地在医疗卫生领域“飞起来”,让低空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更好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钟南山:低空经济可有效促进航空医疗发展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航空医疗救援是低空经济的重要产业分支,也是现代化医疗体系的重要补充。

“低空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航空医疗的发展。”钟南山表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患者存活率已大大提高,然而仍有很多本该得到抢救的患者因为时间耗费而失去生命。因此,在发展低空经济的同时推进航空医疗建设,能够推动医疗快速响应和全链条救治,帮助医护人员提高黄金救援时间内的抢救效率。

钟南山表示,希望航空医疗救护可以从广州开始,覆盖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低空经济圈”,使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护。

 

 

 

音乐伴成长 关爱助康复

来源:人民日报

 

近日,来自广东深圳的孤独症男孩小岱吹奏乐器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关注。视频中,20岁的小岱手拿陶笛、眼神专注,纯净的气质和对音乐的热爱,让他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喜爱。

小岱全名李岱沣,3岁时被确诊孤独症。慢慢地,小岱的妈妈胡女士发现,每次拿起乐器,小岱便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自信、快乐起来”。让胡女士更惊喜的是,很多曲子,小岱不用怎么看谱就能演奏出来。从葫芦丝到陶笛,再到钢琴、架子鼓、排箫、口风琴等,小岱的音乐天赋逐渐显露。

小学毕业后,小岱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并加入了由孤独症患者组成的爱特乐团。有音乐相伴后,小岱的点滴改变让胡女士感到欣慰:“以前他几乎不与别人交流,眼神也多是躲避,现在越来越开朗,参加演出时还会与陌生人微笑。”

小岱被认定为二级残疾,18岁之前,每年获得政府发放5万元康复费用的支持。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副主任周文培介绍,深圳出台了孤独症“全生涯政策体系”,包括将孤独症筛查纳入妇幼保健常规项目;建立覆盖0—18岁的康复救助制度,并延伸至就业、托养领域;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孤独症儿童教育教学部;将孤独症患者纳入重疾关爱基金救助范围等。

“走红”后,胡女士经常带小岱参加公益活动,呼吁关爱孤独症患者,并多次捐助贫困的孤独症患者家庭。“我想用小岱的故事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希望大家一起用爱融化‘孤独’。”胡女士说。

 

 

 

香港大学医学院引内地技术医骨髓瘤 先导计划料每年5至10人受惠

来源:on.cc東網

 

研究团队证实CAR-T细胞疗法能有效治疗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血液恶性肿瘤,为本港第3常见的血癌,与淋巴瘤及白血病并列为三大血癌。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内科学系,联同玛丽医院的临床团队,率先采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血癌。研究团队最近成功为首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此疗法,疗效显著之馀,亦未见严重并发症,为传统疗法无效的患者带来新希望,亦是香港首次使用内地制造的CAR-T细胞疗法,为香港引入内地新型细胞治疗技术开创先例。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内科学系讲座教授、研究团队成员邝沃林表示,玛丽医院是目前香港唯一提供骨髓瘤CAR-T细胞免疫疗法的医院,而相关的先导计划中,每年目前治疗5至10名骨髓瘤患者。

骨髓瘤是一种由于体内浆细胞(其中一种白血球)出现病变所引起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至50岁患者身上。该病会引发贫血、骨质破坏及肾功能损伤,未经有效治疗者最终更可能会因病死亡。不过,现有的标准治疗方案中,有许多患者康复后仍会复发,故对复发或一线治疗无效的患者,治疗选择有限。

而CAR-T细胞疗法则是一种属于突破性的治疗方法,通过“血液成份分离术”(apheresis),从患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并将有关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插入CAR结构。患者需要先接受化疗,清除体内的淋巴细胞,最后再将经过基因改造的CAR-T细胞,重新注入患者体内,并发挥抗癌作用。目前有关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癌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瘤。

玛丽医院早于2021年成为本港首家提供CAR-T细胞治疗的医院,至今已成功为逾60名不同类型血癌的患者提供CAR-T疗法。

 

 

 

世卫组织:全球疫苗联盟对儿童生存至关重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世界卫生组织3月28日表示,全球免疫计划(EPI)在过去50年挽救了约1.54亿人的生命,疫苗接种推动了全球婴儿存活率的提升。其中,成立于2000年的全球疫苗联盟在帮助贫困国家获得新型救命疫苗、提高接种覆盖率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自成立以来,全球疫苗联盟已为78个低收入国家的10亿多名儿童提供免疫保护,使儿童死亡率减少一半,并支持637次疫苗引入和接种行动,防控16种致命传染病。疫苗接种不仅有效防病,每投入1美元可带来54美元的健康回报。然而,资金削减可能威胁这一进展,增加全球疫情暴发风险,尤其是麻疹等疾病已在多国卷土重来。

未来五年,全球疫苗联盟计划为至少5亿名儿童提供免疫保护,挽救800万至900万条生命。世卫组织呼吁各国持续投资全球疫苗联盟,以防止免疫覆盖率下降,保障全球儿童健康。(总台记者 杨春)

 

 

 

美国卫生部长将削减疫苗推广和艾滋病预防办公室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3月28日,央视记者获悉,美国多名联邦卫生官员表示,作为卫生和公众服务部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更广泛重组计划的一部分,联邦政府传染病和艾滋病毒/艾滋病政策办公室(OIDP)的全体工作人员预计将被解雇。然而,多名官员表示,卫生部员工尚未收到书面裁员通知。

据悉,美国政府为提高全国儿童疫苗接种率所做的大部分努力都是通过传染病和艾滋病毒/艾滋病政策办公室进行的。(央视记者 许弢)

 

 

 

全美确诊麻疹病例近500例

来源:央视财经

 

近期,美国麻疹疫情在多个地区持续蔓延。截至28日,全美今年共报告483例麻疹确诊病例。今年前3个月的病例数,已远超去年全年285例的病例总数。

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2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已有20个州和地区共计报告483例确诊病例,其中70人住院治疗,2人死亡。在确诊病例中,有97%的患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接种情况不明。所有年龄段患者中,5至19岁群体感染率最高,占比42%。得克萨斯州的麻疹疫情最为严重,自1月下旬以来,该州已确诊400例麻疹病例。

此外,美国新墨西哥州、堪萨斯州、俄亥俄州等地病例数也在快速上升。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卫生部门28日表示,当地麻疹病例数量在三天内增长了20%。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传染病专家表示,预计未来几周,感染率将有所上升。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感染者在接触病毒后一到两周内会出现高烧、咳嗽、流涕、眼睛发红、流泪、皮疹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引发肺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美疾控中心表示,预防麻疹的最佳方法是接种两剂麻疹疫苗。

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消息,美国此次麻疹疫情的源头尚不明确。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麻疹疫苗效力下降或麻疹病毒因发生变化而使致病严重程度增加。

 

 

 

美媒:为有效遏制儿童肥胖等问题,墨西哥“封杀”校园垃圾食品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张林枫】美联社30日报道称,为有效遏制儿童超重、肥胖及糖尿病等问题,墨西哥政府发起的一项在全国学校禁止售卖垃圾食品的禁令于3月29日正式生效。在宣布该禁令成为法律后,墨西哥公共教育部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再见,垃圾食品!”还鼓励家长支持政府的倡议,为孩子提供健康膳食。

据报道,垃圾食品禁令源于去年9月底公共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通用准则》。墨西哥《经济学家报》报道称,禁令要求,学校禁止销售和推广高糖、高饱和脂肪酸、高反式脂肪及高钠的超加工食品,其中包括含糖饮料、薯片、糖果等带有黑色警示标签的产品。报道称,该禁令将覆盖全国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超25万所学校。同时,校方需提供更健康的替代食品,并确保学生能饮用纯净水。墨西哥总统辛鲍姆此前表示:“吃一个豆类玉米卷饼远比一袋薯片要好得多。”

据《墨西哥日报》报道,为确保禁令的顺利实施,公共教育部部长德尔加多呼吁所有教育工作者加强宣传,并设立专项培训,让学校负责食品销售的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政策。美联社称,对于违反禁令的学校,政府设定了罚款标准,金额从545美元到5450美元不等。德尔加多表示,目前家长普遍支持该禁令。学生家长马丁内斯说,她女儿所在的学校已宣布未来不再提供糖果,而是提供水果和蔬菜给学生食用,“这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大的帮助”。

然而,禁令的实施却面临挑战。《墨西哥日报》称,2024年的一份数据显示,该国98%的学校仍在销售垃圾食品,95%的学校售卖含糖饮料,79%的学校出售碳酸饮料。

此外,墨西哥许多学校门口都聚集着售卖薯片、糖果的摊贩,且77%的学校报告校外有摊贩出售垃圾食品,因此如何监管校外垃圾食品销售可能仍是一个难题。儿童治疗专家德莱昂表示:“短期内可能很难全面禁止垃圾食品,但长期来看,这项政策将带来积极的健康效益。”

美联社称,根据墨西哥政府统计,该国1/3的儿童已经被认为超重或肥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报告称,墨西哥儿童肥胖问题已进入紧急状态,该国儿童对垃圾食品的消费量堪称拉丁美洲之最,其日均摄入热量中,有40%来源于此类不健康食品。

 

 

 

饮料罐内发现塑料异物 可口可乐公司紧急召回

来源:央视新闻 北京时间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和威斯康星州召回总计864箱、 超1万罐饮料产品 ,原因是在饮料罐内发现塑料异物。

可口可乐瓶装公司已于3月6日启动此次召回。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将该事件列为二级召回,意味着消费者食用相关产品可能会导致暂时的健康风险

截至目前,没有收到消费者投诉的相关报道。

 

 

 

首次发现病例!委内瑞拉紧急公告

来源:央视财经

 

当地时间3月26日,委内瑞拉政府发布公告,宣布该国在3月发现5例奥罗普切热病例,这也是该国近年来首次发现该病病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介绍,奥罗普切热由奥罗普切病毒这种单链RNA病毒引起,主要由吸血的媒介昆虫如蚊、蠓等叮咬传播,没有记录表明该病毒可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其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高烧、头痛、肌痛、皮疹、关节痛和呕吐,通常持续3至6天,高达60%的病例会短暂复发。巴西、厄瓜多尔、巴拿马、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都曾报告过奥罗普切热疫情。

 

 

 

法属留尼汪就基孔肯雅热疫情发布健康警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巴黎3月27日电 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属留尼汪27日就基孔肯雅热疫情发出健康警报,呼吁当地民众加强防范。

据报道,法属留尼汪警方和当地卫生局27日共同发布的声明中说,基孔肯雅热在留尼汪岛全岛广泛流行,并且仍在传播。目前的一周新增病例已超过4000例,迄今为止共报告15例严重病例,其中包括8名成年人和7名幼儿;死亡病例仍为2例。

法国卫生部门与留尼汪当地医务人员27日召开线上研讨会,通报疫情形势,研究应对措施。法国防疫专家认为,留尼汪岛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传播预计将于4月底达到峰值,但从现在到4月底,疫情还会在当地传播。

为应对疫情,法国生物科技公司Valneva准备在4月初向留尼汪岛提供4万剂疫苗。法国国家健康管理局建议留尼汪岛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的成年人优先接种疫苗。

基孔肯雅热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以发热和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由蚊子传播。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将恢复参加公务活动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资料图)

当地时间3月31日,英国王室消息人士称,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本周将恢复参加公务活动

当地时间3月27日,白金汉宫在一份声明中称,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在接受癌症治疗后出现“暂时副作用”,于当天短暂住院观察。其当地时间27日下午和28日的行程被取消。

现年76岁的查尔斯三世去年2月在前列腺肥大矫正手术后的检查中被诊断出患有癌症,此后他一直在接受治疗。(总台记者 高瞻)

 

 

 

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抵达缅甸

来源: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当地时间3月29日上午7点10分,中国云南救援医疗队一行37人抵达仰光国际机场。该救援队在缅甸发生地震后,争分夺秒星夜兼程,震后18个小时即抵达缅甸,是抵缅的首支国际救援队,体现了中缅传统胞波情谊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救援队将即赴受灾严重的内比都参与救援。

(图:环球网)

中国驻缅甸使馆曹静临时代办和仰光省首席部长梭登在机场迎接救援医疗队。

 

 

 

苏丹新一轮霍乱疫情持续扩散 已致1523人死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3月25日,苏丹卫生部发表声明称,该国新一轮霍乱疫情仍在继续扩散,已造成1523人死亡。

声明说,最新的霍乱流行病学情况报告显示,疫情已蔓延至苏丹全国12个州的88个地区,累计霍乱感染病例达58263例,其中死亡病例达1523例。声明表示,苏丹首都喀土穆近期疫情严峻,感染病例持续增加。

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战火随后蔓延至其他地区,并持续至今。持续近两年的冲突给苏丹医疗卫生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导致霍乱、登革热等多种传染性疾病在苏丹大规模传播。2024年7月,苏丹暴发新一轮霍乱疫情,这是该国爆发武装冲突以来的第二轮霍乱疫情。(总台记者 赵远方)

 

 

 

刚果(金)确认年初造成数十人死亡的不明疾病为疟疾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26日电 据路透社26日报道,刚果(金)国家公共卫生研究院(INSP)日前表示,检测证实在该国西北部地区造成50多人死亡的不明疾病为疟疾。

今年年初,刚果(金)赤道省至少有943人患病、52人死亡,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呕吐及体重减轻。刚果(金)卫生官员2月曾表示,怀疑原因是疟疾或食物中毒。

INSP教授、刚果(金)公共卫生应急行动中心(隶属INSP)协调员克里斯蒂安·恩甘杜证实,实验室样本检测现已确定不明疾病系疟疾。他补充称,已将水、饮料及食品样本送往国外检测,以确认其中是否含有毒物质。目前检测结果仍在等待中。

去年12月,当地发生另一起不明原因疾病疫情,最终同样被确认为疟疾。

扫一扫即可下载客户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