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定期更新环球健康新闻资讯,欢迎关注首页以阅读最新文章。
来源:科技日报
据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一种通过血管输送的超小型、超柔韧的电子神经植入物可记录大鼠大脑深处的单个神经元活动。这项技术可作为与大脑深部区域的长期、微创生物电子接口。
脑机接口(BMI)可实现大脑与外部电子系统之间的直接电气通信。BMI让大脑能直接控制假肢等装置或调节神经、肌肉功能,这可帮助瘫痪的人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恢复肢体功能。
然而,大多数传统的BMI仅限于测量大脑表面的神经活动。记录大脑深部区域的单个神经元活动通常需要进行侵入性颅内手术来植入探针,这可能会导致感染、炎症和脑组织损伤。
将生物探针植入大脑深部区域的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大脑的血管网络。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展示了超灵活的微血管内(MEV)探针,就可通过血管精确地输送到大脑深部区域。这种超小型、柔韧的网状电子记录装置,可装载到灵活的微导管上并植入到内脑的亚百微米级血管中。一旦到达目标位置,该设备会像支架一样展开,记录血管壁上的神经元信号,而不会损坏大脑或其脉管系统。
为了评估MEV探针的体内潜力,研究人员将注射探针植入大鼠大脑的脉管系统,其展示出测量皮层和嗅球局部场电位和单神经元活动的能力。研究表明,植入装置具有长期稳定性,不会对脑血流或大鼠行为造成实质性改变,且只引起最小的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指出,此类设备的未来迭代可通过记录和解码患者的神经活动,提供适当的调节刺激,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法。
来源:央视财经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入夏以来酷热席卷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多地高温纪录被刷新。世界卫生组织19日警告称,北半球极端高温正给医疗系统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弱势群体受冲击更加严重。
19日,世卫组织警告称极端高温天气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可能会加重身体原有的疾病,甚至会导致残疾或死亡。世卫组织建议重视极端高温天气对老人、婴幼儿和无家可归者等弱势群体的冲击。此外世卫组织强调,因高温而就诊的人数增加则意味着医疗系统将承担更大压力。
世界气象组织本月初表示,热带太平洋七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这可能导致全球气温飙升、破坏性天气和气候模式的出现。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极端天气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越来越频繁发生,这凸显尽快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紧迫性。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系列期刊《自然·水》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称,到2100年地表水污染可能会影响全球55亿人。
资料图
《自然》网站18日转载了上述研究报告。研究人员根据对未来气候和社会经济发展设想的3种不同情况绘制了地表水质图,对2005年至2100年的地表水质进行建模研究。
研究人员发现,到2100年地表水污染可能影响55亿人,具体取决于气候和社会经济情况以及污染类型。此外,无论哪种建模情况下,撒哈拉以南非洲都被证明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到210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将有15亿人受到水污染影响。相比之下,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处理设施不断改进,导致其地表水污染物和病原体数量有所下降。
南非文达大学水质研究员埃多克帕伊表示,如果不加大对水基础设施和水处理设备的投资,“我们肯定坐在一颗定时炸弹上”。(甄翔)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7月19日电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科学信号》杂志报道,日本顺天堂大学研究人员阐明了幽门螺杆菌诱导胃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揭示了癌蛋白CagA是如何破坏Wnt/PCP信号传导并促进胃癌发生的。深入了解Wnt/PCP通路在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潜在的靶点,有助于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干预。
临床证据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菌株会显著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幽门螺杆菌向宿主运送的一种特殊蛋白,即癌蛋白“CagA”,已被证明可与多种宿主蛋白相互作用并促进胃癌的发生。
此次研究发现,CagA与胃上皮细胞内的多种宿主蛋白相互作用,从而诱导与肿瘤发生相关的途径,促进胃癌的发生。
研究人员在3个不同的模型,即非洲爪蟾胚胎、成年小鼠胃和培养的人胃上皮细胞中表达了癌蛋白CagA,并试图了解它对宿主细胞和途径的影响。
研究发现,非洲爪蟾胚胎中CagA癌蛋白的表达导致汇聚延伸运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观察到的细胞运动)受损。这种损伤进一步干扰了随后的关键胚胎发育过程,包括体轴的形成。
成年小鼠实验表明,小鼠胃中CagA的表达导致幽门腺的深度增加,并引发异常或过度的细胞增殖,这是在各种类型的癌症中观察到的显著现象。
最后,团队在培养的人胃上皮细胞中表达了CagA癌蛋白。实验清楚地证明,CagA癌蛋白的一小部分与VANGL1/2蛋白中的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其移位,并导致Wnt/PCP途径中断,该途径是影响有机体发育的关键生物“中继站”。
研究人员表示,幽门螺杆菌CagA-VANGL相互作用对Wnt/PCP信号传导的扰动会引起增生性变化,并导致胃幽门腺细胞分化受损,与CagA的其他致癌作用相结合,可能会导致胃癌的发生。
来源:中国新闻网
“泡泡宝贝”“玻璃人”“牵线木偶人”……这些名称的背后,都是罕见病患者难以言说的痛。罕见病是当今最复杂的健康科学难题之一,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罕见病救治,为罕见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众多,罕见病患者在我国“罕见而不少见”。近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了罕见病多学科诊疗组,多位一线临床专家在线上接受采访时表示罕见病因其“罕见”特点,导致医生对其认知不够;此外,由于部分罕见病会对多系统、多器官造成损伤,使患者无法第一时间前往正确科室就诊,误诊或者延误诊断情况多发。他们认为,加速建设罕见病诊疗中心,提升医生对罕见病的整体认知水平,使得罕见病患者得到及时的确诊更早更规范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I型神经纤维瘤病(NF1)是罕见病,这个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常有多种临床症状,累及多个系统,包括皮肤、神经系统、骨骼、眼部等多系统多脏器的病变。由于神经纤维瘤会逐渐生长,瘤体越小对神经功能改善是越好,因此早期治疗能有效改善疾病进展。
“由于疾病相对罕见,患者疾病认知低往往来医院都不是特别早,此外,很多医生也没有见过这个疾病,导致确诊比较晚。与此同时,由于这个疾病症状多样性,也涉及多学科治疗问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陈周青表示,这些科室目前没有统一多学科会诊(MDT)体系,现在一般是病人到哪个科室就由哪个科室诊治,多学科诊疗对将来NF1疾病治疗具有相当大意义。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急性期死亡率高,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比例也高,已经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罕见病目录。这个疾病由于过于罕见,容易出现误诊、漏诊。专家指出,对临床上有血小板减少、有微血管病性溶血同时又有急性肾损伤三联征,三种症状同时存在的情况都要想到aHUS的可能。当然,这三种临床表现同时存在并不等于就是aHUS,还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aHUS诊断需要相应实验室检查支持以及基因诊断支持,这是很重要的。与此同时,国家应该更进一步开发对aHUS患者治疗药物的供应或选择,建设罕见病包括aHUS病例登记体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栓室余自强主任医师介绍。
作为一种罕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可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眼球运动、吞咽、言语、活动和呼吸功能,导致明显的肌无力,严重损害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肌无力加重累及呼吸肌可引起肌无力危象,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重症肌无力由于罕见,往往不易识别,漏诊误诊较多。特别是早期有一些病人跑错地方,比如说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病人常常会跑到眼科去看,而口齿不清、吞咽困难的到五官科去看,造成延误确诊。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执行主任薛群表示,这个疾病目前来讲治疗欠缺,患者需要长期治疗防止复发,需要进行免疫干预。由于需要长期使用这些药物,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同时进行有效的监测。因为这些患者不光是诊、治还要随访,而MDT一方面有助于早期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另一方面多学科联合,更便于治疗过程中疑难状况的处置。
除此以外,后续随访、并发症处理也需要MDT的力量。薛群称,各个学科专家协同,能把病人评估能够更加完善,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比如说胸腺什么时候开,开完出现危象怎么处理,脱机怎么办。”他说,这都需要我们多学科一起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多学科还可以开发一些科研协作,做好疾病病理机制认识。(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莫斯科7月25日电 (记者 田冰)当地时间7月24日,首届中俄健康生活方式论坛和第三届莫斯科“孔子杯”中国体育和文化艺术项目大赛开幕式在莫斯科举行。
中国驻俄公使孙炜东在开幕式上宣读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中方主席夏宝龙的贺信,对2022-2023中俄体育交流年持续推进之际举办的本次活动表示祝贺,认为本次活动是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不断夯实两国世代友好民意基础的具体举措,也是顺应两国民众提高生活品质愿望,交流两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文明互鉴的有益尝试。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出席现场活动并致辞,对本次活动的举办表达衷心祝贺,称赞此次活动是顺应两国民意,促进双方深入人文交流,提高两国人民生活福祉的重要体现。
中俄健康生活方式论坛是首次举办。中俄两国健康专家、资深企业家和经济界知名专家学者,从健康生活方式、生态旅游、传统文化、健身运动等多方面进行了热烈探讨和交流。
第三届莫斯科“孔子杯”中国体育和文化艺术项目大赛设立中国武术、中国围棋、中国象棋、汉语儒学知识、少年儿童中国风绘画、中国书法等比赛项目。比赛期间,还举行了汉服表演、茶艺、中国声乐、中国舞蹈、中国乐器、中医保健、中餐品鉴等多项展演活动和丰富多彩的大师班项目。俄罗斯传统民族体育和文化艺术项目也现场进行了精彩展示。(完)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下属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称,每年估计有79.5万美国人因误诊死亡或终身残疾。《今日美国》18日报道称,美国各级医疗机构每年因误诊造成37.1万人死亡,42.4万人终身残疾,人数之多已达到“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程度。
报告显示,总体而言,美国各级医疗机构出现误诊的几率为11%。在这些被误诊的疾病中,心脏病的误诊率最低,只有1.5%。研究人员说,这得益于医疗机构几十年来在心脏病诊断方面做出的努力。
报告还称,美国有五大疾病的整体误诊率较高,为40%,这些疾病分别是中风、败血症、肺炎、血栓和肺癌。其中,中风误诊率最高,为17.5%,主要原因是病人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当成其他疾病治疗。报告称,若将这5种疾病的误诊率减少50%,每年有15万人可以避免因误诊死亡或终身残疾。(罗希)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7月21日电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9日,美国辉瑞公司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药厂遭龙卷风摧毁,专家担忧,全美药物供应恐雪上加霜。
报道称,该厂为全美医院供应四分之一的注射类药物,这些药物用于止痛、镇静、抵抗感染等。辉瑞公司拒绝就受影响药物的供应比例置评。考虑到该厂生产的许多药物都需要确保无菌,因此受影响的药物比例可能相当高。
辉瑞药厂遭龙卷风摧毁
《纽约时报》表示,近几个月来,美国药物短缺已达到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各大医院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协会高级主任迈克尔·加尼奥说,“从医疗保健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我只能屏住呼吸等待,希望得到最好的结果。”
当地时间19日中午,龙卷风以每小时150英里的速度席卷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辉瑞药厂,药厂的屋顶被撕成碎片,停车场的大型卡车也被掀翻。目前尚无死亡报告。(海外网 李萌)
来源:央视财经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一名男子去年曾向强生公司提起诉讼,称自己因接触强生出品的婴儿爽身粉而患上癌症。
当地时间18日,美国一个陪审团裁定,强生公司必须向这名男子支付188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6亿元)的赔偿 。
据报道,美国一名叫做埃尔南德斯的20多岁男子去年向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一家法院起诉强生公司。
埃尔南德斯称,由于从小大量接触强生公司出品的婴儿爽身粉,他患上了一种致命的癌症——间皮瘤 。
案件庭审过程持续了6周,陪审团最终认定,埃尔南德斯有权从强生公司获得赔偿,以弥补他提出的看病支出、肉体承受的病痛和精神损失,但陪审团没有要求强生进行更多惩罚性赔偿。
对此,强生公司回应称,他们将对这份判决提出上诉。
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强生公司将与婴儿爽身粉相关诉讼的债务转移到了一家子公司,而这家子公司已在今年4月申请破产保护,埃尔南德斯能否获取1880万美元的赔偿还是个未知数。
强生公司今年4月时曾提出,计划在未来25年内共支付89亿美元,以解决约3.8万起针对其婴儿爽身粉及其他含有滑石粉产品的相关诉讼。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7月25日,据美联社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报告称,美国东北部有四个州发现被沙门氏菌污染的牛肉末,造成至少16人感染,其中6人被送往医院治疗。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表示,感染者分别来自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和马萨诸塞州等地区。在此次感染事件中,牛肉末是唯一被发现的共同食品。感染者称,他们食用了在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和纽约州的超市(ShopRite)购买的牛肉末。目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尚未发布召回通知,调查仍在进行中。(央视记者 刘骁骞)
来源: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7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自2023年初以来,美洲区域记录了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已经报告了近300万例登革热疑似和确诊病例,超过了2022年全年记录的281万例登革热病例。此外,同期该地区报告的死亡人数为1302人,病死率为0.04%。
据联合国新闻网站19日消息,登革热是导致美洲地区发病人数最多的虫媒病毒,每三至五年暴发一次疫情。虽然登革热在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的大多数国家流行,但在当前季节,在已发现登革热疫情的地方,病例数快速增加,超过了过去五年记录的平均病例数,而且登革热已从历史传播地区扩展到其他地区。
2023年上半年,美洲地区报告了299.7万例登革热病例,其中45%为实验室确诊病例,0.13%为重度登革热病例。到目前为止,2023年登革热病例最多的是巴西(237.7万例)、秘鲁(18.8万例)和玻利维亚(13.4万例)。
严重登革热病例最多的国家分别是巴西(1249例)、秘鲁(701例)、哥伦比亚(683例)、玻利维亚(591例)和墨西哥(141例)。
相比之下,2022年,美洲地区报告了281万例登革热病例,是有记录以来第三高年,仅次于2016年和2019年。2019年,美洲地区登革热病例数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超过310万例,其中包括2.8万例重症病例和1823例死亡病例。
登革热是一种从蚊子传播到人的病毒感染。在热带和亚热带气候中较为常见。传播该病的主要病媒是埃及伊蚊,其次是白纹伊蚊。
大多数感染登革热的人不会有症状。对于有症状的人来说,最常见症状是高烧、头痛、身体疼痛、恶心和皮疹。大多数患者会在1-2周内好转。有些人发展为重症登革热,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在严重情况下,登革热可以致命。
由于伊蚊(主要是埃及伊蚊)的广泛传播,世卫组织已将登革热风险评估为区域一级的高风险,重症甚至死亡风险持续存在,而且范围扩大到了历史传播地区以外。在这些地方,包括高危人群和卫生保健工作者在内的所有人口可能不知道该病的临床表现,包括严重的临床表现,而且人群的免疫力低下。
世卫组织建议美洲区域各会员国保持高度警惕,准备加强预防、早期发现、诊断和控制虫媒病毒的行动,包括培训和提醒卫生保健工作者发现这些疾病的病例和潜在并发症,确定重症高危人群,对病例进行适当的临床管理以防止死亡,以及积极开展跨境协调和信息共享,因为邻国可能会出现病例。
此外,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美洲地区的一些国家,特别是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降雨量将增加可能会增加登革热的发病率,给受影响地区的卫生系统带来额外的虫媒病毒疾病负担。
根据目前可获得的信息,世卫组织不建议对目前出现虫媒病毒流行的美洲区域国家实行任何旅行和贸易限制。
作为实施预防和控制虫媒病毒病综合管理战略(IMS-Arbovirus)的一部分,世卫组织正积极与会员国合作,加强卫生保健和监测能力。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时元皓 陈一鸣 彭 敏
当前,拉美地区多国数字健康产业发展迅速,新的数字健康解决方案不断出现,数字医疗公共产品不断更新。
最近,巴西市场上出现了一类远程医疗服务公司,专门帮助包括诊所在内的小型医疗机构获得大城市专科医生的帮助。例如,一家位于圣保罗市的名为“门户”的公司建立的平台目前已联系了2500名医生,覆盖了巴西300多个城市的500多家医疗机构。
在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贝洛奥里藏特市,医生保罗开了一家诊所,在疫情期间通过视频方式为病人看病、开药。保罗对记者介绍,数字医疗手段有利于医生及时跟踪、了解病人病情,让多学科医生共同问诊变得更为便利,还可以帮助亚马孙雨林等偏远地区的患者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远程医疗网上平台除了可服务患者,还能帮助医生接受网络培训、召开远程业务研讨会等,提升医生业务水平。
巴西卫生部正在筹建“数字巴西统一卫生系统”,以促进医疗卫生系统数字化转型。巴西卫生部信息和数字医疗秘书安娜·哈达德表示,医疗系统数字化的指导方针是包容性、普遍可及性,致力于减少不平等以及为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患者提供更多帮助。
在墨西哥,将患者与营养专家联系起来的应用程序Avenna今年4月首次使用了人工智能助理,以提升医生工作效率。人工智能助理会在患者看病之前提供一份问卷调查,并向医生发送调查结果的摘要,便于医生了解患者背景、病史、对药物的特殊反应等。该应用程序的创始人兼总监哈维尔·巴拉干说:“借助人工智能助理,病人咨询时间从几十分钟减少到几秒钟。平台上的营养学家、内分泌学家等医学专家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来了解病情。”Avenna启动人工智能助理以来,已经向1077位医生提供了2.5万多个咨询结果。
在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和智利等国,美洲开发银行正在实施一项远程医疗技术,利用许多城市现有的视频摄像机基础设施等平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等,提供减少病毒大规模传播的解决方案和建议,降低感染风险。
为促进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数字医疗转型,智利国家健康信息系统中心近日同国际数字健康与人工智能研究合作组织签署合作协议,对地区数字医疗领域的100名专业人士进行培训,旨在为数字领域的国家行动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智利国家健康信息系统中心执行副主任菲利克斯·利贝罗纳表示,地区国家在数字医疗发展方面存在许多共性特点和问题,此次培训帮助参与者了解差距并分享经验,助力地区各国加快数字医疗转型。
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国家在数字基础设施和医疗领域保持良好合作,助力地区数字医疗加速发展。2021年制定的《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提出,要推动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数字基建、通信设备、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合作,支持成员国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医疗等多领域数字化转型。疫情防控期间,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还举办数字技术抗疫合作论坛,一些中国企业也积极参与拉美国家数字防疫工作,助推当地数字医疗转型。
(本报里约热内卢、墨西哥城7月20日电)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英国《卫报》23日报道,尽管英政府去年9月承诺,要让正常预约就诊的患者在14天内看上医生,但英国下议院日前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英国有超过3800万名患者仍需要等待两周以上才能成功就诊。
英国牛津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IC photo)
调查发现,英国1/6的医生接诊等待时长超过15天,其中西南部地区的情况最严重,1/5的医生接诊等待时长超过两周。为此,负责上述调查的英国自由民主党向卫生大臣巴克利喊话,希望卫生部门能在今夏推出一项计划,鼓励退休医生重返工作岗位。自由民主党希望英国政府尽快兑现“让患者一周内就诊,紧急情况下24小时内就诊”的承诺。对此,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部表示,政府已计划投入2.4亿英镑,帮助解决就诊难的问题。(陈 家)
来源:海外网
海外网7月25日电 法国目前在八个省份推出了医保卡(Carte Vitale)电子版,该应用程序预计将从2024年开始在全国逐步推行。
据BFMTV新闻资讯台7月24日报道,法国正在推进各种证件的非物质化。现在,电子医保卡可以在八个省份使用。具体来说,滨海阿尔卑斯省、罗讷省、萨尔特省、大西洋卢瓦尔省、多姆山省、下莱茵省、索恩-卢瓦尔省、滨海塞纳省的16岁以上医保卡持有人,在就医时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展示医保卡,而无需出示实体卡,并在就医的七天内查看所有医疗费用信息。
该应用程序可以在苹果和安卓系统下安装使用,但智能手机版本不得低于iOS 7或Android 12。安装后,用户可以在应用程序中扫描医保卡,或者直接输入医保卡号码或社保号码。用户还需持有身份证明文件,如法国身份证、法国护照或法国签发的居留许可证等。
报道称,电子医保卡并非强制使用,只是在实体医保卡之外为用户提供另一种选择。从2024年开始,该应用程序将在全国逐步部署。(海外网-巴黎-鲁佳)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柏林7月21日电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21日公布的数据,2022年德国总和生育率(平均每位妇女生育子女数)降至1.46,为2013年以来最低水平。
数据显示,德国2022年新生儿数量约为73.88万,较2021年减少5.67万。德国2021年总和生育率为1.58。
联邦统计局指出,不考虑移民情况,在高度发达国家要维持人口稳定,总和生育率必须达到约2.1。
数据显示,2022年德国所有联邦州的总和生育率均出现下降。汉堡和柏林下降幅度尤其明显,均为10%;不来梅下降幅度最弱,为4%。莱茵兰-普法尔茨州和下萨克森州的总和生育率最高,为1.52;自2017年以来,柏林总和生育率一直处于全国最低水平,2022年为1.25,2021年为1.39。
德国2022年母亲生育第一个孩子的平均年龄为30.4岁,略低于2021年(30.5岁);母亲生育第一个孩子时,父亲的平均年龄为33.3岁。
德媒报道指出,自1946年以来,德国新生儿数量最低年份是2011年,为66.3万。(完)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7月25日报道 据台湾“中央社”7月25日报道,台卫生福利部门“疾管署”25日 表示,今年累计登革热本土病例达630例,并新增今年首例登革热死亡病例。
报道称,“疾管署”25日表示,18日至24日新增206例登革热本土病例,今年截至7月24日累计出现630例本土病例。目前累计出现7例重症病例,另外也新增1例死亡病例。
防疫医师林咏青在疫报记者会上说明,这名死亡个案 为台南市40多岁女性,她于16日出现发烧症状,因持续高烧且意识变差,18日住院接受治疗,经医院通报检验 后确诊。医师同时诊断她有热衰竭情形,住院过程中 发生癫痫、休克、心跳停止等,后于21日因病情恶 化过世。
林咏青指出,这名个案并无慢性病史。幼童、慢性病患、孕妇等感染登革热后重症风险都较高,呼吁民众注意防蚊。
据报道,台风“杜苏芮”逼近,“疾管署”发言人曾淑慧提醒,登革 热疫情持续处于上升阶段,且研究显示,台风后两周 因为积水容器增加,是病媒蚊指数最高的时候。提醒民众在台风前后落实环境清洁工作,如疏 通户外水沟、避免积水、刷洗并沥干容器等。清理 家园勿穿拖鞋或赤脚以避免感染,并可用漂白水消毒。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23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近日,针对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一事,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设定了暂停排放标准,放射性物质氚的活度在周边海域超标时将暂停排放。
据报道,东电设置的标准为,在排放口附近半径3公里以内为每升水700贝克勒尔,核电站面海一侧10公里正方形范围内为每升水30贝克勒尔。
据介绍,东电是在考虑设备和检测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设定的这一目标。
按计划,东电将用海水对核污染水进行稀释后,通过海底隧道在近海约1公里处排放。
此前报道,7月7日,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将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设施验收“合格证”交付给东京电力公司,标志着排放设施准备工作全部完成。7月8日,日本共同社基于目前政治日程分析称,排污启动时间很可能在8月中旬。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韩国媒体7月23日报道,受低生育率影响,韩国军队人数继2018年降至60万人以下后,去年首次跌破50万人。
韩联社援引韩国国防研究院资深研究委员赵宽镐(音译)23日发布的报告报道,截至2022年年底,韩国军队实际兵力为48万人。
韩国兵力2002年年底为69万人,此后至2017年一直保持在60万人以上,2018年降至57万人,2021年跌至51万人。据韩国国防部去年12月公布的《2023至2027国防中期计划》,军方计划到2027年将常备兵力名额保持在50万人。然而,赵宽镐认为,若维持现行兵役制度,今后十年每年年底的常备兵力仅能维持在约47万人。
据韩联社报道,现役官兵数量减少与低生育率引发服役人员减少存在关联。若要维持50万的常备兵力,每年需征兵22万人,但国防研究院根据人口资料推测,预计韩国20岁男性人口数量从2036年起将下滑至22万人以下,到2042年将锐减至12万人。
近年来,韩国社会晚婚和不婚现象逐渐增多,生育率不断下降。韩国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名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连续5年低于1,2022年更是跌至0.78,为1970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最低值,远远达不到为确保韩国人口稳定所需的2.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据孟加拉国媒体报道,截至当地时间20日,过去24小时内,孟加拉国全国不同医院至少有9名患者死于登革热。
据当地卫生服务总局统计,今年孟加拉国登革热累计死亡病例已升至155例。(总台记者 巫晓莹)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25日电 阿布扎比消息:世界卫生组织当地时间24日报告,阿联酋阿布扎比一名28岁男子确诊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目前情况危急。
世卫组织的声明显示,这名男子上个月被送进医院救治,没有迹象表明这名男子曾接触过单峰骆驼。卫生工作人员对与他接触过的108人进行检查,迄今未发现相继感染的情况。
阿联酋卫生部门未对此病例的情况发表评论。
路透社援引世卫组织的数据称,自2012年来,已有27国记录了中东呼吸综合征相关病例。2012年至今,已报告2605例确诊病例和936例死亡病例。
中东呼吸综合征于2012年在沙特阿拉伯首次被发现,这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可能引起发烧、咳嗽和呼吸急促等症状。(完)
来源: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7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2023年第5期医疗产品警报,涉及在非洲中部国家喀麦隆发现并于2023年3月13日向世卫组织报告的劣质(受污染)NATURCOLD止咳糖浆。世卫组织称其已采取一切适当的预防措施核实信息,警报内容将随时更新。
据联合国新闻网站7月19日消息,NATURCOLD止咳糖浆的有效成分为扑热息痛、盐酸苯肾上腺素和马来酸氯苯那敏。这三种成分的组合可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流感和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症状。
2023年6月27日,喀麦隆向世卫组织提供了NATURCOLD糖浆样本,并在世卫组织签约和预先认证的实验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产品含有不可接受数量的二甘醇污染物,含量高达28.6%,而可接受的二甘醇含量限值不应超过0.10%。
服用乙二醇和二甘醇会对人体造成毒害,甚至可能致命。使用上述不合格产品,尤其是儿童,可能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
毒性反应包括腹痛、呕吐、腹泻、排尿困难、头痛、精神状态改变,以及可导致死亡的急性肾损伤。
世卫组织建议公众不要使用受污染的产品。如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或副作用,需立即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建议。
受污染产品的包装上显示制造商为英国医药公司FRAKEN INTERNATIONAL。但是,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监管局(MHRA)已确认该公司并不存在。目前,该产品的真实原产地仍在调查之中。因此,该制造商并未向世卫组织提供涉事产品的安全和质量保证。
世卫组织提醒,警报中提及的产品可能已获得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销售授权,并且可能通过非正规市场销往邻国。
世卫组织此前已就其他受污染的液体制剂药品发布了四次警报,包括2022年第6期、2022年第7期、2023年第1期和2023年第4期。
在可能受这些产品影响的国家和区域,世卫组织要求必须加强供应链监测,提高警惕。
此外,世卫组织还建议加强对非正规/无监管市场的监测。国家监管机构/卫生主管部门如在本国发现这些劣质产品,应立即通知世卫组织。
世卫组织敦促液体剂型药品制造商在药品投入使用前应检测其是否含有乙二醇和二甘醇等污染物,尤其是针对含有丙二醇、聚乙二醇、山梨糖醇、丙三醇的液体药品。
如发现任何与使用受污染药品有关的不良事件,专业医护人员应及时向国家监管机构或药品安全监督中心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