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是一个通向无限可能的起点,我很荣幸可以和你们一起回忆五味杂陈的过去,展望辽远未知的将来。
同学们,大战大考中升华的科学认识和勇毅担当,将化作前进道路上的巨大力量。冷静的思考、科学的态度、不懈的追求,共同携手的努力,这些疫情带给我们的启迪,会在今后的道路中越发显得难能可贵。
学子远游,应有一份临别赠礼。今年赠送大家一副“疫”方。《素问遗篇·刺法论》说:“其气不正,故有邪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我送大家的疫方,归结起来是六个字——气正、气顺、气韧。
第一个,气正:坚守本心、恪守大道,让个人梦想与民族伟业同频共振。
走出上中医的校门,面对未来的每一个不确定、面对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可能“不怀好意”的现实,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好走的路,永远会是正路!
什么是正路?就是不要被封闭僵化的老路影响、不要被改弦易辙的邪路蒙蔽、不要被短期速成的歪路忽悠。沿着正路奋力前行,你就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我欣慰地看到,你把个人圆梦与民族的复兴紧密结合起来,让个人梦想与民族伟业同频共振——1956名毕业生中,王庆盛同学选择远赴西藏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祖国边疆;刘朋同学响应祖国号召投身军营,用青春装点迷彩的颜色;伊马木江同学入选“西部计划”,选择回到家乡,传递医者仁心的使命与担当,泰国籍秦俊德同学选择回到自己的国家做一名“一带一路”上的中医药文化使者,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你们心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国之大者”,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绽放自我。你们恪守“勤奋、仁爱、求实、创新”的铮铮誓言,勇于奉献、报效祖国,做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派。
我更愿意看到,你们把自己的人生投入到传承千年的中医药事业当中,继承裘沛然、朱南孙、刘嘉湘、施杞、严世芸等老前辈们的初心,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志存高远才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能大展宏图。相信在追求中医药梦想的道路上,你定能积淀无比深厚的底蕴、无比澎湃的动力和无比强大的后劲。
同学们,希望你们用“心底无私天地宽”的豪气、“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骨气、“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志气、“栉风沐雨自担当”的锐气,去汇聚个人梦想与追求的正气!以中医的道和术,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用一念的追寻与一生的执着,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肩负时代赋予你们的使命,在每一场奔赴梦想的极限挑战中乘风破浪!
第二个,气顺:风云笑看、天高云淡,让格局心态在乱云飞渡中愈发从容。
过去一段时间,无论身边微末之事的改变,还是宏大的国家时政变化,时代的浪潮裹挟着我们滚滚向前,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持续改变。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但“黑天鹅”频飞、“灰犀牛”乱撞的现实,还是不断地警醒我们——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杨绛先生的一段话——“无论人生上到哪一个台阶,台阶下有人仰望你,台阶上也有人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只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面对辽远的未来,我衷心建议你:做生活的强者,气要顺。不要轻易地去否定什么,也不简单地肯定什么,心平气和地去面对挑战和困难。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遇见深林,是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是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是可以开掘井泉的。”
我更愿意看到:走上社会的你不骄、不躁、不馁,笑看风云、天高云淡,甚至是能够“嬉皮笑脸地对待人生的难”。你不必非常出色,只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比身边人优秀一点点。如果你的优点很少,那就让它变得很大,一个太阳的光亮足以抵过万千繁星;如果优点很小,那就让它变得很多,万千水滴终会汇成江河湖海。眼下的困难和迷茫,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孩子们,气要顺,深呼吸!
第三个,气韧:咬定青山、勇毅前行,美好的未来一定在不远处等你。
气正,是请你昂首阔步行正道;气顺,是请你举重若轻走坦途;气韧,是请你咬定青山奔前程。
我既反对“浮沉随浪寄今朝”的颓废,也不主张“不羁放纵爱自由”的倔强。此去经年,接下来人生若遇疾风骤雨,轻易后退,可能从此消沉、一蹶不振;人生的风浪越是大,人越得有风骨。立于潮头,勇气要随风浪沉浮;越过山丘,才能看清生活的本色。
我更愿意看到你广泛接触生活的各个方向,找寻自己能力的外延。也许路路不通,但总能重整行装、勇毅前行。如果有这样的人生状态,我相信总会有一条路是通的,那里藏着你的才华和未来。
我相信,在上中医的这些年里,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都将长久滋养你勇敢去闯、奋力去拼。今后,你们还将活在彼此深深的朋友圈里,在各自舞台做好自己,并且交相辉映。